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南京的消暑标配——“陵园瓜”

 掌染草2012 2023-09-0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适值小暑,炎炎夏日也将正式拉开帷幕。在那些年,老南京人都如何消暑呢?

那时的夏天还没出现琳琅满目的冷饮,烈日炎炎下,唇焦口燥时,西瓜就成了老南京人的消暑标配。午睡或晚饭后,在院中择一阴凉处,从凉水里捞出西瓜,两三块瓜下肚,真是夏日里最大的享受。若想给这份惬意加码,那就得是瓤沙籽少彼时老南京人最爱吃的陵园瓜了。

“陵园瓜”的由来

图片
“陵园瓜”,是南京土生土长的西瓜品种。它个头不大,花纹清晰、皮薄瓤甜,且价格便宜。当年在南京瓜果市场上独领风骚,很受市民欢迎。但关于陵园瓜的来历,长久以来却说法不一,其中以下几种观点较为普遍。
1927年应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要求,整座钟山被辟为中山陵园,明孝陵自然也被纳入其中,隶属中山陵园管理。

图片

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组一九三一年度工作提要报告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1929年初,陵园主任技师傅焕光及陈宗一勘定明孝陵、梅花山和前湖一带土地3000亩作为园址,建造植物园。梅花山200亩范围内的民房、坟墓遂迁出,成为植物园的蔷薇花木区,大量成片栽植梅花,以及榆叶梅、黄刺梅、樱花、桃花、木瓜、海棠等。

图片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石象路以南120亩被辟为西果园,种植桃、梅、李、杏、苹果、葡萄等。另有50亩作为蔬圃,以种植西瓜、百合、草莓为主,颇受市民欢迎,尤其陵园西瓜,在南京地区享誉数十年。

图片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又有《南京农林志》记载:上个世纪30年代,东郊的孝陵卫属于中山陵园管理,陵园瓜品种很多,包括卫瓜等市民统称为'陵园瓜’。上个世纪40年代,中央农业试验所引进的国外西瓜种,在中山陵园试种成功,也称'陵园瓜’。呈圆形,大小中等,花皮、黑条纹,皮薄,瓤有红、黄二种。”
另一种说法则是省农科院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若干西瓜品种,其中有“华东24号”和“华东26号”。“华东24号”栽培的面积最大,达到了整个西瓜栽培面积的八成。因其在南京栽培主产区在陵园区,市民俗称“陵园瓜”。

南京歌谣“西瓜令

图片
关于南京人多爱吃瓜,从一段老南京的传统民谚歌谣“西瓜令”中可见一斑,“从瓜州吃到青州,再从青州吃到通州”。

图片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这里的“瓜州”指的是西瓜的瓤,“青州”指的是西瓜的皮,意思是,吃西瓜从中间的瓤吃到了皮,最后还要把瓜皮给吃“通”了,要把整个西瓜吃“透”。

图片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当时的陵园瓜一直卖到居民家门口,大约三、四分钱一斤,由于市民收入低,买瓜时还是要掂量掂量的。瓜农在瓜堆上插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包打包开”,意思是包熟,不熟不要钱。
卖西瓜的小贩不断吆喝,征得买主同意,当众挑选一个,麻利用小尖刀在瓜上开个一寸见方口子,再用尖刀往中间一戳,一个三角棱形瓜瓤样品抽出来,供你品尝。不过,买主大多不愿这样做,因为,开过口子的西瓜,放井水里“冰”就不太方便了。
那时都住大杂院,抱个西瓜来家,四邻都看见,南京人热情、友善,总不能独吞,往往破开以后,切成数块分给四邻,尤其有小孩的人家送一块去,共享清凉。礼尚往来,作为邻居也不会轻易笑纳,待明朝,我家买瓜时照此仿效。

名家文章里的“陵园瓜”

图片
除了本地市民爱吃,京剧大师梅兰芳也爱吃。许姬传先生的《七十年见闻录》,有一篇文章用很大篇幅谈了南京的“陵园瓜”。
五十年代初,许先生陪同梅兰芳先生北上,途经南京时曾品尝了“陵园瓜”,同时盛赞了“陵园瓜”的美妙,并说梅兰芳吃瓜后意犹未尽,又下车去购买了几个随身带到北京分赠诸友。 
图片
当时自南京下关车站到浦口要将火车分节轮渡过江,所以火车要在下关停留很久,再加上车次多,还有等候轮渡的时间,所以许先生他们就有充分的时间去选购“陵园瓜”了。
著名作家叶兆言在一篇散文《怀旧的西瓜》中写到:小时候,西瓜总和澡堂子连在一起。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家门口那个人民浴室,到了夏日,它就兼卖西瓜。买的多,便服务周到,可以送货上门。我的小床底下,到日子排满了陵园西瓜,个头都不大,像故事片《地雷战》中的地雷。来送西瓜的伙计,照例说一口地道的扬州话,老练地敲着西瓜,生的往里放,熟的搁在外面,关照一番,汗淋淋地去了。
南京作家薛冰在《饥不择食》当中也曾提到,到了20世纪中期,家里也还在吃陵园瓜,“哪天见父亲没有拎枕头瓜,拎着陵园瓜回来,就格外高兴”。
如今陵园瓜可能已经找寻不到了它的踪迹,但它在老南京人记忆里的是无可替代的消暑佳品。

图片来源:南京市档案馆
编辑:刘莎莎
责编:朱丽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