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知识】:青蒿

 快乐就好949 2023-09-0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药名 - 青蒿

【别名】草蒿,廪蒿,茵陈蒿、邪蒿,香蒿,苹蒿,黑蒿

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黄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多生于田野、荒地、路旁。茎直立,圆柱形,有浅纵条纹,无毛,多分枝,下部灰棕色,近木质化,上部绿色。叶互生,三回羽状细裂,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密被细柔毛。

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球形,排列成圆锥状,生于枝梢,花黄绿色。瘦果极小,淡褐色。全株有特异气味,幼嫩时搓之有臭味,老后呈浊香气。

图片

药性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主治】清热凉血,用于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口干舌燥等症。解暑,除蒸,治疗脱发,白发,视物模糊,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作用】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药禁忌】

1、青蒿气味芳香,地肠胃刺激不大,与一般苦寒药又伤脾胃者不同,但有泄泻者仍不宜用。出汗多者也要慎用。

2、青蒿虽可用全草,但主要靠其叶,清透解肌。青蒿子无退热功能,但可治便秘。

①《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②脾胃虚寒者慎服

图片

配伍药方

1.治疗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 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 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2.治疗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份.同豆豉捣作饼 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3、治疗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 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图片

4.治疗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 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5.治疗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6.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牡丹皮三钱.水五杯 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7.治疗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 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图片

8.治疗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 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9.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10.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11、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12.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图片

13.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14.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治?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6.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删!
谨遵医师嘱托!切勿私自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