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墨宝12个字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09-02 发布于山东

一代伟人毛主席,并不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他在实际生活里非常幽默。

在不同场合与形势下,毛主席的幽默有不同的表现。一些表面上轻松平常的言谈举止,往往背后都另有深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未解之谜”。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未解之谜”,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12字墨宝——“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这12个字,半个世纪以来,都一直有人在试图破解。想要弄明白里面的含义到底是什么,需要从尼克松访华开始说起。


尼克松访华

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在亚洲一直推行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政府经过长达20多年的“凝视”。美国不承认新中国,认为台湾当局才是正统。

可历史最终选择新中国,人民选择了新中国。

中国在美国的长期打压下,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在逆境中开出花。我们自主研发出核武器,在国防上占据主动,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交往,国际影响力不容忽视。

美国虽然仍占据着世界霸主的地位,周边“小弟”一大堆。但是美国因为越南战争的泥足深陷,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势头不再像之前那般强劲。

这时的美国急需寻求更多的朋友,已获得更多的国际社会支持。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196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迫切感觉到必须改变现状,他私下指示基辛格“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

尼克松总统访问法国时,他直接对法国总统戴高乐表示“无论如何,都希望与中国搭上话”,他请戴高乐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达自己的友好。接着又请罗马尼亚总统和巴基斯坦总统帮他和中国领导人牵线搭桥。


尼克松总统在各种场合表达对中国的好感,向中国频繁示好,甚至通过《时代》周刊的记者向世界宣告:“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中国方面接收到尼克松的友好信号,毛主席亲自审批,同意中国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访中国。这也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用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中美两国友好往来的大门。

在双方领导人都有意促成的情况下,尼克松访华顺利成行,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正式开始。


互赠礼物

对于这次访华,尼克松总统十分重视,他精心准备好一些礼物送给中国领导人。

为了这些礼物,美国白宫思量许久。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甚至对新中国存在误解,实在不知道中国人会喜欢什么礼物,更担心送的礼物会不合适。

经过各方权衡,美国决定送给中国人三件礼物,分别是:

1、日本“阿波丸”沉没的详细经纬度图和船上的珍宝清单;
2、一对麝香牛;
3、两棵来自加州的参天北美红杉。

这三件礼物都有特殊的意义。日本“阿波丸”号是一艘沉没的远航游轮,船上装满日本从中国和其他国家抢夺的珍宝,上面还有日本从中国卑鄙窃取的“北京人”头盖骨。

1945年4月1日,这艘满载宝物的游轮在福建牛山海区被美军潜舰击沉。1977年4月5日,中共中央组织国内的精锐的打捞力量,参照美国提供的经纬度在福建牛山海区打捞“阿波丸”沉船。

这次打捞长达3年多,一共捞上来9800多吨货物,虽然怎么努力也没找到传说的“北京人”头盖骨,但也确实收获满满。


美方送给中国当初“阿波丸”号沉没的详细经过,还顺带船上的珍宝清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打捞这艘沉没之船,帮助我们找回沉睡在海底的那些宝物。

其他两样十分特别,它们都是活的。

麝香牛是生活在北美大陆的特有物种,作为礼物的这对麝香牛,一只叫“米尔顿”(Milton),一只叫“玛蒂尔达”(Matilda)。他们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于4月9日到达北京动物园。

遗憾的是,这两位客人不太适应我们的环境,没能在中国生活太久。“米尔顿”在1975年因为吞食物时胃损伤而死,“玛蒂尔达”在5年后随之逝去。


而那两棵北美红杉,有一棵在刚抵达中国的时候就因为病虫害枯萎了,剩下的那棵北美红杉被种在杭州的植物园里。植物园里科技人员剪下这棵红杉的枝条,成功培育出小红杉树。

几十年来,当年尼克松所送的红杉带领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茂盛生长,一起见证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除了政府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之外,尼克松还私下为毛主席准备着4样礼物。

一个是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一个是代表尼克松个人的名片,剩下两个是造型精美的水晶玻璃花瓶和高脚杯。


尼克松自己准备的礼物看上去不是什么宝贝,但也算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以很明显感觉到尼克松的诚意。

礼物中的那只瓷制天鹅,翅膀上的第五根羽毛不小心在运输过程中碰断,最后虽然用胶水接上,但还是能看得出痕迹。

尼克松在送礼物给毛主席时很不好意思,对此表达深切歉意。

毛主席幽默打趣道:“断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中美关系你不也接上了吗?”

尼克松听后,放松一笑,更敬佩毛主席的大度和幽默。

会面的时候,毛主席请尼克松一起喝自己最喜爱的茉莉花茶。

周恩来总理指着香烟盒上的熊猫图案问尼克松的夫人帕特,“这个送你们,要不要?”

帕特一开始以为总理是想请她抽烟,经过翻译才知道送的是大熊猫,立马激动地和尼克松说:“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这个消息太让美国人震惊,一个美国记者跑得太快还摔倒在地。

会谈之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一对大熊猫、三幅画、几瓶茅台酒和四两“大红袍”茶叶作为回礼。

“中国的茶叶很出名”尼克松是知道的,但他很疑惑为什么只给他四两。


为了解答尼克松的疑惑,周恩来总理就微笑道“这可是半壁江山啊!”

接着就把“大红袍”茶叶产量极其有限,毛主席自己都只有8两的事告诉尼克松。这可不就是“半壁江山”吗?

尼克松这才明白过来,当即收好茶叶,说自己要好好品尝。毛主席的回礼相比美国赠送的礼物也丝毫不差,尼克松有些犹豫要不要再向毛主席求取一件私人礼物。

在有“和中国缓和关系”想法的时候,尼克松便开始看研究人员对毛主席解读的书籍,专门研究毛主席的成长轨迹和革命历史,他专门让人寻找毛主席的著作和诗集来认识毛主席。

尼克松拜读过毛主席的《念奴娇》、《七律长征》、《十六字令三首》等诗词,深刻体会到毛主席厚重的文学造诣,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大诗人。


他还知道毛主席是个大书法家,开创出“毛体”这种新字体,毛主席的字很有美感,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思索片刻后,尼克松试探地向毛主席提出,能否得到一件毛主席的墨宝作为他此行的纪念。毛主席听过他的话,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

直接提笔在宣纸上写下“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十二个大字。

尼克松看着这12个字直接愣住,随行的美国翻译和所谓“中国通”也没看懂。尼克松回美国之后,还特地让情报局一起来研究分析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没有被美国人解读出来。


各方猜测

国外的很多研究毛泽东的专家,以及精通中国文化的“中国通”们,都对这十二个字很感兴趣,纷纷给出自己对这12个字的解读。

这些解读大多都是浮于表面,没谁能搞清楚毛主席这十二个字背后的玄机。后来,曾跟着基辛格、费正清学习过的罗斯·特里尔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解释。

罗斯·特里尔号称是国外研究毛主席的最权威专家。

他根据自己对毛主席的研究,解释“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首先“老叟坐凳”是指一个老人坐在凳子上。罗斯·特里尔认为这里的老人是毛主席在指美国,意思是美国像个老人一样坐在凳子上傲慢俯视世界,却不知道世界在悄悄改变,美国已经老了。

而“嫦娥奔月”是指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在讲一个女子成仙之后向月球飞去的故事。毛主席在这里指的应该是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用“嫦娥奔月”来向美国展示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和强大。

最后的“走马观花”,是毛主席在隐晦表达不满,尼克松的访问十分潦草,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最后也没有达成什么切实可行的共识。


罗斯·特里尔认为,这十二个字总的来说就是毛主席在显示中国国力,提醒美国不要那么傲慢。

因为罗斯·特里尔的解读,很贴近中国传统文化,而且符合毛泽东一贯给外人留下的强大印象,所以很多研究人员都赞同这个解读。

从罗斯·特里尔的角度来看这十二个字的意思,看起来是很霸气,但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谦逊传统来看,这个意思过于“倨傲”。从小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毛主席,不会对客人表达这么“倨傲”的意思。

毛主席为了表达自己对中美会谈的善意,在刚见面第一刻,就跟尼克松说:“台湾是小事,可以先放它个100年,世界是大事。”


当时美国最怕出现的状况就是我们武装攻取台湾,毛主席能在第一刻就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能表明我们的诚意了,更不会说美国是老人这样有点冒犯的话。

与其说这里的“老叟”指美国的话,还不如说指的是毛主席自己。因为毛主席本来就比尼克松年龄大,而且中国也比美国年龄大。怎么说都是中国或者毛主席自己是“老叟”更合理。

再者“嫦娥奔月”也不可能是指中国的“东方红1号”,我们的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4月,而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的2月,时间相差才2年。从保密角度看,毛主席也不可能把这个事大大咧咧地拿出来写。


“东方红1号”也不是去月亮上,所谓的“嫦娥奔月”指的应该是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毛主席是在表达对美国登月计划的认可和尊重。

“走马观花”是毛主席在隐晦表达不满,这个观点倒是挺有道理的。本来对于尼克松访华,中国方面是抱着很大期望的,是希望在多方面跟美国合作的。可是美国好像不是这么认为,尼克松也只是简短在中国访问了下。

虽然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中美双方共同签署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但许多实际的具体的事宜并没有进行深入沟通。


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旅程确实只是“走马观花”。

在我个人来看,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十二个字,应该是在讲: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看世界的风云激荡。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工程”,迈出人类发展进步的“一大步”,不要仅限于曾经的争议,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可以团结起来,一起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

可惜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之旅太过简短,没有商量出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

这12个字的意思,毛主席从来没有解释过。后人解释得再怎么有道理,也只是自己的看法。


毛主席当时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要送一副别人不懂意思的字作为礼物,后来为什么没有解释……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已经成为秘密。

现如今能不能解读出来这十二个字的真正含义,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个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怎么理解都可以。

我们与其把重点放在解读出毛主席当时的真正意思,倒不如放眼当下,继承毛主席的思想,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