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放手,给予信任”青春期亲子关系冲突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8-30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一)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女,高二学生,与母亲关系紧张,自己很多行为及选择都得不到母亲的认可跟信任;

比如,学街舞母亲会觉得影响学业,应以学习为主;想买西装,母亲第一反应就反问她是不是同性恋。


母亲很喜欢干涉自己的事情,服务对象曾尝试过跟母亲沟通;

但母亲又会自责,觉得自己在亲子关系中做得很失败,表现得伤心难过,导致服务对象看着不忍心,只能压抑自己进行妥协。

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志愿也是父母填报的,打从心里对现在所在学校很不认可,有抵触情绪,很不愿意去上学。

而服务对象的哥哥成绩很优秀,现就读于中山大学,家人、亲朋好友总喜欢拿哥哥与其作比较。

在服务对象初中时期,在校外补习班时,服务对象经历过男同学的语言霸凌;

当时有跟母亲反映过,但母亲觉得同学间起绰号开开玩笑是很正常的事,让自己不用在意,但这件事对服务对象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导致低自尊感、不自信,很在意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跟看法,总感觉有同学在议论自己。

刚好班上有个别男同学会语言霸凌,导致服务对象有恐惧男生的感觉。

(二)问题呈现

1、亲子关系紧张

服务对象母亲的过度担心,演变成过多干涉、不信任、否定服务对象,双方沟通不顺畅,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父亲比较能理解服务对象,经常当中间人角色,开导并做服务对象母亲思想工作。

服务对象提出希望社工可以跟母亲做沟通,信任、尊重、理解她,给自己多点空间,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生活。

2、情绪问题

服务对象感觉很压抑、无助,近期情况加重,失眠、情绪低落,自己主动跟父母提出想看心理咨询师。

反馈自己有过自残行为,觉得可以得到缓解,让心情得到释放。

3、朋辈关系

高一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但因为高二重新分班后不在一个班级,目前班上没有很要好的同学,唯一一个知心朋友已转学到其他学校,偶尔有联系。

二、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母亲不信任服务对象,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导致其心理压力大、焦虑、无助。

另外因为曾经的语言霸凌,存在低自尊、焦虑等负面情绪,服务对象表示很希望高中生活赶紧过去,每天都在倒计时,很向往大学生活,觉得只要过了高中一切就会好起来。

在学校比较压抑,只要周末在家心情会好很多,但喜欢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待着。

从问题分析,社工需要运用倾听、接纳、尊重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结合情绪疗法疏导情绪,提升服务对象管理情绪能力,防止服务对象有再次伤害自己的行为。

运用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优势。并通过增强权能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给予自信。

协助服务对象母亲习得良好的亲子关系,扩大其生活交往圈,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家人多些信任及空间,特别服务对象处于青春期,应给予更多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三、服务目标与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对案主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与收集。

2、对服务对象进行情绪辅导,缓解其焦虑、无助情绪;

运用pet父母效能训练提升亲子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建立顺畅、互动的家庭系统,为其母亲提供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巧,链接资源扩大交往圈。

3、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4、鼓励服务对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引导其为自己制定未来计划,为实现自己憧憬的大学目标进行增能。

(二)服务计划

1、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取基本信息,评估界定问题。

2、聚集服务对象需求,制定介入计划,社工进一步向服务对象及其父母亲澄清服务期望。

3、社工运用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增进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力。

进一步运用父母PET效能训练习得亲职教育知识和技巧,缓和、促进服务对象亲子关系。

4、为服务对象母亲链接社区资源,鼓励其扩大交往圈,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放手、信任家人,给予家人更多的空间。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服务对象赋能,给予鼓励,不断强化服务对象自信心。

5、回顾改变历程,巩固成效,处理离别情绪,结案。

四、理论支持及跟进策略


(一)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服务对象由于初中时期受语言欺凌,被男生取外号,导致现在比较自卑。

社工通过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闪光点,比如从发现服务对象家里墙上挂着其自己的画画作品,从小习得钢琴八级以及有很好的写作能力等等进行肯定给予自信心。

(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支持网络是指个人维系其社会认同,接受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协助,获取服务和信息以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集道。

这个网络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亲戚、朋友、邻居、专业人员等所提供的服务。

“支持”来自个人所在的社会网络或互动的社会系统,即称“社会支持。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拥有社会支持网络越多,就能越好的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社工从支持网络引出朋辈群体的重要性,引导服务对象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和谐的朋辈群体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培养与人交往的礼仪、个人生活交流能力等,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更多的支持网络。

(三)父母PET效能训练

父母效能训练通过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的倾听、完整的表达及没有输方化解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觉成长能力,父母也会在这其中获得自我的心灵成长,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和睦。

五、服务实施


(一)第一阶段

1、目标


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

2、主要内容

社工使用了让服务对象对事件进行回顾讲述,从面谈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的情况,包括家庭关系、学校关系、资源优势、支持网络等信息。

通过面谈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服务对象比较信任和接纳社工,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一起探讨制定服务目标和介入计划。

(二)第二阶段

1、目标

运用pet父母效能训练提升亲子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建立顺畅、互动的家庭系统,为其母亲提供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巧,链接资源扩大交往圈。

2、主要内容

为服务对象母亲链接社区相关资源,参与社区开展的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交往圈,认识更多的朋友,把在子女身上的重心分散转移,给予家人更多的信任。

进一步使服务对象母亲学习掌握用“父母PET效能训练”学习并运用亲职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习得科学的亲职教育方法,缓和、促进服务对象亲子关系。

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支持网络系统,包括学校、家庭、朋友等,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从服务对象母亲了解到班主任还是比较关心服务对象,另外了解到转学的知心好友对前后学校的对比后,对该学校肯定的评价等方面,引导服务对象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接纳度。

(三)第三阶段

1、目标


肯定近期改变,运用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优点,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运用自我披露,陪伴其度过迷茫期。

2、主要内容


社工在面谈过程中,耐心倾听,肯定服务对象母亲及服务对象近期的改变,对其近期所取得的进步及亲子关系的提升表示肯定。

社工采用优势视角理论挖掘服务对象优点,发挥潜能,增强自信心,强化正向引导。

同时社工运用自我披露,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理方法和态度,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心理距离;

促使服务对象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使服务对象可以借鉴社工遭遇类似问题时的经验和做法。

(四)第四阶段

1、目标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改变进行肯定。回顾服务历程,巩固服务成效,增强其信心;做好结案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2、主要内容

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整个辅导过程,针对服务对象积极主动改变给予鼓励和肯定,引导服务对象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交流,社工发现服务对象正积极的改变对学校的看法,近期也跟原来高一几个要好的同学相处很愉快,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社工肯定了服务对象母亲所做的改变,给予家人信任和理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因需求目标已基本达成,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一同探讨结案事宜,但后期有需求还可以继续联系。

后期社工进行回访,从服务对象母亲得知,现在母女关系很好,服务对象懂得关心自己的母亲,在母亲生日时还准备了蛋糕跟礼物的生日惊喜。

服务对象母亲表示自从自己改变后,发现女儿懂事了很多,对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冲突也不再感到彷徨跟无助。

服务对象母亲还跟社工分享另一件喜事,就是服务对象近期在学校参加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荣誉。

从交流中可以感受到服务对象母亲满满的幸福感,看到服务对象跟母亲的变化,社工也由衷感到开心。

六、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

个案工作要求社工在一定的价值理念指引之下,这些重要价值理念主要包括:助人自助、平等、个别化、尊重与接纳等。

社工在初步阶段,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后,服务对象才能敞开心扉。

信任关系需要社工热心亲切、细心真诚来建立。

在面谈时,也要巧用倾听、引导、询问、聚焦、澄清、解释、反问、追问等技巧的运用,才能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社工在个案中应主动提供服务,用同理心面对服务对象,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服务对象的需要。

社工在个案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如果仅用自己一己之力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

同时要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时刻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时刻记住服务对象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主体。

在该个案结案后,社工进行个人反思。社工在开展个案时专业知识还是比较欠缺,在与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实务经验比较欠缺,可能在使用一些专业理论时,执行的程度跟力度不太够。

同时在提升家庭支持系统方面,加强跟服务对象父亲沟通效果可能会更好,应充分利用好“家-校-社”三个系统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性服务。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
青少年服务专家任志峰老师
30000名青少年接触后
他得出这19点心得...
《与儿童、青少年沟通技巧系列实务课》
深受好评,扫码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