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红四方面军的“5号人物”,地位堪比元帅,为何仅被授予中将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这位同志是人民武装发展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曾在4方面军担任高干,地位仅次于徐帅等人,是许世友、陈赓等一众名将的顶头上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功勋卓著的一位将军,在1955年却仅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为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倪志亮,他生在一个小商贩家庭,一家9口人全靠父亲一人挣钱养活,遇上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父亲收入锐减,一家人也就跟着“喝西北风”。倪志亮早年读过一段时间书,后来为了帮父亲减轻负担,主动退学,没过多久在亲友的介绍下到一家杂货铺当学徒。17岁那年,为了混一口饭吃,倪志亮参加了军阀部队,曾先后在河南、湖北等地打过仗。

1923年,倪志亮所部因为上级拖欠军饷而哗变,随即倒戈加入西北军。2年后,大革命的春风吹到了北方,倪志亮听说广州那边要组建民主武装,遂心生向往之情,于是偷偷脱离原部队,只身前往广东投奔国共联手建立的广州国民政府。次年,他通过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被录为4期生,毕业后留校担任学员队长。

1926年下旬,倪志亮加入中共,1927年,他正在军校指导新学员作训,一群官兵突然冲进来将他与其他400余名共产党人扣押,他此时才得知,南昌那边已经爆发了大起义,国共由合作走向对立。当年年底,经由党组织奋力营救,倪志亮与同志们重获自由,并且在叶帅的领导下于广州城高举义旗,抗击反动派。

但由于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此次起义最终宣告失败,而倪志亮也在混乱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为了躲避追杀,他只好暂时蛰伏下来,隐姓埋名在广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等到风口过去之后,才北上河南,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随后被委派到鄂豫边苏区指挥对敌斗争。有一次,敌人举重兵向苏区袭来,倪志亮按照原定计划率部向苏区外围转移,以躲避敌人的锋芒。但谁料在半路上他所部意外撞上了一支迷路的国军,双方随即爆发激烈战斗。

倪志亮知道枪声一响,周围的敌人就会马上赶过来增援,届时红军必定会被“包饺子”。于是他下令所有人不许恋战,边打边退,尽快与敌人脱离接触。但国军却并不打算放过红军,在察觉到红军想要撤退后,立即黏了上来,妄图将红军拖住。倪志亮见状,灵机一动,搬出一小袋银元,胡乱的撒在周围的乡间小道和草丛中,国军官兵果然中计,马上蹲下来捡拾银元,红军趁此机会溜之大吉,险险躲过一劫。

1933年,倪将军因功升任4方面军参谋长,手中掌握着巨大实权,是4方面军的“5号首长”,统管战略部署等事宜。长征开始后,他离开军事指挥岗位,又担任红大的校长。抗战时,他曾在八路军中担任师参谋长,并在华北一带开辟了一片全新抗日根据地,壮大了红色阵营的声威。

然而,在1939年,倪志亮因为大意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结果导致部队蒙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党中央随后将他调离一线,召回延安学习。1945年,党中央打算安排他到新四军中工作,辅佐陈老总处置军政事务,可他还没来得及出发,日军便投降了,党中央也只好撤回任命状。解放战争时,倪志亮在东野做后勤教育工作,1949年更是一手创办了中南军政大学。

也正是因为从1939年开始,倪将军一直都没有再立下过任何军功,所以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才只是中将。不过倪志亮对此并不在意,他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服务人民、建设国家上,他曾担任中国驻朝鲜大使,后来转入总后勤部工作。60年代初,他突然患上了恶疾,身体健康状况愈发糟糕,被迫离开工作岗位住院治疗,1965年,他因为多器官衰竭而离世,时年65岁。

倪志亮将军一生无愧于党组织,无愧于人民群众,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数次遭遇危机,好几回差点丢了性命,但他并未因此动摇理想,无论发生什么,他都永远跟着党组织走,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慕荣利,从来未曾抱怨过军衔和待遇的问题,他的心里只有人民政权和中华民族。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伟大的好干部,他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尊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