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以来的黑石类文房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有宋一代,创制和使用的文房颇多。其中,有一类用黝黑石质制作文房不太引人注意 ,但其中颇有一些精品。因为对这种石质尚无明确界定,有的称其为黑石,有的称其为墨石。虽然名称不一 ,但据目前搜集的资料,从石质、色泽和软硬度等方面看,应是同一种石材,为便于表述,本文暂且称其为黑石 。
一、出土与存世情况
根据器物年代,出土与存世的墨石类文房大致有如下几批。

图片

图一 诸暨南宋墓出土黑石犀牛镇纸

图片

图二 诸暨南宋墓出土黑石笔山

图片

  图三 诸暨南宋墓出土黑石水盂

(一)浙江诸暨南宋董康嗣夫妇墓出土文房用具1组,其中有黑石制作的石雕犀牛镇纸1对(图一),石雕笔山(图二)与石雕水盂(图三)各1件 。
一对犀牛镇纸作卧伏状,身躯如健壮的肥牛,昂首翘嘴,大眼圆睁,头顶一尖角。乍看与犀牛接 近,传统的犀牛望月中的犀牛也多作此形。但细究起来,与犀牛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称为异兽或瑞兽较合适。
石雕水盂,随形山石的中间围着圆形的水盛,仿佛连绵峰密环抱一湖,子母口的盖上卧着一只昂首小龟,与中间的一湖相呼应。
石雕笔山雕刻成高低错落的山峦32座,中间的山峰最高。通过坡线前后分层造成空间上的纵深,在方寸之间营造出近山、远山的效果。这种营造意境的方式,在南宋至元代的笔山上常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墨玉笔山,也是连绵起伏、前后错落有致的群山形状,惟在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上有别 。
(二)江西波阳县南宋墓出土30余件器物,其中有铜笔架、铜镇纸、墨石镇纸等文房器具,唐山指出该墨石镇纸造型是雕狮气可惜没有配图,我们无从知道墨石镇纸的形制和具体数量 。
(三)元大都居住遗址发现1件墨石笔山,器形由五个山峰组成,五峰起伏、重叠,造型精巧,刀锋有力。其设计思路与南宋时期的笔山一脉相承,也是中间高峰耸立, 向两侧逶迤伸开去,通过前后坡线的刻划表现山脉层次,山体表面打洼表现山石崎岖。

图片

 图四 新安沉船出水黑石镇纸

图片

图五 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黑石笔山

      (四)新安沉船出土1对卧双犀牛黑石镇纸(图四)。此船是14世纪早期约1323年前 后从中国的庆元(宁波)出发前往日本的国际贸易商船,船上装载了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白瓷和青白瓷、吉州窑白地黑花瓷、建窑黑釉盏等以陶瓷为主的各种物品。由于船上货物的订货商为日本寺院,所以这批器物以供器、陈设器、文房器为主,不少为国内博物馆罕见。

(五)浙江新昌县宋墓出土黑石狮子镇纸2件,相向成对,阔口、高鼻、鬃毛蓬松略卷。原报告称为乌石。
(六)江苏无锡辉嶂山元代钱裕墓出土1件黑石笔山(图五)。笔山作群山连绵之势,中间一峰高起。主峰之下是一片密林,其间有处飞檐。山脚有一段汹涌的波涛,其上一舟子驾着一叶小舟翩然而至,小舟仅露其半。笔架的另一侧图案不得而知。笔架目测高10厘米,宽25厘米左右。墓主钱裕,字宽父,无锡人,为吴越王钱镠之后裔。生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卒于元延祐七年(1320),至治元年(1321)葬于钱氏祖茔——开化乡甲丈坞亥山。
(七)香港梦蝶轩藏1件黑石笔山,石质淳黑,琢治而成(图六)。中央主峰高耸,两侧矮山夹峙,一面山下有几栋屋宇飞檐半露,屋旁高枝参天,有兰草点缀其间,满是宋画中山居的清幽闲趣。另一面山脚有翻滚波涛。宽19厘米、高40厘米。
(八)私人藏家收藏的1件黑石笔山(图七)。石质、造型、大小与无锡博物院及香港梦蝶轩所藏极为相似,一面刻画屋宇飞檐和树林,隔着几重山石有山泉河流。所不同者,另一面山峰、屋宇相似,不再是山间雅居,而是一束飞瀑从高山间喷涌而出,落到山脚化作翻滚的叠泉。笔山的山石巍峨,主峰倒勾悬垂,制作技艺高超。宽17.5厘米,高8厘米,厚2.5厘米。

图片

 图六 梦蝶轩藏黑石笔山

图片

图七 私人藏家收藏的元代黑石笔山

图片

图八 杭州柳斋藏黑石持经童子

综合以上出土品来看,宋元时期常见的此类黑石制作的文房,出土地点主要在浙江、江西、江苏,种类主要有笔山、镇纸和水丞。在墓葬中出土的黑石文房,其墓主都是文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如诸暨董康嗣生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八月十七日,官至通判筠州(今江西高安)军州(宋代以文臣知军州事,代节度使之职)。一生仕途累次升迁。有三子业进士,二女适进士。南宋末的钱裕,交际广泛,元统治者占领无锡后,钱裕帮助政府招抚地方。当时南北士大夫往来,大都想要和钱裕见见面,特别是受到了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鲁斋的儿子、中书左丞许敬臣的赞许,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特地为他书写堂匾 ,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
二、笔山、赏石与绘画
黑石文房中,笔山数量最多,有必要单独谈谈。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南北朝时已有关于笔架的记载,但考古中还不曾发现实物,故具体面目不甚清晰。不过从文献来看,当为山形。南朝梁吴均的《笔格赋》云:“幽山之桂树……翦其匡条,为此笔格……若九疑之争出。长对座而衔烟,永临窗而储笔。”此赋道出了笔格的材质(桂树枝条)、形状(山峰形)和功能(储笔)。九疑亦作九嶷,山名,在湖南省宁远县南。《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 五帝本纪》:“ (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从文献来看,唐代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但流传下来的实物并不多见。如杜甫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陆龟蒙诗: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材质已不局限于木,呈多样化,常见有珊瑚、美石,如罗隐诗: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 陈王几首诗。”《开元天宝遗事》:学士苏廷页,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遗憾的是对笔架的形状不曾提及。
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有铜、瓷、石等多种。宋代笔架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几何造型,最常见的是上窄下宽的长方形,上有几个圆孔用来搁笔,例如衢州史绳祖墓出土的青玉笔架,有时也在几个圆孔边上加一个长方形凹孔,用来放墨,增强它的实用性。二为实用和观赏功能兼具的山形,以此种形式的笔架最为多见,山峰或陡峭,或平缓,峰峦少则五个,多达一二十个,如前述诸暨董康嗣墓所出笔山,山峰多至难以确数,以表现层峦叠嶂之意。这种山形笔架到了明代成为主流,峰数一般不过五峰。延至清代,笔架中新出现了以动植物的形状起伏为形的象生形,有的直接取自竹根、鹿角等天然物,但还是以传统的山形最为大宗,山峰较为粗壮,多用镂雕、彩绘等进行装饰。三是以观赏功能为主的假山造型,如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宋 代窖藏出的端石笔山,精工雕刻成大小山 峰十多个,山洞四处。无锡博物院、香港梦蝶轩及私人藏家所藏三件宋元之际的笔山,虽然没有镂空的山洞,但山石形状与大邑县所出的端石笔山颇为相似。
宋元时期黑石假山型笔山的形成是一个颇有兴味的话题,与赏石、绘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北宋苏轼(1037-1101)在其两名篇《怪石供》与《后怪石供》中,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供”本是奉献之意,怪石供则是奉献怪石,以为陈设玩赏之意,后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称。于是各种浑然天成、不假雕琢、又可“小中现大”的供石成为文人卧游清赏的对象,并与笔格这种实用的文房用具相结合,成为宋人眼里的研山。南宋社绾《云林石谱》序言中说:“居士之好古雅,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可置于几案。”置于文人几案者,可为赏石,亦可为研山。最知名的研山当为北宋米芾(1051-1107)的宝晋斋研山。米芾对这块研山宝爱不已,特为之作《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在米芾眼中已化为自然万象之缩影,笔下赋予各种情思想状,如潭、龙怪、黑云、电痕等。文人对于砚山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历代对赏石的品评标准虽有不同的表述和修改,但基本上不离形式美的范畴,即关于造型、纹理和空间结构。瘦、漏是关乎形态及轮廓,以造型修长及坑洼之势为佳;皱是石面的肌理,讲究褶叠起伏和脉络变化,具有历经风霜的古朴质感;透是以穿洞、窍穴来呈现,虚的洞穴或隐藏或通透,与实在的石体相互此消彼长,从而构成丰富的空间变化,深邃悠远的意趣让人回味无穷。四川大邑安仁所出端石笔山的制作与这些标准非常吻合,但是黑石笔山与赏石的标准离得较远,其构图中山峰、树木、建筑、人物的组合,与宋代绘画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黑石文房的产地与选择
以上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黑石文房来自浙江、江西和江苏三地。此外,杭州柳斋藏有宋元时期的黑石持经童子像1尊(图八),髙6.3厘米,底径4.5厘米。据主人云,出自江浙一带。1994年上海松江区圆应塔地宫发现南宋墨石僧伽3尊像,高17.6厘米,宽11.6厘米,厚2.2厘米。此3尊像,在塔出文物中目前为仅见。使用如此特殊的石材,制作的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僧伽形象。1996年上海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1件圆雕墨石母子猴,高4.2厘米,宽,2.2厘米,厚,1.2厘米。原图录称之为墨玉,但从图片看,明显也是黑石材质。这两件出土品,似乎也再一次证明了此类黑石制品多出于江浙一带。
南宋人选用黑石作料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百宝总珍集》卷三灵璧石条曰:“灵璧石山子,立者或有卧者,先看样范好弱,无石脉颜色、黑如漆者堪好。亦有小块儿山石峰儿巧者,亦有折断用胶粘不觉者,仔细看之。此物文官多爱。亦有墨染出光假者。英州看石,山峰多者着主。”墨石在硬度、发声等特质上与灵璧石有别,但是很符合“无石脉颜色、黑如漆者”的特征,符合当时的审美取向。

图片

图九 杭州昼锦堂藏明代随形黑石笔山

图片

图十 北京私人收藏的一峰独立黑石笔山

四、宋元以后的黑石文房
宋元以后,此类出土的黑石制品就很罕见了。目前在传世品中发现了几例,仅供参考。梦蝶轩藏有明代瘤根形黑石笔筒,直径6.5厘米,高10厘米,以黑石琢出树根的节理、棕眼。杭州昼锦堂藏明代黑石随形笔山,宽11.5厘米,作中间高两边低的连绵山峰形,不像宋元时期的笔山前后层次明显,仅用打洼和类似书画皴法的凹凸刻划表现山石逶迤(图九)。北京私人收藏有1件明代笔山,宽8厘米,高5.5厘米,厚,1.5厘米,中间一峰傲然孤立,峰前一座深屋大院,屋两旁各有一棵垂柳(图十)。和宋元时期的笔山相比,刀法较为粗率。
黑石质地较软,易入刀,能加工成各类文房,尤其便于文人自己操刀麵。如上糊代随形笔山,逸笔草草,意到形简,具有文人画的特质,非对山水有深刻理解者所不能为也,很可能是文人自己奏刀的作品。
作者:陈阳(中国财税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