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季 | 是真的不舒服,还是不想上学?

 泊恩心理 2023-08-31 发布于广东

新学年的开头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可能尤为困难。从充满补习课程或是纵情放松玩耍的假期中“收心”,转换一个多月以来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不太容易。试想,一些成年人也很容易在长休之后回归工作时感到不适应和疲惫。

开学前期的孩子们这会儿是在恶补作业?在艰难的调整昼伏夜出的作息?

还是结束了不上学期间的亲子关系蜜月期,准备随时回归“战斗”

也有一些情况,是临近开学之前,孩子们各种身心不适陡然爆发……

他们是真的不舒服,还是只是不想上学?

心理问题也会引起躯体不适?

一到周一就头晕头痛浑身不舒服?一到重要考试就感冒发烧拉肚子?

生病的时机总是过于“巧合”,总是感觉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其实,我们的身心并没有那么割裂,相反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身体不适会引起情不良情绪,许多心理障碍也包括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是什么?心理问题不应该就是心理不舒服吗?身体不舒服也能被称为心理问题?

躯体化(Somatization)

「忍忍就过去了」——这句话常常用来“安慰”正情绪不佳、却无法改变现实的人。但是忍一忍,情绪真的能过去吗?

心理学家们发现,被忍下来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从心理情绪的不适转化成了身体的不适,这也就是「躯体化」一词的含义。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就能瞥见端倪: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仅仅在说身体不舒服,那么你多半需要提升一下社交技能了朋友)

这些常见的生活用语显然不只是在表达身体不适,而是在表达情绪:烦躁、害怕、愤怒、紧张、厌恶、焦虑、抑郁、悲伤……

同样的,情绪真的能引起身体上的感受——失恋后心脏仿佛真的在抽痛、焦虑烦躁时头皮发麻胸闷心悸、勃然大怒时口干舌燥面红耳燥、低落时莫名疲劳身体乏力……

即使言语暂时无法表达,我们的身体也会主动说话。

“开学综合征”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可不只是“玉玉症”哦

如果你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用语就会发现,“玉玉症”几乎已经变成了某种网络流行用语。它是一个不那么直接的“抑郁”的说法(也不那么容易触发网络平台的敏感词屏蔽)。

但会导致孩子们上学困难的不仅仅只有抑郁情绪。

哪些心理情绪问题可能会引起“开学综合征”?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应对?

面对开学前的各种情绪和心态变化,家长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想要让孩子平稳过度,家长如何做也很重要。我们可以:

倾听和交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忍一忍”,而是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承认有不好的感觉是正常的表现。要知道,倾听是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第一步。

营造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能在家庭中找到支持和安全感。这可以通过表达爱意、积极鼓励他们、尊重他们的正当爱好和想法、尊重孩子的隐私等等方式实现。

设定合理期望:不过分强调成绩,而是注重孩子为此做出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这些问题真的非常明显、或者如果你觉得上文的建议简直就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开始拒绝任何形式的沟通和吐露心声、并且任何家长展现的善意都带着某种目的而充满了防备……那么请你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心理健康人士的帮助。许多问题往往越拖延、越严重。(请不要像孩子拖延写作业那样、拖延你应该寻求的帮助噢!)

开学季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永远都是一种挑战。这个挑战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可能或大或小。无论如何、家长都应该保持关注、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并在需要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挑战。

让我们重新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是真的不舒服、还是不想上学?

如果是真的不舒服、那么你的孩子可能需要身体或心理的医疗帮助。

如果是不想上学“假装”出来的,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正在面对学业、人际社交、社会化和适应方面的难题。

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是一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去追究真假、不去追责,而应该去看到在各种不舒服的背后,孩子在表达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