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又称之为鬼节,是传统祭祀重要节日之一。在广西可是很受重视的。 “没有一只鸭子愿在广西过中元节”这就不用说了,就说这一天,很多地方的街道,过了中午基本上都很少人了,商铺关门,收摊,基本上都回去忙活这个中元节了。 中元节和其他传统的祭祀节日,如除夕,清时,冬至最大的不同,在于有“鬼”的传说。据说,中元节之天,地宫之间会被打开,放出鬼魂,让他们得以回家看看。 何谓之鬼呢?讲起来那就比较让人恐惧了,很多人谈“鬼”心惊,特别是在一些影视剧,文学作品的宣传之下,在人们认知里,“鬼”都是恶的代表之一,令人害怕,令人胆怯的。 中元节也就有了晦气的味道,都想敬而远之。 这其实是一种理解的偏差。 因为“鬼”,实际上是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灵魂,是人在另一个世界的身份统称。 这样理解上来说,是有点“迷信”的味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了各种人情世故,人间百态,才能慢慢体会到,其实,那些令人害怕的鬼,都是和自己曾经同世,都值得朝思暮想的人,只是他们早一点换了身份,去了另一个世界生活。 因为阳阴相隔,不能相遇,相见,所以,才会出现祭祀的礼节,当然,由于两个世界的生活方式不同,日常都少有交流,于是,有了各种重要的传统节日,如除夕,清明,中元,冬至。 这些日子,其实就是和故去的亲人心灵相念交流的日子,是人的情感的寄托与慰藉。 就像中元节,表面只是起案,焚香,燃烛,烧纸,这些行为背后,却都有着庄严敬畏,温情慈悲,相爱思念。 七月半的祭祖,正是一年天气开始转寒的开始,人们以“事死以示生”的观念,以“送寒衣”的理由,又一次重新唤起对先人的思念。 正所谓:逝者归根,生者寻根。 行祭礼,不是单纯的敬鬼神,真正来说,是寻找追忆已经远去的情感,远去的亲情,远去的人。 顺着这“送寒衣”的祭祀,追寻久远的祖先,故去的先人,从而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才能传承家风,不堕家声。 同样的,有理由相信,另一个世界的“鬼”,也是会想念这个世界的一切,因为,他们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这里有他们的情,有他们的爱,有他们生命的延续。 直到最后都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 不管怎么说,无论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存在,是不是人们意识里臆造的,这都是人的情感归宿。 如何看待历史悠久的中元节文化,它能传承至今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如荀子曾经曰过:对于鬼神之说,君子当成一种文化,小人当成一种迷信,当成文化是好事,当成迷信就是坏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