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爱孩子的真谛

 龙泉看水hbc 2023-08-31 发布于北京
父母爱孩子的真谛
                   ——《猴哥侃论语》节选

昨天给一年级家长做培训,结束后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父母真正的爱孩子?让他(她)吃好、穿好、住好、用好、无压力、无负担就可以了吗?
想起孔子说过的话。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夫子的意思是,如果是真心爱护他,能不让他经历辛劳而知道艰难困苦吗?如果是真心忠于他,能不对他的不当言行加以教诲吗?
“爱之,能勿劳乎?”
关于“劳”有两种解释:一是为他们操劳;二是让他们勤劳。
爱之,则关心,则牵挂,则愿意为之付出,则愿意为之安排一切,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微不至,都是心甘情愿。
很多中国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让儿女们幸福,操碎了心,费老了劲,不惜做牛做马,不惜为奴为仆。上学操心,工作操心,找对象操心,结婚生子操心,甚至心甘情愿把孙子辈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是爱吗?
我们用自己的操劳,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在他们该学习生活自理的时候,我们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管,当“小皇帝”供奉起来。因为大人的包办代替、迁就和溺爱,培养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所事事,无所追求的习惯。
然后呢?当我们老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他们能撑起这个家吗? 
孔子的“爱之劳之”,肯定不是第一层意思,孔子绝不会提倡包办代替孩子的成长,也不会提倡让老百姓贪图安逸享乐。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从这则子路问政,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不希望老百姓无所事事,骄奢淫逸的。
“先之,劳之,无倦。”当官的要带头,要勤勤恳恳;老百姓也要勤劳,要孜孜不倦。
孔子带队考察子路治下的蒲邑,一路上赞不绝口。
一入境就大家赞赏——耕地都整理好了,杂草都铲除了,田间水道加深了。
一进城,又是大加赞赏——城墙房屋修整牢固,城里树木茂盛,干净整洁。
到了子路衙门,又忍不住赞赏——所有差官都兢兢业业,高效专注与自己的事,老百姓没有告状的。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热火朝天,一片兴旺。热衷于生产的百姓,有奔头,有希望,有保障,自然无忧无虑。孔子因此而对子路大加赞赏。
所以,爱之,就要使用他,逼迫他,劳顿他。不要让他娇生惯养,骄奢淫逸,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国语》有一则故事。
有一天,鲁国的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见老母亲在织布干活。很不高兴:“母亲大人,这不是让人家说我闲话吗?咱家还需要您老人家妻子干活?别人要是知道了会嘲笑我不孝顺的。”
老太太叫敬姜,下面的“敬姜论劳逸”非常精彩——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什么意思?
说,过去的圣王治理民众,尽可能不让老百姓闲着。人闲生于事。吃饱饭,没事干,不干事创业,精力过剩,就要惹事生非。所以,农闲的时候,要带领大家兴修水利,修整道路。老百姓有饭吃,有事干,有钱挣,有奔头,哪里还有精力惹事生非?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自古雄才多磨砺,纨绔子弟少伟男。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人父母,为人师长,如果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就是鼓励他,要求他,鞭策他,让他去吃苦,去奋斗。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毛泽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就很有智慧。毛岸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后到农村种过地,到工厂做过工,后来保家卫国扛枪上战场。周恩来说:“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
很多人说,毛泽东对毛岸英的培养,是在培养接班人。是不是我们放一边。有一个假设可以成立:如果毛岸英不死,他的经历,他的能力,都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下一句,“忠焉,能无诲乎?”这个“诲”有人说是教诲、规劝,有人说应该是“谋”,为他操心。《论语》不是有句话“为人谋而不忠乎?”有人以为,这两句话应该差不多。
规劝也好,教诲也好,为他担忧,替他操心受累也罢,总之一句话:忠诚之道,在于上心。忠于国家,所以鞠躬尽瘁,所以容不得违法乱纪,祸国殃民;忠于朋友,所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好朋友不可能看着朋友误入歧途而不劝谏,不可能看着朋友落入陷阱而不警示。
爱人,就要帮助他成长;忠诚,就要肝胆相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