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的养生习俗

 Sonya_Lee 2023-08-30 发布于北京

视频:《中元节的养生习俗》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按照民间传统习惯,今天要做三件事——

  1. 祭祖

  2. 放河灯

  3. 吃面食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呢?

其实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这里面是有文化和养生内涵的。

按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农历七月是“申”月。

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的“申”字——

按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农历七月是“申”月

它是“神“的本字。“申”就是“神”——鬼神。

所以古人在这个月祭祀鬼神,由此产生了七月十五中元节。

祭祀鬼神就是祭祀祖先。中元节传承数千年不衰,体现了中国人对“孝道”的重视。

中元节和清明节祭祖,有什么不同呢?

清明是要去扫墓的,中元节则是在家里祭拜。

中元节与清明节,也有一点是相同的。

就是都要去水边——

整个农历七月的养生都与水有关
  • 清明节,其实是寒食、上巳和清明三节合一。上巳节就要去水边。

    正如杜甫的诗中所写:“三月初三,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为了用佩兰等香草来洗去冬日积垢和陈疾,祓除不祥,祈求福祉。

  • 而农历七月是“申月”。“申”属阴,阴就是水。

    所以中元节一样要去水边,也就是古人讲究的“放河灯”。

我们要注意“申”月的“水”。

因为入秋后,换季出现的毛病多半跟水有关系。所以祛除“浊水”(湿气)、补充“好水”(滋阴)很重要。

《三伏尽、处暑至,进入一年中防湿气的关键期,如何按“先急后缓”的顺序饮食祛湿?》

阳虚、气虚的人,这个时节会感觉身体更容易疲乏、容易生病,可以多喝点黄芪来补气。

《补气血、消虚胖、不上火,黄芪的七种吃法》

中元节还有吃面人的习俗。这里面也有养生的寓意——

农历七月,进入收获的季节,按礼俗,天子需尝新。在古代,新收获的五谷天子要先尝,而天子会请祖先先尝。这是中国人孝道的体现。

在农历五月收获的麦子,当时是不用来磨面的。新麦是“发物”,存到入秋来吃才好。

到了秋天,这些麦子就可以拿出来磨面了,做成面食,让大家吃个痛快。

中元节的面人有很多样式:相公、小孩、燕子、蛇……古人认为:有燕子在你的屋檐下做窝,说明家宅安宁;有小孩和蛇,象征着多子多福、子孙绵延;中元节阴气很重,有一个相公在这镇住它……这就是一家合乐了

麦为心之谷。吃麦子可以滋养心阴。特别是麦子的麸皮,可以营养神经,让人心神安定,还能预防血糖高。

所以这个时节,即使您不会做复杂的面人,也可以适当吃一些面食,最好是用带麸皮的全麦粉来做。

医圣张仲景的千古名方甘麦大枣汤,就是利用了麦子的这个功效。


凡是由于忧思过度、精神紧张、心阴不足、肝气失和等原因引起的五脏功能失调,都有可能用到甘麦大枣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