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唐诗》将有“升级版”,陈尚君罗时进徐俊对谈《唐五代诗全编》

 shineboy1 2023-08-31 发布于加拿大

《中华读书报》2023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或长按二维码在线订阅。

按语:《唐五代诗全编》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唐诗研究专家陈尚君先生四十余年唐诗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全书超1200卷,逾1500万字,收入诗人近4000名,诗55000余首。对今存唐五代诗歌文献进行了详尽、全面的清查整理工作。陈尚君先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他的唐诗研究之路。最初,他将唐诗的基本文献和清编《全唐诗》做比对,发现了前人在汇集、整理唐诗时,还有大量的文献没有用到,以至于对唐诗有失收、误收、作者小传缺误、诗歌录文讹误等各种问题。这让他认识到全面而细致地重新整理唐诗,向人们提供一部可靠的、令人信服的唐诗集成性文献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开始利用目录学的手段,各方搜集资料、发现唐诗文献,并对所有的唐诗文献作逐篇的复核和追究,这项工作,一做就是四十年。其间,他出版的唐代文献的重要整理著作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等,但这部《唐五代诗全编》,无疑是他这四十年来花费心血最多的巨著。目前,稿件已全部写定,交上海古籍出版社,进入编校阶段,有望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出版。
8月22日,陈尚君教授携《唐五代诗全编》“试读本”(收录《唐五代诗全编》杜牧部分七卷。)亮相上海书展,与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先生,中华书局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俊先生展开对谈,对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高克勤主持。现将三人所谈内容整理如下,让期待《唐五代诗全编》已久的学界同人及读者,对这部书的基本情况和价值、意义有更多了解。
图片
《唐五代诗全编》试读本
图片
试读本扉页陈尚君先生题孟浩然诗句

努力回到唐人的立场

文/陈尚君
图片
香港回归的时候有一首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两句歌词是“一年过了又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对我来讲,人生努力有一个结果,而且很快可以和大家见面,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如果围绕这部书做简单的回顾,我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981年研究生毕业的那年我开始接触唐诗文献,此后十年的工作是为《全唐诗》做补遗、考订,当时徐俊先生是我的责任编辑,我们都很年轻,这是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开始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傅璇琮等先生领衔之下,我和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合作编纂《全唐五代诗》,当时和罗时进先生以及在座的河南大学的吴河清老师有很长时间的合作,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我决定自己编订《唐五代诗全编》,这个工作延续了很多年,我最直接的感觉是我每天晚上从复旦大学北门的一条小路回家,那个地方的树叶枯了,又繁茂了,又枯了,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这本书终于完成了。但在完成时我内心感觉到非常惶恐,惶恐在于涉及的作者和作品以及每一首诗里面的字句的问题太多,我是不是都处理妥当了?我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唐五代诗全编》可以说是清代所编《全唐诗》的升级版。《全唐诗》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江南的十位在籍翰林,在曹寅的领导之下,在扬州用一年多时间编纂而成的。它在胡震亨《唐音统签》和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统一体例,稍作补遗,完成全书。三百多年来,《全唐诗》在唐诗阅读和研究上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问题也非常多。《全唐诗》49403首诗中,误收的唐以前和唐以后的诗大约是1500首,一首诗见诸两到三个人名下的,将近7000首,没有收的诗可能超过10000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读者利用《全唐诗》而不犯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嘉言先生提出重编全唐诗的计划。但重编的方法,是在清编《全唐诗》的基础上改编,还是穷尽现有文献重新编纂,一直有争议。而且在具体方法上,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反复斟酌讨论。
受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体例影响,同时考虑到唐诗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目标是努力回到唐人的立场,还原唐人作品的原貌。因此,《唐五代诗全编》不是《全唐诗》的整理,也不是在《全唐诗》基础上的增订,而是穷尽现有文献重编唐五代诗。大家手中的“试读本”印了杜牧诗七卷,存诗450首左右,剔除了《全唐诗》中的75首诗和一些残句,全都是《全唐诗》误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许浑的。为什么会误收呢?因为延续了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宋代《樊川续别集》的错误。现在,《唐五代诗全编》利用了以唐宋文献为主的所有最佳版本典籍引用的唐诗,同时展示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我特别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古籍数字化的实现,古书检索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二是国际上的各种古籍善本陆续公布,我们可以据以校订。三是现在的数字化写作,使我们在古籍整理中,可以对一个文本进行几千上万次的累加校订。这个便利我这些年有特别的感触和体会,《唐五代诗全编》中的许多文本,实际上是在几千上万次的累加校订后,形成现在的面貌。
再者,在目前的工作中,我充分利用了宋代以来所有研究唐诗的已有成果。五年前我曾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亲身经历唐诗研究的黄金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一批杰出的学者对唐诗文本的阅读、解读、考订、注释等工作,使我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这里,我觉得有很多先生是特别值得提起的。从前辈来讲,陈寅恪、岑仲勉等先生的工作使唐代文史研究的水平高于其他朝代。另外,从七十年代末以来,傅璇琮先生、赵昌平先生、陶敏先生、佟培基先生、朱金城先生,还有许多可以举出来的前辈,为唐诗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一直认为编纂《唐五代诗全编》的目的,是使学术界所作的专门的工作,汇成一本书,让所有的普通读者能够充分共享和利用。现在,虽然还有许多无法落实把握的地方,有些细节还在不断琢磨,我也心力交瘁,但这部书算是大致写定了。到底我做得如何,将由学术界和读者加以评判。
最后,我稍微讲一讲全书的基本情况。“试读本”收录杜牧诗七卷,大概两百多页,全书的规模大概是它的两百倍。其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和清编《全唐诗》以诗学为主相比,我把唐诗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特点揭示出来了,如佛教、道教、堪舆,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类型。我努力追求的方向是让每一位作者在他名下统领他的所有作品,但是唐诗文献千差万别,我一直在寻求最妥当、最中性、最客观的表达方式。比如说神仙鬼怪怎么办?我采取了明末茅元仪的做法,归到“幻部”,就是幻想中的诗歌,把传奇志怪小说的作者作为准作者。好在是我一个人编纂,体例可以不断微调,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之多,我自己心知肚明。所以完成这部书,我没有觉得大功告成,而是觉得忐忑不安。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这部书即将出版,我想到现在流行的一首歌,叫《明天我要嫁给你了》,真的是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但即使在这种心情之下,我可以告诉各位,我很希望这部书在我有生之年还有再修订的机会,我希望这一版是作为学术版,今后还有机会做一个普及版,把其中考证繁琐不适于一般读者阅读的部分去掉。我和朋友说过,完成这部书,我没有提高唐代诗歌的总体水平,因为最好的作品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我展现出了唐诗文本乃至唐代社会多元多层次的状况,而且我希望把唐诗从唐代到宋元明清各代的文本演变情况做适度的表达。
我们复旦大学准备在《唐五代诗全编》首发会以后,召开多次关于这部书的研讨会,希望不同的学者提供修订建议。总而言之,希望这部书在我有生之年能够更完善。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问,今后人可以做到更好。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赵昌平先生。2012年,我记得是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我和赵昌平先生一起在古籍规划小组评定项目,我带了电脑,请他看我的工作,他马上确定这部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来承担,然后迅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立项。我在2020年10月交稿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仔细复核全部引文,同时纠正了我原稿中的大量错误,使书稿逐渐走向成熟。这三年中,我对出版社的各位同仁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期待我们一起努力,使这部书圆满定稿出版。

苦心孤诣的空前巨著

文/罗时进
图片
我和尚君教授结识大约有四十年,四十年间亦师亦友。所谓亦师,确实从尚君教授那儿我学到了很多,在唐代文学方面,他是一个站在绝对高度的专家,所以四十年交往实际上是我学习的过程。所谓亦友,我们实属学术上的朋友。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重编全唐诗的办公室就设在我们苏州大学。那几年北方的傅璇琮先生,南京大学的周勋初先生,还有全国各地的一些专家,都会定期到苏州大学。其时尚君教授是重要骨干力量,到苏州大学的次数最为频繁,在重编唐五代诗的体例的讨论、样稿的确定,包括后续诸方面,尚君教授都做了大量卓越的工作。我和尚君教授常常就《唐五代诗全编》的进展情况做一些交流,所以对其中的甘苦有更多的了解、体会。
我想以十六个字来概括这部书的总体情况,即“规模宏大,空前完备,平生心血,功德无量”。这确实是一部重磅的文献学著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阚宁辉总裁评价这部书为文献学研究的“压舱石”和“天花板”,我深表赞同。
首先是规模宏大。康熙本《全唐诗》一共900卷,尚君教授的《唐五代诗全编》大概是1225卷,多出325卷,这个规模宏博殊巨。多出来的篇幅,其内容稀珍,凝聚了尚君教授几十年的辛劳和智慧。
其次是空前完备。我们常常说对于一些事情不能求全责备,但我知道尚君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其自我要求是求全责备。刚才他介绍了,《全唐诗》中2000多个作者,49000多首诗,这么多年来他已经补了几千首,到最后可能有上万首。这对于唐代文学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极其重大的贡献。
再次说平生心血。我能体会到尚君教授四十多年的艰苦卓绝,他刚才讲到,每天晚上从复旦大学回家,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这背后是一种坚毅、坚定、坚强,没有这种坚毅、坚定、坚强,成就不了这样“一个人的长征”。就我所知,以一人之力完成近1500万字的唐诗文献整理工作,是绝无仅有的。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殿堂中最耀眼的明珠,相关的整理工作也最为繁杂,历来探究者很多,众说纷纭。其中重出互见问题很突出,非常难处理。就试读本来看,杜牧诗歌、许浑诗歌重复的就有近60首,试读本中列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我们轻轻地翻过去也就是几页而已,但当中所要耗费的精力巨大,学界中人都能想见。《唐五代诗全编》博极群书,苦心孤诣,真是倾注了尚君教授的平生心血。
最后谈功德无量。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诗文化极受关注。我想《唐五代诗全编》汇唐诗文本之渊海、成唐诗文献之册府,为每一首诗歌建立了一个档案,具有集大成之功,为构造唐代文化长城,开掘唐代审美长河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我对《唐五代诗全编》编纂和出版重要价值的理解和认知。
尚君教授在“试读本”的扉页上题了两句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自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所谓“我辈复登临”,既有他几十年攀登唐诗高峰的艰辛,也体现了他俯瞰唐诗文献的气概。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文献真的比清人要多,但是要把这些文献竭泽而渔地检索、细读,然后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科学化的研究,这是很不容易的。所谓“我辈复登临”,其“登临”不是一般的徘徊观光,而是俯瞰考究整个唐诗文献的古今研究状况。
这部书充分吸收了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一一注明,符合学术规范。谈到规范,我想这部书出版后将会为古籍整理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宏观方面涉及编纂理念,涉及如何将整理与研究融贯一体;微观方面涉及体例,例如用夹注还是尾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记得三十多年前在我们学校进行过多次讨论,现在我们看到的另外一部重编全唐诗用的是尾注,当然自有其理其利。但是尚君教授坚持用严格的学术标准,采取随行夹注,这样做好处是什么?虽然对于一般阅读者来说,可能看上去有一些断续,但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把繁多的史料特别是异文,定位精准地呈现出来,是很好的文献整理策略。我作为一个研究者,非常欣赏也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
各位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应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读作者介绍,国内编过几部唐诗大辞典,其中的小作家都是尚君教授写的,他打捞了很多沧海遗珠;对一些耳熟能详的诗人,也有一些新的叙述。二是看唐诗文本,随行夹注中有很多史源提供给阅读者和研究者。三是后面的按语,这些是尚君教授的研究心得,对学术界会有很大启发。
这里我想到一个词叫“任性”,做学问有时候是要有一点“任性”才行。我们看“试读本”中有的副文本性注解、按断、说明比原文长几倍,这真的有点任性,但这种任性对以后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每一次学术的重大推进几乎都源于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即将出版的《唐五代诗全编》是唐诗文献整理的辉煌成果,也打造出一个唐诗学宝库,将会对国内国际的唐诗研究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对此完全可以期待。

成如容易却艰辛

文/徐俊
图片
我是1986年开始担任陈老师《全唐诗补编》的责任编辑,我也是因为这本书,熟悉了唐宋的文学文献,也因为《全唐诗补编》里面涉及到敦煌诗歌,让我有机会整理完整的五万卷敦煌遗书里的五千首唐诗。除了《全唐诗补编》外,我还担任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的责编,里面的小作家、新见作家,全都出自陈老师之手。还责编过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是陈老师与陶敏先生负责的,是针对前面四册出现的问题进行订补,每一条都是文献学的典型案例。还有《全唐文补编》。我对陈老师的学术谈不上多深了解,但对陈老师的学术追求和学术研究的状态,是非常了解的。
如果用最简单的四个字概括陈老师这部书,我认为就是体大思精。
体大的第一个方面是唐诗基本文献的数量巨大。唐宋元明清的文本传存、佛道二教、域外汉籍、敦煌遗书,陈老师全都利用过。我刚才跟陈老师开玩笑说,陈老师不只是文献学家,陈老师是文献工程学家。在《全唐诗》的辑补考订上,前辈学者的工作方法是在读书过程中就某个诗人或某一首诗进行局部的考订。而陈老师是把清编《全唐诗》当时的人没有看到的书一本一本地梳理出来去看,这是工程学的做法。
第二个方面是唐诗文献保存整理研究的学术史信息巨大。我看到“试读本”里面,某个学者的某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某一点,陈老师都要写进去。
第三个方面才是诗人诗作数量巨大,全书篇幅巨大。
思精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体例设计的完善,二是文本写定的精审。文本写定几句话难以说清,我这里主要讲体例。陈老师对于《唐五代诗全编》的追求,是穷尽一代文献进行重编,是在一个新的体例下进行全新的编纂。它的体例结合了清编《全唐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宋诗》以及傅璇琮先生有关论述中对唐宋诗总集的编纂追求,取长补短,其中对各类问题的处理办法和细则,非常值得我们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者去关注。
陈老师的《唐五代诗全编》不是简单的文本汇编,而是体现了陈老师多方面的学术追求。
第一是总集的求全和求真。这是一对矛盾,我们做补编、辑补都希望越多越好,但是求全和求真是需要花功夫去精准把握的。就求全和求真这一点来说,陈老师的《唐五代诗全编》追求最全而且最可信,这是我对它的定位。
第二是诗人的传记的刷新。清编《全唐诗》的诗人小传存在很多问题,过去四十年在唐诗人传记方面的努力,一个是《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一个是《唐才子传校笺》。看了“试读本”以后,应该说陈老师的诗人传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这两本集成性的书。
第三是文本的溯源。陈老师的《唐五代诗全编》清晰地梳理出了唐诗传播接受的链条,我相信这个工作对唐诗研究,尤其是对唐诗的传播接受研究会有很大的贡献。
第四是诗歌本事的附录。陈老师把所有的本事都放到相应的诗歌之后,让我们知道一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让我们知道与这首诗相关的本事,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唐诗产生的土壤和环境。
当我们看《唐五代诗全编》时,我们能知道唐诗产生、传播、接受的整个过程。可以说,陈老师的《唐五代诗全编》是以唐诗汇编为依托的一代文学研究总库。
成如容易却艰辛,我要特别向陈老师致敬,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仁致敬。耗费这么大的功夫编纂这部书,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大力弘扬,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第一是这部书对学术的推动。一方面是对唐代文学研究的推动,另外一方面是对古籍整理古文献研究的巨大影响。
第二是提高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唐诗的大众影响力。《全唐诗》一直是古籍销售的头部产品,陈老师的这部书,更新了《全唐诗》,但部头很大,如何便利读者的使用,我们在进一步的推广、销售时,还要做很多工作。
第三是我觉得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我简单地说就叫“陈尚君精神”。陈老师经常引用他的老师朱东润先生的话,叫“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识,从最坚定的方向认识人生”,陈老师一生践行他的老师朱先生的人生格言。无论是做学术还是做出版工作,这是我们最应该向陈老师致敬和学习的地方。
(文字整理:郭盛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