分享

《诗经》课堂:《周颂·敬之》/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2080期)

 ljian21 2023-08-29 发布于陕西


语说

《毛诗正义》)林义光则认为:“诗言'维予小子’,又言'示我显德行’,则是嗣王告群臣,非群臣戒嗣王也。”

孔颖达认为:“《访落》,与群臣共谋;《敬之》,则群臣进戒。文相应和,事在一时。”

《诗经》是先秦礼乐文化的产物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敬是周礼的重要核心。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周初期,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周武王将自己的幼子交由弟弟周公旦手中,并叮嘱他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等人却是心中不服,就在外面制造谣言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姜太公和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他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于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周公心中悲伤,自己殚精竭虑却落得如此,甚至连成王姬诵姜太公,姬奭等老臣对自己都有所怀疑,于是他首先向姜太公、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他们,自己决没有野心,要他们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姜太公和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接着他向成王告病休息。在姜太公和召公奭的劝说下,成王姬诵也明白了周公的良苦用心。他三次前去请周公再次出面辅助,周公却要他趁机在群臣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仪,并告诉他如何恩威并施,姬诵明白了周公是在教自己如何做一个好的天子。于是他决定借祭祀祖先之机,敲打敲打天下诸侯和群臣。

他让人准备好祭祀的所有礼品,当着天下诸侯和群臣的面,他恭敬的说:“警惕啊警惕啊,上天的督察是无处不在的。先王的礼制是不可变更的,更不要说上天高高在上。赋于周人所保有的天下,它每日都会监视人间。想看看我这个年轻人,怎么敢不听从不恭敬......史官赶紧就把成王姬诵吟唱的歌谣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周颂·敬之》。

原文:

周颂·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注释

①敬:肃、警戒,警惕。天:天命、天子。显:显赫。思:句末语气词。

②易:变更,交换。士:通“事”

③陟降:升降﹐上下。厥士:指周人所保有的天下。聪:聪,听。

④就:久。将:长。进也。日就月将:指日有所成月有所进。

⑤缉熙:积累光明。这里指掌握知识越来越深。

佛(bì):通“弼”意为扶持、辅助。时:通“是”

仔肩:承担责任,肩,有所承担、担负。

⑧示我显德行:我会彰显我治国的好德行。

译文

警惕啊警惕啊,

上天的督察是无处不在的。

先王的礼制是不可变更的,

更不要说上天高高在上。

赋于周人所保有的天下,

它每日都会监视人间。

想看看我这个年轻人,

怎么敢不听从不恭敬?

我会日有所成月有所进,

承担起治理国家的大任。

需要群臣辅佐我承担治国大任,

我会彰显我治国的好德行。

天语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周成王祭祀天地先祖告诫群臣的诗歌。全诗用赋共六句。一至三句则是利用天命告诫群臣,周王室是顺应天命的正统,必须拥护和服从,上天会无处不在明察秋毫的,对于某此人的小动作我了如指掌的,四到六句成王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对群臣恩威并施,我也会日有所成月有所进,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也需要群臣的拥戴服从。短短几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幼的君主,执政阶段面临复杂局面时心理、政治上的成长、成熟以及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

首句成王语重心长的告诫群臣说:“敬之敬之,天维显思。”警惕啊警惕啊,上天的督察是无处不在的。西周初期,管叔等人对于周公辅政大为不满有,于是在都城大肆制造谣言,周公为避谣而躲避他处,成王暂时失去最重要的辅助大臣,面对复杂的朝局,他一再的告诫群臣。

二句诗人以天命不可违而告诫群臣:“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先王的礼制是不可变更的,更不要说上天高高在上。周人从商朝灭亡历史的教训中认识到天命的无常,如果没有敬畏就不能保有天命。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奉行天命,是和上界的神灵可交流或是上下往来的,当然也隐含着上天神灵会庇佑周人所得的天下的。

三句诗人告诫群臣,我们周室天下是上天赋予的,你们的小动作上天都知道:“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赋于周人所保有的天下,它每日都会监视人间。周成王一再的强调我周王室的天下是上天赋于的,对群臣中的某些人的不轨行为他是了如指掌,不要以为你们做的小动作我不知道,上天对那些不敬的人会督察也会做出惩罚的。

四句诗人一方面告诫群臣,另一方面自省说:“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想看看我这个年轻人,怎么敢不听从不恭敬?我大周是天命所归,虽然我年纪小,也很缺乏能力、经验,但是我也会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五句成王向群臣表明自己治国的决心说:“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我会日有所成月有所进,承担起治理国家的大任。我会好好学习继续承先王遗志,日积月累,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我想成王说这话时,一方面震慑群臣的意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也有诫慎自省之意。从而我们也可看出成王的下定决心,加速自己在政治上的成熟,进而达到控制群臣和朝局,借此打消某些人在朝堂上的小动作。

六句成王语重心长的对群臣恩威并施着说:“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我还需要你们这些老臣来辅佐我承担治国大任,我会彰显我治国的好德行。成王的目的则是在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恩威并施,让群臣恭敬服从,并在他们的心埋下伴君如伴虎的威慑力。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周人对于天命的态度,一方面周人崇拜上天和先祖,另一方面也借天道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幼的君主,执政阶段面临复杂局面时心理、政治上的成长、成熟以及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

总之《周颂·敬之》,全篇记叙了周人对天命的态度相当理性,一方面表现出对天命适当的尊崇。另一方面也时常戒慎自警。此诗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周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已有了执政的一段经历,正处于自忐忑走向成熟的过渡之途。周人崇拜上天和先祖,从文化的传承来看,夏商文化被继承和吸收成为周文化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天语小诗

为《周颂·敬之》而作

年幼的我

坐在高高的王座上

孤单的面对

黑暗中觊觎的目光

是生存还是毁灭

我无法选择

祖先的光芒

从天而降

照亮了迷茫的我

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子

我是天选之人

无法选择逃避

我将继承先王的遗志

恩威并施

为大周营造一个

辉煌的盛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