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医学基础|脑卒中

 快乐英平 2023-09-01 发布于江苏


脑卒中

一、定义

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 CVA)又称脑卒中(stroke), 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hemiplegia)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是由病侧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引起的对侧上下肢体瘫痪,病变部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偏瘫的严重程度。

二、病因病理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烟酒过量是造成脑血管损害的主要诱因。由于局部脑血供障碍和脑组织受压,病灶中心出现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小病灶出现疤痕机化和多个不规则小腔隙,称腔隙性脑梗塞;大病灶可以发展为囊腔。坏死部位局灶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会加重病情。出血的血块会逐渐被吸收。采用SPECT 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周围有一个低密度区域,称半暗区(isochemicpenumbia),它是由于局部脑组织水肿所致,该部位脑细胞结构尚保持完整,只是细胞电活动消失,及时治疗其功能可以恢复。

三、主要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  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主要特点为:

(1)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①联合反应 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复中的后期逐渐减弱。②共同运动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2)反射调节异常 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

(3)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①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②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③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④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

(4)平衡功能异常 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

2、感知觉障碍  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agnosia);失用症(apraxia),等。

3、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

4、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脑神经麻痹  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相关资料回复关键字“脑卒中”领取(点击广告支持小编哦)

四、康复评定

1、躯体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

①肌张力及痉挛: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

②肌力: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也可以在等速练习器(如Cybex或Biodex)上检测。

③平衡: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④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也可以用“站起-走”计时测试,6min或10min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可以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⑤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六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

图片

Fugl-Meyer躯体功能量表是以异常运动模式为基础,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感觉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其痛觉所进行的综合性定量评测,积分越高,表明运动模式越接近正常,功能恢复越好。

(2)感知功能 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中基本包括感知功能评定。

(3)运动功能恢复预后判断

  一般认为本病运动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恢复。因此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也有人认为,上、下肢同时开始康复治疗。6个月内90%患者恢复,恢复的顺序一般为下肢→上肢,肩→手→拇指。①手功能恢复的预测  发病当天或发病后1个月之内,手指能完成较高屈伸运动,几乎可以全部恢复或大部恢复为实用手;发病后1-3个月内能完成,小部分恢复为实用手,多数为失用手;发病后3个月仍不能完成,全部为失用手。②步行功能恢复的预测  发病1月内仰卧位非受累侧下肢伸直抬离床面,以后90%恢复步行(独立步行45%-55%,辅助步行35%-45%),10%左右不能步行下肢动作。

2、高级脑功能评定
(1)言语功能评定  失语症可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波士顿失语症检查法或西方失语症检查法评定。构音障碍采用弗朗蔡构音器官功能性检查法评定。
(2)认知功能  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也可选用韦氏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
(3)心理精神评定  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或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多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定,有条件也可以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t Measurement, FIM)。

4、生存质量评定
采用SF-36(中国版),一般急性期不作生存质量评定,多在出院前或随访中进行。
5、神经电生理检查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多采用经颅电磁刺激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了解锥体束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作为12月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正常,功能恢复好;测不到传导时间和皮层刺激阈高,运动功能恢复差。

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

6、影象学检查

包括MRI、CT、PET检查。

五、临床治疗原则和要点

主要为控制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对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等;对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免费领|脑卒中康复资料合集

六、康复治疗

1、目的和原则
(1)治疗目的

①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重返社会,达到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原则

①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小时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

②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

③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④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

2、基本方法

(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及本体促进技术(即PNF技术)。

(2)肌牵张技术

(3)改善肌力的训练

(4)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5)平衡训练

(6)步行训练

(7)医疗体操

(8)理疗: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直流电离子导入、血管内氦-氖激光照射、超声治疗、水疗、经颅电刺激脑循环治疗等。

(9)作业治疗

(10)矫形器和辅助具

(11)认知训练。

(12)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心理治疗:

(14)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0)其它 如高压氧疗、体外反博、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