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一事无成,48岁人生翻盘丨《狂澜之下:左宗棠的十张面孔》

 东篱悦读 2023-09-01 发布于云南

我是被半句宣传词所吸引,打开这本《狂澜之下:左宗棠的十张面孔》的。

作者徐志频,从夹杂在后记中的自述看得出,相当厉害:研究左宗棠十六年,出系列作品六部,“在全球各地陆续做了五百多场讲座(演讲)”“接受媒体的采访不可计数”。

个人性格原因,我对这种类型的自我介绍很容易产生不适感。

但很快,我在网上看到了另外一些介绍:“1996年,高考落榜,与父亲赌气,负气出走,自我流落到深圳,在工厂与工地间辗转半年,见识了广东前沿的光怪陆离,尝到社会底层的心酸与痛苦。其后极其偶然机会,闯入湘潭师范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

其后的经历更是令人咋舌:组织过“思想异端的行动派”,自写自编自印自卖过《徐志频小说系列选》,创办过《大学周刊》,进入报业系统“触痛过中国最基层的政权”,2004年预感到报业即将衰落转身踏入网络……

随便几个字后面,都是惊心动魄的传奇。

作者自己夸的,不过都是些“避重就轻”的小事儿,不适感立刻消散——真是个爷们儿!

对了,那半句宣传词是“40岁一事无成……”。

而我,今年刚好四十岁,同样一事无成。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左宗棠的十张面孔”,全书十章,每章分别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交友、修身、识才、用人……第九章与曾国藩对比,第十章写西方人眼中的左宗棠。

作者下足了研究功夫,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左宗棠,但“十张面孔”之说,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会误导——下意识地把左宗棠当做变色龙了。

书中有不少颠覆性的观点,比如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交恶。

在多数记载中,对这段公案,都认为是由于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导致积怨日深,最终因洪秀全之子幼主洪天贵福是否已死的问题,两人向朝廷上报结果完全不同而彻底决裂。

作者的看法有些惊世骇俗——这其实是曾左二人合唱的双簧!

当天平天国的隐患消除之后,两人所拥有的兵力成了朝廷的心病,“左宗棠掂量出轻重来了,如何避免朝廷对湘军有尾大不掉的感觉?主动制造与曾国藩不和。这样不但可以保住曾国藩,也可以自保。”

在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推演之后,作者提出的有力证据是,左宗棠在家书中明确透露,“举报曾国藩的奏折,之前已经抄写过一份提前寄他”。

比较可惜的是,家书原文,书中并未引用。

如果真是如此,那后来左宗棠西征时曾国藩“不计前嫌”鼎力相助就更说得过去了。

历史本就扑朔迷离,真真假假,谁又能说清?

从选择“城南实学”开始,左宗棠以“科学思维”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修齐治平”之路,作者给出了一个很精彩的定位:

“在中华优良传统快被遗失的时代里,左宗棠是一座沟通传统跟现代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立不能调和的方面,左宗棠同样是一架可以沟通中西的桥梁。”

并将其直接引入当下:左宗棠身上,同时具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潮流和方向。

所以,作者认为,“随着左宗棠真正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被深入挖掘出来,他必然再度成为新世纪里的热门人物,成为一代代人走向国际社会的精神桥梁与文化纽带。”

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本书另外半句宣传词是“48岁人生翻盘”,读完全书不难发现,所谓的“人生翻盘”,离不开前期所有的蓄积。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左宗棠如此,本书作者何尝不是如此?

至于48岁时候的我,除了更老了些,大概也就这样吧。

2023.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