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902文本训练:2023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给儿子》(下)

 老程杂记 2023-09-02 发布于安徽
【理一今日励志语】

真正的勇敢是能够接受失败而不失去信心。(李胜明)

那朵花开了,散发出沁人的芳香,引得人们赞不绝口。只有花知道,他曾在泥土中经历了怎样漫长的黑暗和孤独,并拼命吮吸着那些世人所厌恶的泥土。(徐勃)

引入:昨天训练了《给儿子》的高考真题,上次放假我又让培优的同学追加了几道题,今天练一下。

(20230901,理一课堂)

二、追加命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任可怡)

A.本文是父亲叮嘱儿子到自己年轻时曾生活过的地方去旅行,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用心和关注。
B.父亲告诉儿子在村口会遇到警惕的狗,还提醒儿子不要理会狗的讹诈,说明村里的狗面对外人时很不友好。
C.父亲设想儿子进村时,抬头看会发现很多眼睛看着儿子,说明父亲对村里人的熟悉和村里人对儿子的好奇。
D.父亲叮嘱儿子下田劳作,说明父亲希望儿子体验农村生活,能够认清自我,不要忽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任可怡)

A.全文以第二人称来叙述,似乎是在与“你——我的儿子” 的谈话。
B.文中多次描写农村风景,抒发了父亲对当年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C.文中的“上海佬” 一词,说明村里人对当年父亲等同行人的熟悉。
D.文章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首尾呼应,写出了对以往生活的怀念。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林子涵)

A.从文章内容看,本文是父亲对儿子的劝导,希望儿子能够自己去旅行,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世界,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B.作者设想儿子在农村旅行的途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都善良,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社交的指导,也向儿子叙述人性的善。

C.作者让儿子去他曾经待过的地方,在那里寻找自己当年的痕迹,去体验劳作的辛苦,体验生活的不易,在田间地头锤炼自己。

D.文章最后说,如果儿子只看到一排排厂房,一阵阵浓烟,他就应该为父亲痛哭一场,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化发展的批判和厌恶。

4.以下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林子涵)

A.“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表达了村民的热情好客,也体现了作者对村民们的感激之情。
B.“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既是对年轻时的回忆,又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C.“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作者希望儿子能够吃苦,磨炼自己的心性,也暗含了父亲对儿子体质的担忧。
D.“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作者告诫儿子,希望他不要成为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

5.第二自然段描写长江的用意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任可怡)

6.从文中看,作者对过去的生活十分熟悉,请举两处细节简要分析。(4分)(任可怡)

7.本文是如何表现村民们善良淳朴的人性美的?请简要分析。(6分)(程加锐)

8.文章主题指向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一主题的内涵。(6分)(程加锐)

参考答案

1.B.父亲告诉儿子在村口会遇到警惕的狗,还提醒儿子不要理会狗的讹诈,说明村里的狗面对外人时很不友好。

——文中并没有表现出狗对外人的不友好,从下文可知狗也是父亲难忘的一部分。

【陷阱设置】文中有“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狗却时刻警惕着”“再别理狗的讹诈”等语句,乍读会让人误以为狗在文章中是不友好的角色

2.C.文中的“上海佬” 一词,说明村里人对当年父亲等同行人的熟悉。

——题干问的是艺术特色,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问与答对不上。

3.D.文章最后说,如果儿子只看到一排排厂房,一阵阵浓烟,他就应该为父亲痛哭一场,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化发展的批判和厌恶。

——“对城市化发展的批判与厌恶”错误。从“我为乡亲们高兴”可以看出,乡亲们增收“我”是高兴的。这里“痛哭”主要表达的是回忆这场消逝的悲愁。

4.C.“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作者希望儿子能够吃苦,磨炼自己的心性,也暗含了父亲对儿子体质的担忧。

——“暗含了父亲对儿子体质的担忧”不正确。父亲是希望儿子在劳作中懂得农事的艰辛,更加热爱生活。

5.第二自然段描写长江的用意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命题意图】考察“含意”与“含义”的区分。经典考题是《石门阵》的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必备知识】“含义”是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多是直接的、客观的,而“含意”则是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多是主观的,特定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分析才能理解出来。

在文学作品阅读时,作答“含义”题时,要由表及里答,即既要写字面意思,也要写深层意思,关联作品的意蕴内涵或主旨情感。

【参考答案】①字面意思:长江是母亲河,养育了两岸无数中华儿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②深层意思:暗指长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命的延续,生命的传承。作者想借此启迪儿子思考成长与人生的意义。(写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6.从文中看,作者对过去的生活十分熟悉,请举两处细节简要分析。(4分)

【审题关键】答题时要明确写出具体的代表性内容以落实“细节”,还要对其引申分析,与“熟悉”建立关联。

【参考答案】①“430公里的距离”以及后边对长江的描绘说明作者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印象深刻。②“花一毛钱”显然作者是曾经乘坐过的,至今记得价格。③作者对滩船的声音印象深刻,借用古人的描述别具一格,可以推知作者以前多次躺在舱里,听着桨声。

7.本文是如何表现村民们善良淳朴的人性美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一】①直接评价。如“主人总是热情的””他们非常好客“等。②温馨回忆。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等。③环境烘托。如“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那牛,那狗”等,以和谐恬静的乡村晚景,烘托人性美。

【答案二】①将“狗的警惕”与“主人总是热情”对比写来,体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好客。②“总是”“任何”“都”等态度鲜明的用词,体现了作者对乡亲们人性美的赞扬。③文中对农事的细致描写,也从侧面体现了乡亲们的朴实敦厚。

8.文章主题指向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一主题的内涵。(6分)

【参考答案】相信人性的善良,要有所感动,学会感恩和付出。辛勤的劳作中体验生活的艰难,磨炼坚韧的品质成长也是走向死亡的过程,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成长要自己去体验,别人只能指导,不能包办代替

相关链接:
20230901文本训练:2023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给儿子》(上)

【附】名校餐9-1《记念刘和珍君》阅读第8题答案修正:
8.文本一第六节写理性反思斗争方式,第七节肯定了烈士的鲜血对于将来的影响。根据这两节内容,概括刘和珍等人死难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①告诫人们应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找到正确的斗争方式。②在亲友、爱人之间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被他们永远铭记。③会让犹豫不决者看到胜利的希望,促使更多人投身革命。④会让猛士们看清形势,认清目标,激发斗志,奋然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