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十四:金縢藏策,周公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心地无私天地宽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本篇内容与我国第一部上古之书《尚书》的记载有关。为了让大家有个定位,先普及一下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尽管很多人没有真正读过一遍,但记住名字也算是一种意识和进步。

        《尚书》,原名《书》,到汉代改称为《尚书》,意思是上代之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和人物事迹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因此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保存得更为完整。《尚书·周书·金縢(téng)》中记载的“金縢藏策”的故事,就是今天话题,它体现出周公真正的伟大之处:心地无私天地宽。

        公元前1044年,也就是周军攻克商都朝歌(公元前1046年)的第三年,周武王生了大病,求医问药不见效果,群臣惊慌,朝廷震动。而此时的周王朝才刚刚建立,政权极不稳定;天下局势仍然动荡,社稷急需巩固。在此危机时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周公旦以“金縢藏策”,体现出了“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出自南北朝时期·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意思是,时局动荡不安才能看出臣子的节操,世界不安定才能看出谁是忠良之辈),可谓是大忠大德。

        《尚书》如此记载“金縢藏策”之事:周公看到周武王大病不起,决定为周武王祷告占卜。他让工匠在家里筑起了三个祭坛,设了太王、王季、文王的神位,并沐浴斋戒。占卜之日,周公穿一身整洁的礼服,将白玉做成璧竖插在祭坛上,自己手里捧着玉珪(guī),恭敬地祈祷说:“你们的宗嗣(,合法继承人)武王发,因勤政而得了重病。如果你们三王(周武王的太爷周太王古公亶(dàn)父、爷爷王季、父亲周文王)受命要让武王姬发归天,就请你们把我姬旦召去。我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武王发不能事奉鬼神,他能秉承天命,布道四方,使你们的子孙安处乐土,让四方之民敬畏尊崇。因此,他能长期主持社稷,江山即可安保,先王们也可永享宗庙祭祀。”祷告完毕,周公占卜,得吉卦。周公把写着祭礼内容、经过祷告的文策封缄(jiān)在一个以金带捆束的匣子里,以证誓言。随即,周公入宫向武王祝贺说:“王兄的病不要紧,刚才我得到先王的旨意,让您长享王位,治理天下。”

        祈祷保佑应该属实,而治病结果则有待考证。第二天,周武王的病果然得到了缓解。群臣高兴,周公也暗自感激老祖宗的保佑。不几日,武王居然可以起床,还亲问国事。但好景不长,武王因心力交瘁,大病之躯几经反复,终于还是在当年(公元前1044年)一命归天。武王去世之后,其子继位,是为周成王。因为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弱主强臣之下,周公的哥哥管叔(名鲜)、弟弟蔡叔(名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服”,到处散布“公将不利于孺子”的流言。周公对太公望(姜子牙)、召(shào)公奭(shì)说:“我不避讳流言摄政,是害怕天下叛周,无法向先王交待。”但成王在众臣的操纵下,对周公百般猜忌,为了不加深矛盾,周公以视察的名义,去了楚地。

        更神的状况出现啦!据称,周公避居楚地两年后秋季的某一天,长安地区天气突变,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骤降,地里的庄稼全被打倒,一些树木也被连根拔起,朝廷上下大为惶恐。周成王以为是周公蒙冤受屈天有感应,为验其忠良,遂召集群臣上朝,恭敬礼拜,当众打开周公当年藏策之金縢,这才知道昔日自己的父亲周武王病重之时,叔叔周公是如何祷告神明,作策祈求,愿以身代武王而死之事为真。周成王手拿策书,感悟到自己错怪了周公,心有愧疚,涕泣不已,痛责自己听位谗言,疑渎圣贤。为了表示悔过,他当即诏告天下,请周公回朝辅政,并亲自到郊外迎接。郊迎之时,风雨立刻平息,倒地的庄稼和树木都自己直立起来,狂风暴雨之后万物恢复生机,这一年五谷丰登,百姓欢庆,周朝人民又过上了幸福祥和的日子。

        现实描写和神话传说只是增加阅读者的乐趣,而那份神话背后的历史真实,则展现了周公真正的伟大之处,即无私的心胸,象天空、大地一样宽阔,这是一种“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这也是周公能流芳千秋万代真正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