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劳工阵线

 虛怀若谷 2023-09-02 发布于浙江
.

德国劳工阵线(Deutsche Arbeitsfront,简称DAF)是纳粹党旗下的劳工组织,在希特勒上台后取代了当时德国各个独立的工会组织。

历史

早在1933年3月,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两个月后,冲锋队就开始突袭各个工会办公室,而且并没有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几个工会办公室被冲锋队占领,家具被砸坏,文件被盗或烧毁,工会成员被殴打甚至是谋杀,警察以无管辖权为由而无视这些暴行。这些早期的袭击是随机的,由纳粹分子自发的进行,其目的是摧毁“马克思主义”,而纳粹党领导层在5月份才实施一份总政策。1933年5月2日,德国各地工会总部被占领,工会财产被没收,工会领导被逮捕,工会正式被取缔。许多工会领导被殴打并送入集中营,包括那些先前同意和纳粹合作者。

1933年5月,德国劳工阵线正式成立,并接管了从工会中没收的财产。罗伯特·莱伊(Robert Ley),一个毫无劳资关系方面经验的人被希特勒任命为负责人。三周后,希特勒颁布了一项禁止集体谈判的法令,并表示由他任命的一群劳工受托人将“规范劳动合同”并维护“劳工和平”。 该法令实际上禁止罢工,因为工人不能反对受托人的决定。同时罗伯特·莱伊承诺“将恢复工厂的自然领导者的绝对领导权-即雇主……只有雇主才可以决策。

罗伯特·莱伊

与取代的工会所不同,DAF目的并不是成为一个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其成员还包括雇主和专业人士,并将自己定义为“富有创造力的德国人的大脑和拳头组织。建立DAF的法律规定,其目的并不是保护工人,而是“创造一个属于所有德国人的真正的社会和多产的社区”和“看到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完成最大量的工作。”有权制定工资的劳工受托人实际上听从雇主而不是工人的意见。希特勒还要求保持低工资,因为他宣称:尽管德国在整个1930年代经历了经济复苏并且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但工资仍然需要与大萧条时期一样保持低,甚至更低的水平。

DAF还授予雇主阻止工人寻找不同工作的权力。1935年2月开始实行“工作簿”制度,每名工人都会发一份工作簿,上面记录个人技能和就业情况。这些工作簿是就业必须材料,由雇主保存;如果工人想辞职,雇主可以拒绝交还工作簿,从而阻止工人在其他任何地方合法就业。

为了弥补对工人工资和就业的诸多限制,DAF试图为工人提供其他方面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罗伯特·莱伊解释说他的政策旨在“将大众的注意力从物质价值转移到道德价值上”,因为他认为“养活一个人的灵魂比养活他们的胃更重要。因此,DAF成立了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该组织提供工厂图书馆和音乐会、游泳池、成人教育项目、综艺表演、剧院参观、体育赛事、歌剧补贴门票以及以游轮旅游为重点的补贴假期。乘坐假日游轮的人数从1934年的 230 万增加到1938年的1030万。

DAF资助建造远洋游轮,使德国工人能够以最低价格到外国目的地。在二战爆发前,共有六艘远洋游轮在运营中。据柏林美联社社长路易斯·P·洛克纳 (Louis P. Lochner) 称,远洋游轮票价从十二马克到十六马克不等,“在这样的轮船上可以轻松度过一个完整一周”。对于那些希望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度假的工人,DAF 建设了了水疗和避暑度假村。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位于鲁根岛上有4.5公里长的普洛拉度假村,其拥有两万张床位,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滩度假村,可惜一直未完工,直到21实际还只是个空壳建筑。

DAF是纳粹党旗下规模最大的组织之一,到1939年拥有35000名全职员工。DAF经营者当时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德国劳工银行,以及各种工作场所新项目,如医疗检查、职业培训、法律援助和劳动之美组织。为了兑换希特勒的承诺,让每一名德国人都能拥有一辆负担得起的汽车(大众汽车-人民的汽车)。德国空军资助了一家汽车工厂的建设,该工厂的部分费用来自工人的工资扣除。但34万名已经购买支付的工人并没有真正受到一辆汽车,因为二战爆发,工厂不得不加入战时生产。

DAF的成员理论上是自愿加入,实际上在德国商业或工业任何领域的工人如果不加入就基本找不到工作。会费取决于会员所属类别,大概在15芬尼到3帝国马克。DAF通过会费筹措了大量的资金,1934 年,DAF的收费总收入为 300,000,000 马克。以美元计算,劳工阵线的年收入在 1937年达到 160,000,000 美元,到 1939年高达到 200,000,000 美元。

组织

DAF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社会主义工厂组织(Nationalsozialistische Betriebszellenorganisation 简称NSBO)

国家社会主义贸易与工业组织(Nationalsozialistische Handels- und Gewerbeorganisation,简称NSHAGO)

DAF旗下的附属组织

力量来自欢乐(Kraft durch Freude,简称KdF):除了补贴体育运动和休闲设施外,还为工人提供廉价甚至免费假期的组织。

劳动之美(Schönheit der Arbeit ,简称SdA):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例如翻新改造老旧工厂、工人食堂、无烟室、清洁的工作空间等)

DAF还组织全国技能大赛(Reichsberufswettkampf)

衔级

肩章表明佩戴者的组织层级,具体等级由袖标和V形臂章表示(未找到这两样具体内容)

最高级工作队队长(OberstWerksScharführer)

大区工作队队长(GauWerksScharführer)

专区工作队队长(KreisWerksScharführer)

高级工作队队长(HauptWerksScharführer)和工作队队长(WerksScharführer)



.............

第三帝国准军事武装:帝国劳工组织


组织简介

纳粹德国的劳工组织起源于1931年,当时执政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建立了一支名为Frewilliger的组织,或称“志愿劳工组织”,成立志愿劳工组织的目的是在为抑制二十年后期失业情况而建立的当地工作规划项目中进行全国内的协调工作。纳粹党员康斯坦丁·海厄尔出任这一新组织的领袖。

1933年志愿劳工组织被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劳工组织,一年后又更名为人们所熟知的帝国劳工阵线(简称RAD)。1935年德国颁布法律强制要求18-25岁之间的男性公民都要为RAD服务6个月。战争爆发前RAD参加了许多大规模的劳动项目,战争爆发后,RAD的主要任务则是为国防军提供后勤保障和营建制造方面的支持。

1934年9月10日纽伦堡党日集会上。帝国劳工阵线康斯坦丁·海厄尔正在希特勒的座车前注视着5万名接受检阅的帝国劳工阵线成员。海厄尔是一名前陆军上校,他的帝国劳工阵线制服上佩戴着一战时期获得的勋章,而他手臂上臂章中的金色铁锹图案只有海厄尔和帝国劳工阵线高级领导人才能佩戴。

组织配饰

为了和帝国劳工阵线的工作性质相吻合,这一组织的官方带刃武器为一把形似斧头的“砍刀”而不是通常的短剑或者佩剑,这柄士官“砍刀”配有鹿角柄;军官配用的“砍刀”较为纤巧,刀柄上端又更为形象的鹰首造型,刀柄护板为人造象牙。

这是一种在各个机关商店里都能买到的那种相册,这些相册通常制作精良,封面上浮雕着特定的机关标志。这本帝国劳工阵线的相册曾属于一位女性成员,和相册一起的还有菱形臂章和成员胸针。

帝国劳工阵线分为40个分区阵线,这些分区阵线通常用罗马数字进行标示。每个分区阵线管理者大约8个称为劳工大队的营级单位。这些臂章属于第IX和第XVIII分区阵线的妇女领导人,第IX分区阵线位于勃兰登堡西部,而第XVIII分区阵线则管理着下萨克森以东。下方是一枚普通的镀银帝国劳工阵线成员身份胸针。

这是一枚带有帝国劳工阵线总指挥职衔的肩章,这种肩章只能由帝国劳工阵线的头号人物康斯坦丁·海厄尔佩戴。海厄尔原是右翼自由军团的一名参谋上校,在慕尼黑政变中曾作为鲁登道夫将军的追随者。1927年海厄尔加入纳粹党,并于1929年成为党内官员。1935年海厄尔被委任为帝国劳工阵线总指挥,此时德国已经开始实行强制劳役。这枚肩章属于1942年开始采用的第三型。图中右侧的领章只有海厄尔和其他“劳工总指挥”才能使用。“劳工领袖”佩戴同样款式的银色领章。

和德国大多数使用制服的组织一样,在乘坐汽车出行时,帝国劳工阵线高官们总要用一面标志旗来装饰他们的座车,有资格使用这面华丽的帝国劳工阵线车辆标志旗的官员包括劳工监察长,帝国劳工阵线分区领袖和帝国劳工阵线部长。

帝国劳工阵线使用典型的林区风格的或被称为知更鸟帽的帽子。和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德国制服相同,帝国劳工阵线制服的镶边颜色十分鲜明。银色的镶边表明这一件制服属于一位官员:将军的帽子镶金边,士官和其他人员则镶黑边。图中的领章和肩章属于一位阵线领袖。

这枚TS袖部盾章表明其佩戴着是部队领导训练学校的人员,另一枚臂部盾章属于第76劳工大队第6连的士官-第76劳工大队属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的第VII分区阵线。最下方那枚铝线机织的帽徽属于军官。

帝国劳工阵线标志中的铁锹和麦穗表明了该组织和劳动以及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图中的运动背心盾徽佩戴在胸部。此外图中还有士官和士兵(有时官员们也使用)使用的铝制帽徽,士兵们使用的布制帽徽以及带有医疗人员使用的北欧古文字“生命”符号下的袖盾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