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330)—— 烹 茶

 隐遁B 2023-08-3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俞蛟《梦厂杂著 · 卷十 · 潮嘉风月 · 工夫茶》之重大贡献,在于他能以敏锐的眼光审视自唐代以来的中国传统茶艺,洞察潮州泡茶法与陆羽煎茶法之间的传承关系,一语中的,指出潮州泡茶法“本诸陆羽《茶经》”;并率先用“工夫茶”这个新概念来囊括该法诸多特点。

    俞蛟《梦厂杂著 · 卷十 · 潮嘉风月 · 工夫茶》一书是正式把“工夫茶”三字作为一种品茶程式并与“潮州”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远较《龙溪县志》、《随园食单》为详,如炉之规制、质地,壶之形状、容量,瓷杯之花色、数量,以至瓦铛、棕垫、纸扇、竹夹、细炭、闽茶,均一一提及,而投茶、候汤、淋罐、斟茶、品呷等冲泡程式,亦尽得其要。因此,该文问世以来,形成工夫茶文献之圭臬,至今各种书籍、辞典中的工夫茶条,例皆据此阐说。此功此绩,潮人勿忘。

    清代咸丰年间,寄泉,号外史,撰写《蝶阶外史 · 工夫茶》写道:“工夫茶,闽中最盛。茶产武夷诸山,采其芽,窨制如法。······壶皆宜兴砂质,龚春、时大彬不一式。每茶一壶,需炉铫三候汤 :一沸蟹眼,再沸鱼眼,至连珠沸则熟矣。水生汤嫩,过熟汤老,恰到好处,颇不易。故谓天上一轮好月,人间中火候一瓯好茶,亦关缘法,不可幸致也。第一铫水熟,注空壶中,荡之泼去;第二铫水已熟,预用器置茗叶,分两若干,立下壶中,注水,覆以盖,置壶铜盘内;第三铫水又熟,从壶顶灌之周四面,则茶香发矣。瓯如黄酒卮,客至每人一瓯,含其涓滴,咀嚼而玩味之,若一鼓而牛饮,则以为不知味,肃客出矣。”  

    《蝶阶外史 · 工夫茶》中茶用武夷茶,茶器有炉、铫、宜兴砂壶、铜盘、茶瓯等,其冲泡程式有治器、候汤、涤壶、纳茶、冲点、淋壶、斟茶、品茶等,特别强调品茶,若客不懂品饮,即被逐出。

    清代光绪年间张心泰在《粤游小识》中记载:“潮郡尤嗜茶,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包,大抵色香味三者兼备。以鼎臣制宜兴壶,大若胡桃,满贮茶叶,用坚炭煎汤,乍沸,泡如蟹眼时,瀹于壶内,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每杯得茶少许,再瀹再斟数杯,茶满而香味出矣。其名曰工夫茶,甚有酷嗜破产者。”  潮人酷嗜工夫茶,宜兴小砂壶,若琛小杯,候汤、纳茶、冲泡、匀斟,茶之品类较多,已经不限于武夷岩茶。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想更多了解单丛茶,散请扫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