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预告 | 王明珂:三星堆考古发现在理解中原文明形成上的意义

 登西峰看东海 2023-09-02 发布于山东

我们始终生活在历史记忆,以及其他知识记忆构造的世界中,却常常浑然不觉。“历史”规划的社会现实如此真实,以致人们总是忘记,历史不仅是真正发生的过去,也是记忆中、叙述里、书写下的过去。正如法国学者保罗·利科所言:“我们创作历史,我们沉浸其间,我么也是如此的历史生产物。”

不仅是历史,我们对身份、文明等的认知,也在社会的集体记忆中逐渐形成。譬如我们通常视黄帝和炎帝时期为中华文明的肇始,视中原地区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便是一种代代相传、承袭至今的典范历史叙事。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辽宁朝阳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的出土,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深化。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曾提出“满天星斗说”,用以解释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文明在中国大地上的多点出现。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龙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良渚遗址群之反山墓地

在这漫天繁星中,三星堆无疑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有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纵目面具,高度近四米的青铜神树,形态各异的龙形器,无不令人惊叹、惊讶不已。如何理解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古蜀与中原有何互动,其兴衰又与周边文明有何关联?在三星堆带给世人的震惊中,我们又该如何反思对古代文明及中华文明的传统认知?

9月3日(周日)晚7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客座讲席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王明珂先生,将以“三星堆考古发现在理解中原文明形成上的意义”为题,与大家分享由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文明起源、华夏认同与黄帝子孙徙边、汉晋蜀人对古蜀的遗忘与重建等话题,通过对历史记忆的分析反思历史与文明。

三星堆考古发现

在理解中原文明形成上的意义

活动时间

2023年9月3日(周日)

19:00—21:00

嘉宾介绍

王明珂,著名历史学与人类学家,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台湾“中研院”院士,2017—2020年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长期从事结合史学与人类学的中国民族研究,其多点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毒药猫理论》,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