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图大业22:喜当国丈,荣升四辅

 昵称TiFNlDv4 2023-08-30 发布于河南

神秘来客就是庞晃。

庞晃以为杨坚送行的名义来到定州,见到杨坚后这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一时气不过,当时就要起兵反了。庞晃还鼓动杨坚一起动手,他的理由是燕、代精兵皆在你我之手,只要我们起兵反周,天下将唾手可得。

老谋深算的杨坚听了这番幼稚的话,只是笑笑。

不同于庞晃的野路子打法,杨坚有自己的谋划,他毕竟是杨忠的儿子对于北周朝廷的复杂局势,杨坚比庞晃清楚多了。他也知道武帝自打灭齐后威望如日中天,自己绝不是他的对手,至少目前还不行。

所以,杨坚并没有被庞晃忽悠下水,而是紧紧握着庞晃的手,怅然说道:“不到时候呀。”

意思很明白,时机不成熟,不要轻举妄动。

杨坚到达南兖州上任已经是宣政元年(578年)的事儿了。

这一年的年初,南陈想借北齐灭亡的混乱局面,夺回早前失去的徐、兖二州,出动大军北伐。结果在彭城一战中,陈军全军覆没,主帅吴明彻也不幸被俘,这一仗令南陈君臣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而北周君臣则欢欣鼓舞,为了庆祝胜利,改元宣政。

解决了南方的局势后,武帝决定一鼓作气消灭盘踞在北方的北齐余孽高绍义、高宝宁等人。这帮人割据塞北州郡,勾结突厥人对抗北周,负隅顽抗,这令武帝很恼火,这次决定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突厥人也是没眼力劲,武帝正着急上火呢,这帮野人于四月突然出兵袭击北周幽州地界,洗劫一番后满载而归。武帝很生气,立即下令提前启动北伐计划。

五月,武帝正式下诏北伐,兵分五道齐头并进,出塞找突厥人玩命。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武帝万万想不到的是,大军刚出长安不久,他便病倒了。

和当年宇文泰病倒于北巡途中一样,武帝也复制了老爹的故事,大军刚走到云阳宫(宇文泰当年病逝的地方),武帝病重,不得不停留于此。武帝的病情和当年宇文泰的极其相似,也是来势凶猛,武帝卧床不起,只知这北伐是没戏了,只得下诏各军停止前进。

随后他找来宗师宇文孝伯交代后事,并做了一系列人事安排。就这样一直拖到六月,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武帝不得不取消北伐,车驾返回长安。

回京后的当天夜里,武帝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这边武帝刚咽气,那边太子宇文赟就冲进灵堂,摸着被老爹暴打留下的伤痕,破口大骂:“老东西死得太晚了。”骂完还不解气,当晚又冲进父皇的后宫撒野,那些貌美如花的嫔妃都遭殃了。

这样一个忤逆畜生即位,可想而知会给北周带来什么。

太子宇文赟即位后便开始了花式作死,这位奇葩主子就是北周历史上著名的昏君皇帝,史称周宣帝。宣帝即位后除了霸占父亲留下的妃子外,就是提拔当年被父亲贬斥的一帮佞臣进入朝廷中枢,执掌大权,成为他忠实的马仔。

宣帝这么胡作非为,那些先帝留下来的正直大臣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纷纷上书劝谏。这令宣帝大为恼火,决定杀几个人立威,第一批倒霉蛋就是朝中德高望重的齐王宇文宪、上大将军王兴、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独孤熊、开府仪同大将军豆卢绍等人。

尤其是齐王宇文宪,堪称北周的股肱之臣,在军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就像兰陵王高长恭在北齐军民心中的地位一样,他的含冤被杀绝对是宣帝自毁长城的一大罪行。

第二年,宣帝又诛杀了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和尉迟运等重臣,如此一来,武帝朝留下的文臣武将纷纷陨落,几乎被诛杀殆尽,留下的空缺迅速被宣帝宠信的佞臣填补。

宣帝宠信的这帮宠臣多为文学出身的世家子弟,并无军功资历,整日里游手好闲,提笼架鸟,没有什么真本事,全靠着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讨好依附太子而得势。如今这帮人掌权,非常忌恨那些元老重臣,便处心积虑唆使宣帝对他们痛下杀手。

这帮人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宣帝的手除掉那些元老重臣,然而收回来的大权就落到了他们手里,这朝中的事儿以后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宣帝这种滥杀忠良的愚蠢行为,最大的受益人其实不是那帮佞臣,而是当时低调的杨坚。杨坚在后来曾回忆这段往事,感叹道如果不是宣帝滥杀他的重臣,我杨坚哪有机会得手。

宣帝即位后,他的太子妃杨丽华顺利晋级为皇后,杨坚也因此得以高升,进位上柱国,任大司马,掌管军政。这种高贵身份已经不适合再待在了地方上了,因此杨坚离开南兖州返回长安。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宣帝一身汉装,头戴通天冠,登上露门接受百官朝贺。而且他要求百官必须穿汉魏时代的衣冠,这个举动表明年轻的宣帝意气风发,准备通过恢复汉化来推进他的大业。

在朝贺大典上,宣帝公布了他的第一个年号“大成”,正式和武帝时代完成了切割。

宣帝即位后便迫不及待砍出了他的三板斧:

一,设立“四辅官”,充实皇帝直属机构

所谓“四辅官”是指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辅、大后丞,这些官名一个比一个奇怪。四辅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礼记》的记载:“设四辅及三公。”《尚书大传》进一步解释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四辅官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四辅官的人选经过激烈竞争,最后杨坚、宇文盛、尉迟迥和李穆四人笑到了最后。杨坚拿到了大后丞,越王宇文盛拿到了大前疑,蜀国公尉迟迥拿到了大右弼,申国公李穆拿到了大左辅。

在这四辅官中,宇文盛是宗室亲王,尉迟迥和李穆都是耆老之人,唯独杨坚年轻有为,活力四射,这一年才三十九岁,俨然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四辅官里越王宇文盛贵为皇室宗亲,理所应当成为最尊贵的大前疑,不过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果不其然,仅仅半年后,杨坚便取代宇文盛成为了大前疑。

二,修筑洛阳宫,迁相州六府于洛阳

洛阳原是北魏国都,经过孝文帝以后几代帝王的努力经营,成为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北魏分裂后,连年战火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到武帝灭齐时洛阳又成为两军争夺的战场,再次遭到战火蹂躏,几乎沦为一片废墟。

宣帝即位后不久便东巡洛阳,这位年轻的皇帝不知怎么回事,对洛阳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一到洛阳便下诏要重修洛阳城,取名洛阳宫。

于是发山东诸州兵,增一月功为四十五日役,起洛阳宫。常役四万人,以迄于晏驾。”——《周书·宣帝纪》

洛阳宫的工程旷日持久,一直到宣帝驾崩都没有竣工。除了高调宣布重修洛阳宫外,宣帝还下令把当年高欢运到邺城的东汉石经重新运回洛阳,并表示当年北魏分裂时逃离洛阳的高门大户可以返回洛阳故里,其他地方百姓也欢迎到洛阳买房定居。

宣帝的这番人事调整中,杨坚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跻身四辅官之列。宣帝喜欢出巡各地,每次离京都会留下杨坚留守长安,足以证明杨坚地位的显赫与重要。

宣帝对元老重臣的血腥清洗,无意中为杨坚扫除了障碍,从而使杨坚不必担心背后那些警惕的眼睛,得以从容进行自己的政治布局。

然而包括杨坚在内的群臣都看走眼了,他们天真地认为宣帝是个软柿子,为人怯弱,难堪大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宣帝即位不久便露出了真面目,令群臣都为之一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