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中国姓氏文化

 ykzdc 2023-09-02 发布于河南

人们初次见面是总要问一声:“您贵姓?”、“您怎么称呼?”在表示自己敢作敢当、无所畏惧时,经常拍着胸脯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说明在人们的社会交际中,姓氏作为某个人的标记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人姓氏的故事!

我国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

每个姓氏的起源不同,比如林,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例如姓氏【孤独】: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本姓刘,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独孤氏。独孤一族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现多简化为单字'独'姓或转化为刘姓。

姓氏的分类及命名

中华姓氏,分为两大类:单姓和复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据统计,中国约有单姓6931个。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7个(如: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姓氏的命名多样

以名为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乡亭之氏;居地为氏;先人字氏;次第为氏;官职为氏;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少民汉化;谥号为氏(如戴、召);赐姓改姓等

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习俗

满族姓氏

姓氏就是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也是构成满族民间氏族团体的称号。中国的满族人口中,历史上由女真族为主体又加入了蒙古、索伦部、汉、朝鲜、等,诸多民族经过个个多世纪融合而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洲族”,今天简称满族。

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

侗族姓氏文化(姓氏节)

姓氏节是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

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亲威朋友到家作客。40年代以来,黎明祭祖活动已淡化,白天请客习俗至今盛行。

蒙古族姓氏文化

蒙古族姓氏,20世纪以来中国蒙古族逐渐取汉译姓氏,蒙古国则于1997年制定了'取姓法',规定蒙古国民要选取历史人物或祖先的名号作为姓氏。

蒙古族的汉姓来源主要有四种:

1、以部落名称为姓。

2、以氏族名称为姓。

3、以祖先名字为姓。

4、直接取汉译姓氏为姓。

回族姓氏文化

回族有多少姓氏,至今未有准确的答案。从现有的一些常见姓氏及笔者收集的回族姓氏资料,估计有500个左右。从这些姓氏资料中发现,回族入口虽然少,但姓氏数量较为可观,通常的汉姓,回族有,古老的汉姓,回族亦有,而一些传统的回族姓氏,汉族很少甚至没有,使回族姓氏仍保持本民族的特点。

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作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包括今彭阳县)户籍调查,回族马姓占总人口的1/3。西北除了较多的马姓外,还保留了许多回族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图文整理于网络,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祥祯福珠宝)

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