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天下小粮仓 2023-08-30 发布于福建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摆上异兽,粉以琉璃、饰以黄金、涂上脂粉。请诗人出生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这是法国一代文豪维克多·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于高成居为纪念圆明园所写出的文章。

人们尊敬雨果,不仅仅因为雨果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更是因为雨果身上有一种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怀。

当得知具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雨果直接怒斥这是强盗行径,对自己的祖国也丝毫不留口德。

150年后的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圆明园率先入列。

文物考古专家也进行了相关的考古发掘工作,意外发现了50000多件文物。

意外之喜的考古发掘

此次圆明园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牵头,并批准了相关行政文件,具体的一项考古工作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执行。

首先专家们先是历经两年的谋划,开会讨论,商讨了发掘范围,从各地召集了一批清史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

准备工作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正式的发掘工作直到2013年10月开始。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上,率先对大宫门区域内的部分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预计发掘的总面积大约为3000平方米。

大宫门区域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西南部,北面是公园的西南端围墙,西面是一亩园舍,南侧是西静园公墓。

由于该区域在遗址公园的外围,属于开放区域,公众可自由出入,并且地表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地下还埋藏有电缆和水泥管道。

经过商议,专家们决定先暂时进行封闭措施,并请来了施工队先清理地下的埋藏物。

随后,考虑到此项发掘是项长期任务,共分三期,一直到2022年才可完全收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大宫门进行了整体布方,每个探方分为10米*10米的正方形。

其次,对区域内的地层进行了勘探,发现地层的土质构成比较简单,这大大降低了发掘难度。

根据土层的成分,简单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现代垫土层,厚0.75-1.80米不等,土质较松,土色呈现黄褐色,覆盖整个发掘区域。

第二层为现代填土层,质地较硬,内含石块、白灰渣以及圆明园少量的砖块和琉璃瓦。

截止到2017年,圆明园考古队已经完成了22处景区的考古勘探工作,探明了这些景区的遗址保存和布局情况,先后对如园遗址、蓄水楼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文物多达50000余件。

起初,考古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大宫门、如园等只存在历史典籍中的建筑是否真实存在。

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考古队本以为圆明园大多数的文物都被掠走,或焚毁于战火,没想到却有了意外之喜。

在这些文物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御河的淤泥中发现了一尊兽首。为了防止氧化,专家们不敢乱动,送回到研究所的化学分析室进行清洗。

原来这是清廷宫内常用的鎏金大象兽首,皇宫子弟们几乎家家必备这种把玩物件。这尊大象兽首造型优美,整体线条流畅,长长的象鼻,尾端弯曲,神态安然,代表了清朝时期高超的冶炼工艺。

即便历经百年沧桑,在地底安眠已久,却仍然金光闪闪,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除了栩栩如生的象首,考古人员还在石板之间发现了“银锭锁”(也称细腰),其作用是连接上下石板、安放栏杆,平面宽度约为几十公分左右。

最下层的石板还有柏木地钉,直径为0.06米-0.10米不等,用来稳固御河地基。

非常可惜的是在这次发掘中,这50000件文物大多都是木制品、瓷器、青铜器、雕花狮子、西洋石构件等。

由于埋藏时间过长,又长时间遭到了地下河水的浸泡,保存的都不是很完整,只有少部分可以重新修复,供世人展览。

不过大家也不必灰心,在2022年11月,考古人员又带来了新的消息。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公告,说:“经过三年的发掘,位于西北部的澹泊宁静遗址发现了一座主体为田字房的建筑遗址,同时还揭露出新的皇家稻田遗迹。”

这座“田字房”建筑总共33间,各个房间面积大都是4.48个平方,深1.28米。地面部分虽已不见,然而建筑地基保存还算不错。

台基面上可见柱顶石、地方砖、排水沟,基槽则是密集的地钉孔,即刚刚提到的“柏木桩”,起到防止建筑下沉的作用。

北京市考古研究所的张中华说:“此次发掘意义重大,理清了田字房的形制,为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园林艺术的顶峰——圆明园

建筑艺术是九大艺术之一。西方的古代建筑多以教堂为主,是人与上帝的沟通场所,是灵魂的安放地;而东方的顶尖建筑则是皇家园林,着重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努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作为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作,圆明园凝聚的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建筑智慧,占地面积达到352万平方米,共有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的无上称号。

不过人们对于圆明园知之甚少,就连始建时间都说法颇多,至于建造的初始动机,更是众说纷纭。

在清史研究界,大抵有两种说法,一是在《钦定日下旧闻》有过记载,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天的康熙,龙心大悦,将这处私人园林赐给了自己的第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据说圆明园的“圆明”二字就是雍正帝的佛家法号。二是说圆明园的修建任务本来就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计划之内的产物,建于1701年。至于何种说法为真,现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康熙四十年以后,国内承平日久,经济迅速发展,朝廷的税收也渐渐充盈国库,于是康熙便在北京西郊建造了很多的园林。

从此以后,自康熙以下,历代帝王都对圆明园的经营不遗余力。

每到春天和夏天,都到圆明园暂避毒辣的太阳,从雍正开始,这已成为宫廷的习惯,且历代如此。

一年之中,帝王们在圆明园生活的时间超过一半,城内庄严的紫禁城仅仅是举行大典仪式的地方。

不过到了1860年,圆明园就迎来了一次毁灭性的浩劫。

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这场惨烈的对决告诉世人,冷兵器时代的蒙古骑兵称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将由火药主宰战争。

北京门户大开,一天之后,咸丰帝仓惶逃离北京,留下恭亲王去和英法谈判。

10月6日,英军获得消息,清军可能退守到京城西北的圆明园附近,随即带兵前往。

当天晚上七点,蒙托邦率领法军先期到达圆明园,走在队伍最前的皮纳海军副官同园内的清军守卫人员发生激战。

不出几个小时,就击退了守军。第二天拂晓时分,蒙托邦进入园内,一位随从副官记录了当天的情景: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园中第一座楼阁,工兵用斧子将打门凿开,撕下封条……

欧洲的任何一座宫殿都不及这座皇家园林,园中遍布假山、水道、拱桥和雅致的木质镀金凉亭,并覆盖着各色的帷幔。

由于是法军最先抵达,抢劫也最先从法军开始。

法军营地堆满了大量的手表、钟表和大量的玉石。士兵们在地窖里发现了不少小块银锭价值约合八十万法郎。

在一个存放档案的宫殿里,有许多山水画和人物画,甚至还发现了当年马嘎尔使团赠送给清朝的马车。

在法军翻译官埃利松的《翻译手记》中毫无顾忌展现了当时疯狂抢劫的场景:

英国人,法国人,士兵,军官统统冲进了圆明园,中间夹杂着我们的苦力,搬的走的就送上马车,搬不走的就一把火付之一炬。

抢劫物品带来的愉悦感已使联军官兵处在得意忘形的极度亢奋状态之中。

临走时,联军放火烧毁了这座宫殿,可是老天有眼,10月9日就天降大雨,熄灭了这场大火。

可是往日辉煌、宏大的圆明园从此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断壁残垣。

焚毁的不仅仅是圆明园,更是东方文化,这也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在文化的碰撞之中,以文明自诩的西方人却诞生出了两个厚颜无耻的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

为了纪念雨果的仗义执言,在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旁,矗立着一尊雨果的半身雕塑。

另据了解,人们围绕着圆明园是否应该复建的问题也争论不休。

考古界、历史学界也分为“废墟派”和“重建派”。2020年,圆明园管理处宣布:将有选择恢复一部分遗址,比如土木建筑之类,但核心建筑——西洋楼,大水法暂不重建,为这场争论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

参考资料

《圆明园始建之年的辨析》 清史研究 2020年第4期

《圆明园遗址公园大宫门区域考古发掘简报》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圆明园展开史上最大规模考古发掘》 汕头特区晚报 20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