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评】关于《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的几点说明

 新用户36184400 2023-08-30 发布于辽宁
作者:肖生祥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5):449-450
DOI: 10.3760/cma.j.cn114798-20230310-00200
本文编辑:白雪佳
摘要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专家共同编写,遵循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文章对指南中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预防原则和措施,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局部治疗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都是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诊疗不当,可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尤其是重症患者或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皮损,可造成感染扩散,产生严重后果。毛囊炎、疖特别常见,患者多在基层诊治;痈为重度炎症反应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诊疗涉及皮肤科、外科、急诊科等。为了提升基层医生对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诊治能力,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组织下,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专家共同编写了《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简称“基层指南”)1]。在发表之际,特对基层指南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对疾病的预防提出遵循原则和具体措施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2];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基层指南在毛囊炎、疖、痈的预防对策方面,遵循感染性疾病预防的一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复发性毛囊炎、疖的患者和亲密接触者,可鼻腔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在好发部位局部应用氯己定或莫匹罗星以减少细菌定植;应用酒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细菌污染物(如玩具、键盘等)消毒,保持皮肤清洁等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避免发病诱因(如皮肤损伤),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为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二、治疗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相关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科学规范使用非常重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3],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了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二版)4],是我国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指导性文献,基层指南在制定过程中遵循这些指导原则。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可使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环裂解,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疖、痈患者系统应用抗菌药物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是最佳方案。但基层往往缺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条件,在经验治疗时强调选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可选择耐β-内酰胺酶的抗菌药物(如耐酶青霉素)或使用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代表性药物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唑西林、萘夫西林、氟氯西林等,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β-内酰胺环免受β-内酰胺酶破坏,因此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链球菌属亦有杀菌作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匹林、头孢噻吩、头孢乙氰、头孢西酮等,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优于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物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杀菌作用,但该类药物不耐β-内酰胺酶,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MRSA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耐药,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均耐药。由MRSA引起的疖轻症患者可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SMZ/TMP,复方新诺明)等,重症疖、痈患者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次选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达托霉素等。

链球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敏感,但其对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也在增加5]

据笔者了解,治疗毛囊炎、疖、痈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酶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在一些医院和诊所没有常规配备,使用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毛囊炎、疖、痈,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而且疗效不佳的情况常有发生,应引起医务人员和医务管理者重视。

三、强调局部治疗重要性

单发或散在的毛囊炎,多可自愈,不需抗菌治疗,数量稍多时也只需局部治疗;泛发或复发时才需要系统使用抗菌药物。轻症疖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大的、深部有波动感的疖应及时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痈区中央有皮下坏死、软化时,需要及时切开引流,术后换药。适当时机切开引流是疖、痈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段。
通过基层指南的制定和发布,希望对基层医师有所帮助,进一步提升其对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诊治水平。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