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康复师:给自闭症孩子情绪排雷,关键就在4个字!

 北医脑健康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很多家长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老师反映小朋友在教室里坐不住,在课堂上大喊大叫;或者我们在带小朋友外出的过程中,小朋友会闯红灯等等,这些情况都令家长困惑和苦恼。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情绪排雷第一步,其实是规则意识的建立。

那么怎样建立规则,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朋友呢?北大医疗脑健康丰台中心康教组长——赵璐娜老师,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小朋友也有规则意识的发展过程,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规则意识发展:
1.秩序敏感期(1-2岁):规则要合理,重在预防,主要集中在安全方面,例如:孩子安全 、他人安全;
2.规则敏感期(2-3岁):开始出现第一个叛逆期,主要在生活方面,例如:自我照顾、礼貌行为;
3.规则意识渐强(3-6岁):尝试探索规则边界,规则意识主要集中在集体生活和学习方面,例如:社会交往、道德发展、集体秩序等;这个阶段也是依从(外部控制)和认同(共同控制)的阶段。


No.1
为什么要建立规则?

(1)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

建立规则意识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行为的界限,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就像大人也有自己需要遵守的行为的界限,比如我们必须遵守法律,不能去做违法的事情,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2)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建立规则可以帮助小朋友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建立之后,小朋友会有意识地考虑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怎样去排解情绪和解决情绪。

(3)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

小时候家长会反复和小朋友强调哪些东西不能碰,比如刀子很危险,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

此外,当孩子了解到一些行为规范后,他也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这件事情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从而去给小朋友拉紧警戒线。

(4)帮助孩子更好与他人、社会、集体进行沟通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帮助小朋友更好地和他人、集体、社会进行沟通,遵守社会规范,被群体所接受。

邀请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和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等等同伴交往活动,都是建立在小朋友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之上的。


No.2
建立规则的原则

(1)统一标准

在常规的生活规则面前,严格要求儿童遵守规则,因为孩子有特殊需求就降低标准。

比如孩子不遵守规则后开始大哭,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都哭了,下次再做吧”,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可以违反规则的,而一旦孩子违反规则并尝到好处之后,再去纠正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需要家长统一标准,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

(2)循序渐进

从简单的、容易坚持的规则开始,逐渐过渡到某一个场景的规则。

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小朋友接受那么多规则,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因为小朋友之前可能没有太多的规则约束,突然有这么多的规则约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我们要先从一个简单的,容易坚持的规则开始,慢慢帮助孩子逐渐过渡到这一个场景下所需要的所有努力。当小朋友接受了规则之后,再去逐渐增加规则的难度和数量,小朋友会更容易接受。

(3)榜样示范

家长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一致。

尤其是在家庭之间,爸爸妈妈要和孩子建立一个行为契约。比如回到家要先把鞋子放到柜子里,那就需要爸爸妈妈同样遵守这个规则,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脱鞋,把鞋子放进鞋柜里,小朋友才会去一起遵守规则。

我们要求小朋友遵守规则之前,家长自己要先遵守这个规则,让小朋友知道这个规则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要遵守的,不单单是针对他的。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一致,爸爸制定的规则妈妈需要遵守,爷爷奶奶也需要去遵守。



No.3
怎样建立规则

(1)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这是社会规则学习中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将社会规则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吸引力。

首先小朋友要能够接受这件事,产生的不是抵抗和厌恶,有一些兴趣才会更好地接受。

(2)频繁重复和强化

通过反复提醒、示范和强化,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应用规则。

小朋友可能没办法一下就能够完全将一个规则完成得非常棒,这时就需要通过反复的提示、示范、强化,帮助小朋友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则。

比如坐地铁之前,先和小朋友说,在地铁里要保持安静,然后让他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当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夸奖他特别棒,去强化小朋友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

(3)提供结构化环境

通过制定日常活动和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在结构化的环境中,小朋友可能会更好地接受和学习一些规则技能。比如利用视觉提示卡,上面会有流程的提示,比如小朋友每天可以做什么事情,家长可以拍摄图片放上去;一些有文字认知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文字提示他们要做什么事情。

幼儿园里可能也会有“我们的一天”,从入园到离园的过程都会有明显的提示,帮助小朋友意识到他要遵守学校里面的规则。


(4)合作与合理期望

家长、教师等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规则。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制定适当的规则。

合作是指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共同协作,认识到小朋友的个人能力情况,据此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规则,并一起实施规则。

(5)结合情景,建立规则

  •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模拟各种社交情景,通过实际体验来学习适当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比如和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小朋友实际演练在这个场景下需要遵守的规则,例如超市购物需要排队、等待、拿取物品、把物品放进购物车里、到收银处结账等等

  • 游戏中加入规则元素,清晰明确的游戏规则以简洁的方式告诉孩子

可以通过玩一些带有规则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需要注意游戏的规则要清晰明确,要用简洁的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让小朋友能够清楚地理解。

  • 使用正面激励和奖励系统,制定明确的反馈机制

在和小朋友一起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一定要正面激励,在小朋友遵循规则的时候进行强化。

比如小朋友回到家先写作业,再去玩玩具,再去看动画片,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我们就可以给小朋友一些小红花之类的代币,做到一些奖励。

同时制定明确的反馈机制,当小朋友去遵守规则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小朋友做得是对的,做得特别的好。当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的时候,我们要让小朋友意识到他没有遵守规则,应该怎样去做。

  • 使用视觉支持工具,将社会规则可视化,例如:时间表、提示卡等

通过获取视觉信息,小朋友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规则,提示并帮助他遵守规则。我们可以将社会规则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小朋友在学校要排队接水,就可以贴一张排队的图片,告诉小朋友要跟着老师开始排队了,和小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视觉提示能够提醒小朋友在这个环境,这个场景下要开始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 绘本、社交故事,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动画人物展示的积极行为

可以引导小朋友学习动画里面人物的一些积极行为,而小朋友其实要具备模仿的能力,才能够去模仿和学习其他人的积极行为。

  • 家庭和社会融合,将社会规则融入到生活中,在真实情景下应用所学的规则

小朋友们学到的规则最后还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小朋友学会排队之后,我们可以带着他去超市里购物,让他自己体验排队结账。


No.4

建立规则的注意事项和小技巧

除了要遵循的三个原则,还有四个注意事项也是需要家长朋友们知道的。

1、不同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模式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适时调整策略。

2、规则≠规矩,规则≠惩罚,对于儿童而言,规则应该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

3、规则应该随着孩子的年龄、能力发展而发展,所处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

4、不应该随着父母心情的好坏而随意制定或改变规则。

还有一些干预小技巧,家长们也可以视情况使用。

1、利用社交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输了可以怎么办,进行情景模拟,重复练习和反馈;游戏中使用视觉提示,游戏输赢之后可以怎么做。

2、使用正面激励和奖励系统,制定明确的反馈机制,例如:游戏开始之前就明确游戏规则,及时强化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

3、当孩子出现情绪时,不必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而改变规则,允许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

4、如果孩子中途要改变规则,明确按照原先约当的规则,完成本局游戏,再共同商量是否要改变规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