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月色——为毛主席刻印的女篆刻家!

 文山书院 2023-09-01 发布于湖南


这位民国奇女子,幼年出家,后因爱还俗,嫁与名士蔡守。她所画梅花驰誉海内外,治印涉猎广泛,创瘦金书体入印,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画人印人一身兼,挥毫挥铁俱清严”,她就是——谈月色

图片


谈月色 (1891年-1976年),女,广东顺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

因行十,又称谈十娘。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
图片

谈月色的父亲谈伯开在广州经营建筑,谈月色出生于亥时,算命的说:“亥时”与“害死”谐音,在这个时辰出生的女儿家命硬,在家会克父母,将来嫁出去也不利夫家。

于是,封建思想严重的谈伯开和夫人林氏硬是把聪明伶俐的小女儿送到了广州檀度庵交给尼姑寄养,这一年月色才4岁。


在檀度庵,师父耀均着意培养这位颖慧的女孩,让月色8岁开始学习佛经,又师从画尼文信学习书画,15岁正式削发为尼,法名古溶(又说悟定),此时她已画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图片
胭脂梅四通景

与名士相遇,还俗嫁人,那时的广府地区习惯称尼姑为“师姑”,清末民初,广州一些知名的师姑庵涌现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写会画或吟唱风雅的“妙尼”,颇能吸引一些名士。

据说,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也曾在广州的药师庵认了“大虾”、“细虾”二位妙尼为徒,手把手教她们书画,此事一时成为文人雅士中的风流佳话。正是这种风气,竟造就了谈月色传奇的艺术人生。

1917年初,同盟会会员赵藩(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李根源(广东督办)、蔡守(护法军政府秘书长,财政顾问)到檀度庵参观游览。

那天,正好赶上谈月色为值班的知客。交谈过程中,几个人发现,这位知客爱好文艺、能书善画,感到非常惊奇。从此,这几个人成为谈月色的座上客,讨论文艺、吟诗作画。

革命党人高天梅从上海来粤,也和程大璋等人来看谈月色作画写字。蔡守更成了檀度庵的常客。经过5年的来往,二人感情日深。


时值广州当局要取缔师姑庵,在蔡守的那帮好友鼓动下,谈月色终于还俗,于1922年与蔡守结婚,这在当时确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后来,蔡守特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诗句,将原名溶溶改为月色。这一年谈月色31岁,蔡守43岁。夫唱妇随,尝尽酸甜苦辣,谈月色与蔡守婚后与社会文人名士有了广泛接触,与黄宾虹、

图片

柳亚子、苏曼殊等吟诗作画,交流学习,她的画艺及篆刻艺术得以提高。此外,谈月色还涉足考古。

1931年广州成立博物院,聘谈月色为研究员,蔡谈夫妇负责主持一汉墓的发掘工作。同时他们对岭南城砖进行了研究,编著了《岭南城砖录》。

图片

1936年,蔡守出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蔡氏夫妇迁居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南京,夫妻为避乱,准备回家乡广东,漫漫路途受尽苦难。途中又闻广东沦陷,只好重返南京。

回到南京,满目疮痍,国破家亡之痛,在蔡守的诗中有体现:杀声满地犬狂吠,烽火横天月不光。有翼难飞同命鸟,上张罗网下迷阳。尸林火罅逃亡出,喘气椎胸涕泪揩。四望满城烟与火,身家存否念星侪。

图片
作品 《人生何处有此境》

1941年,蔡守因心脏病去世。因家中赤贫,全赖南社诗友资助才办完丧事。深悲巨痛之日,谈月色面对友朋的馈赠,一一画梅治印答谢之。

在贫病之中,她竭尽全力为夫整理遗著。当年苏曼殊赞她“画人印人一身兼,挥毫挥铁俱清严”。

抗战胜利后,印铸局重设南京,谈月色以专才获聘用。晚年,谈月色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及书法、印章研究会会员。之后她一直客居南京,自号“珠江老人”,以寄托对家乡广东的怀念之情。1976年,谈月色以85岁高龄病逝南京。

画工梅花,兼擅篆刻,绘画:尤工画梅,驰誉海内外,谈月色擅长画花卉,而且所画的种类很多,如昙花、杜鹃、荷花、牡丹等,尤工画梅。

图片
梅花图

谈月色画梅上承宋元遗风,下继明清笔意,尤其得扬州画派的意趣和宾虹大师“三笔七墨”法的真传,挥洒自如。

据说,1928年秋,黄宾虹途经广州,曾授以谈月色笔墨变化之诀。后来因对大师的景仰,她请篆刻家冯康侯刻“宾虹衣钵”一印,常印于画脚。

谈月色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其在1935年画的《蟠龙墨梅通景》(一丈长)四轴,该画为其平生得意之作,先后在该画上题跋的知名人士有蔡元培、于右任、章太炎、冯玉祥、李根源、柳亚子、程潜等五十余人,成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墨迹集锦。

图片
作品 《梅石图》

这也令其画名一时饮誉京华,印名更为画名所掩。很多人都把谈月色与宋代诗人、画梅名家杨无咎、林逋相提并论,可谓赞誉之极。

图片
治印:以瘦金书入印,独具一格

谈月色早年对《陈篱斋手拓古印谱》,上启周秦古玺、汉印,下迄明清诸流派,均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晚清吴让之、赵之谦诸家的作品兼收并蓄,对黄土陵甚为折服;中年以后,受黄宾虹、王福庵影响很深,治印工致、精细、遒丽。

1933年,谈月色的篆刻技艺已崭露头角,以古玺、汉印、隶书、佛像形印、圆朱文见长,尤以瘦金书入印为创举,以朱文、汉镜文印独步天下。

图片

1936年,蔡守与黄宾虹在南京同任中央博物院金石书画鉴定研究员,谈月色又得到大师黄宾虹的更多指导。同时,黄宾虹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有很多是谈月色所刻。

同年秋,谈月色及其夫蔡守在南京举办书画篆刻展,轰动一时。因为南社社友的广泛推荐与宣传,“一印脱手争提携”,求印请画者遍及全国21个省区,声名随之鹊起。

图片

据说不少社会名流如李宗仁、冯玉祥、蔡元培、柳亚子等人的用印均有出自谈月色之手的。1952年至1958年间,谈月色曾三次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谈月色书画篆刻展”,颇具影响,著有《月色诗集》《中国梅花发展史》《月色印谱》等。

南社赵式铭曾作诗赞谈月色篆刻:“寒琼辨古如然犀,月色刻石削如泥。腕底疯沓风凄凄,自出新意超凡蹊。”

为毛泽东刻了三枚印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柳亚子曾向毛泽东热情推荐谈月色的为人和篆刻艺术,当时诸多社会名人和政要的印章皆出自她手。后来,由国家民政部通知谈月色为毛泽东治印,谈月色共刻了三枚印章。

图片
第一枚:白文回文“毛泽东印”

“毛泽东印”系谈月色所刻白文回文印,文字结体工稳方正,采用汉印模式、缪篆书体,布白规范严谨。

四字占地基本等分,镌刻时很注重线条的粗细、宽窄、轻重之内在变化,如“毛”字、“泽”字和“印”字的横画,粗观似乎毫无二致,细观则会发现,线条本身有着起伏、粗细等微妙变化,线条之间亦有着宽窄和大小的差异。

看得出谈月色的刀法、章法等篆刻功力有一定的深度,印章的审美理念锤炼得也比较完美,故这枚“毛泽东印”刻制得较为浑朴、雄伟、大气。

图片
第二枚:细朱文“润之”印

细朱文“润之”印刻于1950年,寿山石材质,带有半透冻质感。

原印尺寸为2.3×2.3×8.3厘米,印章一侧靠右边刻有纵向单行楷书边款:顺德谈月色篆刻。此印石较高,顶部为平圆头制式,无纽。通体呈浅白色,并带有条状红褐色,两色不规则相杂相间。

“润之”二字结体侧重圆转,线条细腻遒劲,整个印章布白端庄匀称,且疏密有致,很有娴静优雅的风度与气息,充分体现出了谈氏的个性与特色。

谈月色还刻制了一方朱文瘦金体“毛泽东印”。印石材质、大小、色调与“润之”印基本相同,只是红褐色斑纹比前者稍多一些,且无裂隙暗纹,亦为无纽、平圆头之制式。

图片
第三枚:瘦金体“毛泽东印”

印石一侧刻有纵向四行高低参差的楷书边款:一九五零年三月五日,仿瘦金书入印,刻奉润之主席,睿鉴存念,顺德谈月色,作于白下茶丘。

这方“毛泽东印”亦采用回文形式,田字格栏,印文布白疏密有致,一任自然,结体完全呈现了瘦金体模式,刚柔相济,飘逸多姿。

谈氏用刀不因为女性而显腕柔力弱,反而是力贯方寸、冲刀淋漓,刀点稳而狠,大胆果断。笔画瘦劲,但又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真可谓使刀如使笔,所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极具特色。

图片

沙孟海曾言:“月色故以画梅著称,余但知其能诗,未知其并能印。近来时获读所刻印,下笔有法度,盖得哲老与宾虹之指授者。”

沈禹钟《印人杂咏》咏月色一首云:“韵事红闺似仲姬,侨踪老向白门羁。瘦金字认谈家印,比玉分书未足奇。”对其治印特点概括得极其贴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