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再见,9月你好!一首田园诗,写尽一抹秋凉,人生亦是如此

 zhp001007 2023-09-01 发布于上海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知不觉,已是九月。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惊鸿照影般,炎夏就成为了一年的往事。

似乎人到秋天,愁思更重,萧索的落叶,荷凝的露珠,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

也许更多的,还是思人。

公元759年,杜甫在怀念李白的诗中写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此时的盛唐诗人们,大多都进入了人生的末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都已经辞世。硝烟未止,即便活着的,也在四方流离。

一个朝代从兴到衰,也许就像这四节更迭吧!

许浑在他的诗中写: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种伤感,既是对时间的慨叹,也是对人生的留恋。

一草一木皆有情,那葳蕤的花枝在一场寒霜到来前,就做好了谢幕的准备。聒噪的蝉鸣,也在最后一只鸿雁飞走后,结束了这一世的旅行。

青山不老,从葱郁到白头,也不过一秋一夏间;绿水长流,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许多年前,一个青年才俊登滕王阁,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百多年以后,一个北宋词人游赤壁时,挥毫泼墨,写下了那篇千古经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一转眼,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的烟尘,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笏板,在谈笑之间,消失不见,只留下那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的古音韵律,不知与谁相和在九霄的化境。

忽有故人心头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所以今天我们读一首古诗词,让这个9月变得不同,变得更加有意义。

图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出自孟浩然的《初秋》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晚年隐居襄阳后,半生的颠沛流离,让人疲乏,也让人清醒。

求官半世,无有所成,人生充满遗憾。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谁不是历经万千后,才找到心中那一缕微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命运不会给谁太多,也不会给谁太少。

他的好友李白风光过,荣耀倾世,盛名倾城,甚至有人说,李白的诗在,大唐就在。可是,诗仙也会老,诗仙也有自己的业障。

这一生的路,坎坎坷坷,如同四季变幻。从年少的鲜衣怒马,到中年的世故圆滑,再到暮年的波澜不惊,我们从这个过程里,看到了得与失,也看清了人生的真相。

或许人生最好状态就是:心中有故事,脸上无风霜。

孟浩然过世前,和王昌龄喝了最后一顿酒,也许那一刻他会回忆起扬州初遇李白,或者洞庭湖遥寄张九龄,以及酒后大闹太学。也必定会想起王维,那个青衣熏香、不慕世俗忘年交。

一世走来,还求什么呢?

秋水萧瑟,冬雪皑皑,叹江烟暮渚,感一世芳华。

人若知足,哪一季都是最好的安排,下面我们就详细解读一下孟浩然的这首《初秋》。

图片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不知不觉就到了秋天,夜晚逐渐变长,清风缓缓,从窗口涌进,带来了丝丝凉意;

酷热的夏天已经退去,房间里变得格外安静,台阶下的草丛里,也有了点点露珠。

孟浩然这首诗,写得很简洁,没有叙事,也没有抒情,仅仅是在记录时光。

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

年少时,心高气傲,无限放大自己的情绪,见山见水,都要无限感慨一番,想要把全世界都装进自己的故事里。

再大一点,忧伤无法自持,见到一点不公平,就恨不得与全人类为敌,扯着嗓子喊:这样做是不对的。

中年后,开始学会了收敛,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也不再是水,脸上有了那种不让人讨厌的圆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暮年后,好像什么事都变得不再重要,也懒得去抒发情绪,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逢秋就是秋,只有那一抹凉意和草尖上的露珠,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诗中的“夜长”“凄凉”略有些悲意,但绝非颓丧,仅仅对岁月的感怀。

春去秋来,人这一生几十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唯有珍惜当下,感万物之荣败,才能活得更加达观、通透。

这个9月,愿你我和都能有所收获。

作者:槐序姑娘,热爱文字,喜欢请多多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