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民辛民山面色酡红,拽着妻子拖向房间。妻子红了脸,欲宽衣。哪知,丈夫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

 秋秋语书 2023-09-01 发布于湖南

1988年,内蒙古村民辛民山两眼放光,两颊通红,如醉酒般冲进家,拽着正在洗衣服的妻子,拖向房间。妻子羞了个大红脸,扭捏着刚想顺从。谁知,丈夫却从口袋掏出一个东西。


妻子恼怒地甩开辛民山的手,意兴阑珊地质问:“你又发哪门子疯?地犁好了吗?”



01

原来,今天早上夫妻俩分好了工,妻子在家洗衣服忙家务,丈夫去犁地,上午得把那块地全部犁完,还等着播种呢。


辛民山吃罢早饭,就到自家地里干活。

他一边推着犁头,一边用力向前犁去。突然,“咔嚓”一声脆响,犁头似乎碰着什么硬东西了。


“可别把犁头给碰坏了,家里还得指望它干活呢!”辛民山一边想着,一边蹲下去查看犁头。

突然,一道金光冒出,晃得他不由后退。他再仔细看时,犁头碰到的硬东西是一块黄澄澄的牌子。


“好像是黄金做的?”辛民山一阵暗喜,环顾四周,村民并没注意到自己,他迅速捡起牌子,揣进兜里。


02

这块牌子就像一团火似的,烧得他内心焦躁不安。地是犁不下去,他借口肚子疼,连蹦带跳往家里跑去。


见妻子责骂自己,辛民山也顾不上辩解,把这块金饰牌送到妻子手里,还很兴奋地说:“你快看看,这是不是黄金做的?”


妻子接过一看,颜色确实很像黄金,只是这金饰牌上雕刻的图案,有些奇怪,好像是一只老虎在和一只狼打架,狼被老虎压在脚下,底下还有4只小狼。

看这情形,估计是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狼崽子和老虎搏斗呢!


妻子再掂掂份量,似乎不轻,如果真是黄金做的,那这块金饰牌真的能卖不少钱。

看着看着,妻子不由得笑了,她正憧憬着卖了金饰牌后好好规划一下生活:家里的房子可以翻修一下,自己可以多买几身新衣服,然后买点好吃的......

03

辛民山看老婆陶醉的神情,也是一脸得意,接着说:“咱俩也不懂,要不先找个靠得住的有文化的人问问?”

妻子一听,连忙点头,提议道:“明天还是去文物部门问问吧。”


次日,天刚蒙蒙亮,辛民山夫妻俩就起床了。吃罢早饭,辛民山揣着这块金饰牌就去了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

他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然后就把金饰牌递给了他们。


工作人员一看,神情立刻激动起来了。他们见多识广,马上认出这块金饰牌身份不凡。

经过专家鉴定,他们一致认定这块金饰牌是2000多年前匈奴人的,这是文物。


辛民山也很激动,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竟然捡到一块2000多年前的文物。


工作人员还没向他宣传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个人捡到需上交,如果据为己有可能犯罪等政策时,辛民山就表示要将这块金饰牌交给国家。


工作人员很感动辛民山的大义,感叹:这个时候的人非常淳朴,给他颁发了100元钱和奖励证书。

04

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意识到,凡是出现文物的地方,周边可能存在古墓。于是,考古人员便跟随辛民山来到他家地里做进一步考古发掘工作。


不过,考古人员在此忙乎了半天,古墓没发现,倒是发现了一个很隐秘的地窖。


挖掘后,考古人员眼睛都直了!

竟然挖出了:7件龙纹装饰的金器,30条金串珠、13件包金玛瑙饰品、2件金耳坠、6件金管状饰、2根金丝、1件包金兽头、14件金环、12件银环、2件玛瑙环、406件红玛瑙珠串、388件绿松石串珠。

简直就是一座宝库,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些金银器物到底是谁藏在这个地窖里呢?

05

专家们从地窖的形制以及文物的风格,初步判断是战国晚期的东西。

不久,他们又在《史记》中找到了答案。


《史书》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


公元前306年,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率领大军往北攻略胡地,当地有两个游牧民族,一个是楼烦,一个是林胡。

楼烦是北狄的一个分支,位置比较偏远,而林胡则是生活在鄂尔多斯森林地带。


从地理位置推断,这个金银窖很有可能是林胡游牧民族,被赵武灵王打得四处逃窜时,把值钱的金银器埋在此处,想等着日后再把宝贝挖回,继续称王。


可惜,他们被威风凛凛的赵武灵王一举歼灭,留下这一地窖的宝贝,倒是让我们现代人饱了眼福。

06

据专家介绍,在这些宝贝当中,这块虎狼金饰牌(命名为虎咬狼斗纹金饰牌)价值很高。


它重达225克,长14厘米,高8厘米,在这么一块巴掌大的金饰牌上,生动地雕刻了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撕咬狼的场面,让人看到它后不由联想到2000年前游牧民族的那种“野性”生活。


这块虎咬狼金饰牌以及金银器的出现,填补了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历史空白,这也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后来在内蒙多地又发现了以老虎为主题的金饰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游牧民族对老虎的崇拜了。


如今,这些宝贝都收藏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成为了镇馆之宝,大家有兴趣可以前去一睹金饰牌的威风,感受一下2000年前游牧民族的旷野生活。

当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辛民山夫妻俩的义举,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捐献,我们才得以欣赏到这些宝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