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七十才发现,子女身上出现这三种情况,比不孝顺更可怕

 布衣粗食68 2023-08-30 发布于湖南

“百善孝为先”,任何年代,孝顺的人,都会得好报。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因为家庭贫寒,母亲又生病了,他无计可施,跑到竹林里哭泣。哭了半天,觉得浑身发热,发现是春风来了,竹笋长出来了。

他用竹笋做饭给母亲吃,母亲的病好了。有诗人点赞:“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别急,在当下的社会,我们不再愁吃穿,在歌颂孝道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

总有一些子女,借助孝道为由头,做着伤害家庭和父母的事情。老人们要及时发现,并且督促子女改正。

当我们到了七十多岁,子女也是中年人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说明子女的孝道变味了,有啃老或者堕落的可能。子女变坏了,比不孝顺更可怕,毕竟是家庭没有了前程。

01

已婚的子女,伸手向父母要钱,摆明了是啃老。

在农村,子女结婚之后的几个月内,就会找一个吉利的日子,进行分家。

把家里的房子分出几间,作为子女的新家,把田土分开,各自耕种。

分家的好处,就是让子女知道“当家的苦”,从而更加有责任意识。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子女单独过日子,也许还有希望崛起,毕竟他们离开了大家庭的拖累。

子女多的家庭,各显神通,总能有一个子女,混出一条路来,从而给大家庭做好示范。

我的小舅舅,在二十多岁时,就和大家庭分开了。他去县里的机械厂打工,然后自己做了一条机动船。从而靠运输木材,赚了一桶金。在他的带领下,四舅舅也开始做运输,家庭逐渐变富。

人要成功,是逼出来的。如果大家庭总算一个人的后盾,那就会滋养“懒惰”。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子女,一开口就说:“我没有技术,我身体有残疾,我的家庭负担大,我运气不好。”说完了,就赖在家里不走,靠父母的退休金或者存款过日子。

因而,对于已婚的子女,向父母索要钱财,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搞清楚是用钱的原因,并且要写好借条。

在钱财上不较真的父母,表面上很大度,其实害了子女,坑了自己。

02

离婚之后的子女,变得一蹶不振,伤害了自己,也伤了父母的心。

人生难免要沉沉浮浮。嫁出去的女儿,可能因为离婚,不得不再回娘家居住;结婚的儿子,因为婚姻失败了,不得不依靠父母。

作为父母,在子女婚姻失败之后,应该扶一把。但是要看到一个问题:离婚、丧偶,甚至是遇到第三者,都不是困住一辈子的祸事,而是重新开始。

如果有子女在婚姻失败之后,马上就开启啃老的模式,或者一蹶不振了,说明他们的余生,已经废掉了。父母不要心软,要逼着子女站起来。

汉代时,四川的富人卓王孙,闻讯女婿病故了,把女儿接回了家。女儿天资聪慧,并没有长时间因为失去丈夫而哭泣,反而选择了和司马相如私奔。

面对女儿的举动,卓王孙很气愤,但是也很欣慰,毕竟女儿的心态是积极的,对婚姻是不惧怕的。因而卓王孙分了一半的财产给女儿卓文君,帮助女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子女过得更好吗?如果子女遇到困难,马上就开启“崩溃”模式,那么我们年迈的时候,就真的没有了依靠,还不得不陪同子女,一起过“垂泪的日子”。

告诉子女,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要越挫越勇。天是不会塌下来的,人是可以触底反弹的。很多人,二婚比一婚更好,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也会幸福。没有了小家庭,大不了重新建设。

03

子女把孙辈甩给老人管,增加了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压力。

韩国电影《爱回家》里,讲述了一个单身的母亲,把儿子送到乡下外婆家,然后自己去找工作的故事。

儿子和外婆相处了很长时间,也终于理解了外婆的苦。同时,这位母亲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可以带着儿子回城了。

这就是中年人应该有了样子。不管多难,都不要把孩子的生活,丢给家里的老人。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找来各种理由,把孩子甩给老人。老人七八十岁了,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管孩子?如果老人不管孩子,又于心不忍,会有心灵上的愧疚。

当下,中年人有了二孩,三孩,不奇怪;离婚之后,需要有老人来管一管孩子,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年人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把养育孩子当成儿戏。

如果老人要长期照顾孙辈,一定要约法三章,千万不要心软。帮忙是一回事,理所当然是另一回事。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长期照顾孙辈。不是老人心狠、没有爱心,而是力不从心,需要照顾自己了。

04

我的老家,有这样的持家之道——一代管一代。

每一代人,都要“人生自理”,依靠父母是暂时的,依靠自己才是永恒的。

作为七八十岁的老人,要适度的自私,不要再让子孙啃老了。就算没有子女管你,起码不能让子女拖累。

孝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到看儿孙能够闯出名堂,笑对人生,老人心情舒畅,家风就对了,孝道就体现了。

告诉子女:“我们老了,不再是你们的依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请体谅。”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