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末清供丨清雅吉庆,美意延年

 灯下悦读 2023-09-02 发布于广东

缘 起

““””

腊月岁末,百卉凋残

在这清寂的隆冬时节

案头置三两瓶花,几枚佛手

在南窗下负喧晒背

看水仙抽箭,腊梅斜逸

眼目增明,暖室生香

实乃扫除心目氛俗之良药

本期我们就来说说案头雅事——

“岁朝清供”

明 马守贞《岁朝图》

岁朝清供

““””

清供,是将插花盆景、文玩古物亦或是新鲜蔬果,放置在案头、厅堂以供观赏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行为。

其最初源于祭祀与佛供,多为香花蔬果,又经兰亭一会而有了摆设的雏形。

溥儒《岁朝清供》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群贤齐聚会稽山,嬉游水边,举行修禊之礼(承自周代的一种消灾习俗)。

在山北的兰亭中,有人林泉煮茶,莳花弄草,有人曲水流觞,推杯换盏,而那些花瓶、杯盏就成了最早的清供。

元 钱选《岁朝清供图》

明 陈洪绶 《岁朝图》

后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

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将文房清供列为十三项:

即古墨迹、琴、碑法帖、砚、古画、古锦、铜器、金石遗文、瑰宝、窑器、异木竹、怪石等。

清 陈枚《岁兆图》

其首重一个“清”字,不在雅俗繁简,而在心境清明。

因为物无雅俗,全在于心,就像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只要内心清净欢喜,常人眼中的俗物也能成为清供的佳品。

所以当汪曾祺以大萝卜为器种上大蒜后,由衷赞道“蒜叶碧绿,萝卜通红,也颇悦目。”

北宋 董祥 《岁朝图》

元 钱选《岁朝清供图》

而“岁朝清供”则是指在农历正月初一,新岁开始的时候,人们借由供养以求新年吉庆。

其多取形色殊胜的花草蔬果,如山茶、腊梅、水仙等用以点染素净的冬景;

也多取吉祥寓意者,以添年味,如供“佛手”“葫芦”取其福寿、福禄谐音;

供各类“花瓶”“如意”,取其平安如意;

亦或是供“松柏、寿石”取长寿寓意等。

明 陆治 《岁朝图》

清 刘承德《岁朝图》

■花 果

○ 佛 手

佛手是案头清供的常客,其因有三:

一是与“福寿”谐音,有着美好的寓意;

二是形似“佛手”,或屈或伸,如执菩萨手印,颇具禅意;

三是气味芬芳,令人心生喜爱,如《本草纲目》说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

清 马荃

清 郎世宁《岁朝清供图》

○ 水 仙

水仙自古便为文人所钟,有“金盏银台”的美称,一碟清水,几粒卵石,即可展翠吐芳,春意盎然。

宋 赵孟坚《水仙图卷》

黄庭坚曾如是盛赞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肯微月。”

李渔亦赞其“其色其香,其茎其叶,无一不异群葩.......澹而多姿,不动不摇......随手布置,即成画图。”

北宋 赵昌(传)《岁朝图》

清 居廉《水仙山石图页》

明 仇英 《水仙腊梅》

○ 山 茶

山茶花,既具松柏之骨,花期持久,戴雪而荣;又挟桃李之姿,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如粉如脂,如朱如火,正宜烘托年节。

溥儒《岁朝清供》

■清供图

从宋元开始,画家们渐渐把“清供”这一习俗绘入画中,到了清中期以后,帝皇的喜好推动了清供画的发展,画家们兼工带写,敷衍成诗,文人们争相收藏,蔚然成风。

清 乾隆 《岁朝图》

如郑板桥路经扬州东郭市上,慧眼识真,见有元人李萌《岁朝图》一幅,爱不释手,虽“几于破乱不堪”,仍掷钱买下。

重新装裱后悬挂书斋,岁朝清赏,聊以自娱,并赋七言志意:

“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

清 乾隆 《岁朝图》

清 光绪《清供图》

腊月已至,年关将近

不若也于案前添一瓶花

在这素静的岁末

展望新春,敬祈平安

清改琦《岁朝集吉图》

编辑 | 远山

责编 | 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