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给纪晓岚一张白纸让他宣读,纪晓岚一张口,乾隆瞬间龙颜大悦

 春天书屋 2023-09-03 发布于黑龙江

前言:

纪晓岚,一个字如雷贯耳。这位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一生坎坷,又几番经受皇权的考验。当一张白纸置于他面前时,他的智慧与胆识,让人刮目相看。

岁月静好,濯清尘埃,今日我们不妨细细品味,这位大学士一生的故事。或许,我们也能从中领悟到面对命运无常时的应对之道。

少年才学兼备,未遂游山水

纪晓岚自幼天资过人,17岁中举人,已是他乡人中少见的人才。他师从著名画家董邦达,学习绘画时就已显示出惊人的美学天赋。少时在盛云精舍度过的光阴,使他结交了众多文人名士,并深深热爱着山水田园的生活。

原本,纪晓岚渴望过着不被皇权所扰的隐居生活。他想象着自己置身山林间,一时间书画,一时间渔歌农谣。清晨静坐溪边,傍晚登上山顶看江湖落日。他希望与大自然为伴,不被红尘束缚。

然而命运终究不随人愿,17岁那年,他就聘得了新妻子马月芳。两人恩爱非凡,马月芳更是殷勤督促丈夫应试。纪晓岚本不想进修科举,却也不忍违背妻子期望。再加上,父母也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纪晓岚心中纠结莫决,他既不想辜负父母期望,也不想让新婚妻子失望。最终,他踏上了仕途,甘当一介官僚。25岁那年,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制一年,因此失去了那一年的进士考试。这一切似乎都在提示着,仕途并非他的本愿。他望着母亲的坟前,心中五味杂陈。

然而天意弄人,终究逃不开世俗种种。等他重新回到京城,竟一举中进士,被分至地方任官。他凝视着乡村,转身踏上了去任职的车驾。余晖斜斜地洒向田野,他心中一酸,不知还能否重回这山水之间。

锻炼政治手腕,深得民心

纪晓岚先后在山西、云南等地任职,对百姓乐于照拂,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他担任知县时,县境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江河泛滥,百姓无家可归。纪晓岚闻讯赶回,看到父老携幼啼哭求救的样子,不禁鼻酸。

他安排人手照顾伤者,又亲自带人堵塞江堤的漏洞。水势渐渐减小后,他又组织民众打捞粮食、救灾。所有失去家园的百姓,都受到妥善安置。百姓们激动地跪拜在县衙门前,感谢知县的恩德。

在担任巡抚时,他兴修水利,发放救济,使整个省份的百姓都能温饱。管理处下的官吏向他请安回家过年,他一一叮嘱户部储备足粮食,以防饥荒。有人劝他不必过分仁政,他却说:“我为政以独断,必为独断之孽;我为政以仁,犯孽之理无由有之。”

纪晓岚做事公正,从不偏私。每每有官员打点门路,想求一个官职,他都会先考察其政绩,才决定是否给予提拔。他用人唯才,并不看门第背景。一次,有个年轻人来求职,言语中透着锐气,纪晓岚便破例起用了他。后来那人才华日益显赫,对疆域治理贡献良多。

或许,这正是纪晓岚内心的本色。他热爱山水田园,也必须照料百姓于水火。若非当官,他又将如何施展抱负呢?纪晓岚将仁政仁爱的理念贯彻始终,江山社稷之事也就成为了他的使命。

与此同时,纪晓岚的诗书画功底也在不断精进。他常将心头所想,传诸笔端。那些隽永绝伦的诗句,成就了他在文坛的盛名。有时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拿出笔砚,写下对母亲的思念,对故里田园的眷念。他与大自然亲近,文思泉涌;他对百姓关怀,仁政为怀。

功成名就,仕途峰回路转

年过40,纪晓岚正值壮年。他在各地任官的政绩不断传回朝廷,逐渐受到乾隆的赏识。这一期间,乾隆有意编纂《四库全书》,收罗天下典籍与古迹。这样浩大的工程,需要用人唯贤,纪晓岚的学识与才能自然首当其冲。

1773年,乾隆任命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勤勉工作,智囊团团,终于在1782年编成大部头全书。《四库全书》收入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部分典籍,共计36000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系统、最庞大的类书,涵盖了自汉代至清代各领域的典籍。纪晓岚日夜检查校勘,亲自审阅校正。他还充分发挥文学专长,对书中注解增删精到。这样伟大的学术成就,堪称千古第一人。

乾隆对纪晓岚赞不绝口,大加褒奖。1767年,纪晓岚就任礼部尚书,是为朝中大官。一时间,纪晓岚成为朝野瞩目的红人。他也倍感压力,务求端方君子,以全大业。

然而好景不长,1775年,纪晓岚卷入“两淮盐引案”,被贬为民。此案乾隆并未深究,全凭奏折之词,便将纪晓岚发配新疆。

新疆与京城相距万里,沙漠黄沙,风沙大作。纪晓岚离开故乡已十数年,儿时温柔的新妇,如今只剩青梅竹马般回忆。他在繁华的都城任职时,怕是无暇顾及家中安好。此时此地,一切尽在眼前,却无法触及。妻儿远在天边,自己只能默默眺望西北风沙,凭一己之力开垦荒地。

好在,乾隆并未就此遗忘老臣。仅四年过后,乾隆便召纪晓岚还京复职。命运的齿轮咬合,纪晓岚再次回到熙熙攘攘的紫禁城,重新成为皇帝左右的红人。他经历风霜,见识过人情冷暖,做事更加宽厚稳重。

一张白纸,十八字

1789年,京师大旱,百姓口舌焦枯。乾隆决定举行祈雨仪式,为天下百姓祈福。纪晓岚时年已花甲之年,身为礼部尚书,主持祈雨仪式是他的天职。可当他站在台上,接过皇帝身边侍臣手中的诏书时,怎料诏书空空如也,只有一张白纸!

他脑中轰然作响,心知祈雨词出了岔子,自己的性命难保。再看台下五千文武百官肃穆待命,外面更有万千百姓翘首以盼,他已来不及重新起稿。

稍一迟疑,仪式就会成为笑柄。不仅百姓要受苦,皇帝的威严也将一并毁于一旦。多年官场经验使纪晓岚深知皇权的无孔不入,这张白纸就可能是皇上对自己的试探。

千钧一发之际,纪晓岚深吸一口气,从白纸上朗诵出:“帝曰:咨尔龙,岁大旱,用汝行甘雨,汝其往,钦哉!”短短十八个字,言简意赅,将皇命和百姓期盼娓娓道来。他的声音洪亮中透着哀怨,将满腔热忱传达给上苍。

原来,乾隆本欲亲自撰写祈雨诏书,后因词不达意,只得虚张声势带空白诏书前来,暗中考验大学士的机智。纪晓岚临危不惧,机敏应对,让乾隆对他刮目相看。

仪式结束后,乾隆召见纪晓岚,连声称赞,对他刮目相看。纪晓岚谦逊接受皇恩,心中却明白自己刚才是如履薄冰。他感慨万千,内心对皇权更是敬畏三分。

易地而处,你我又将如何?

纪晓岚一生坎坷,又几次于危难中稳住船舵。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的智慧与勇气,从何而来?或许,少时对山水的向往,让他学会从容面对。大美河山无不随时光逝去,人生也不过如此。所以纪晓岚能够淡定处变。

或许,地方任官时对百姓的爱护,让他懂得宽厚仁慈。尽己所能济世救人,也就能面对朝堂风云气定神闲。又或许,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字,让他心怀天地,看淡尔虞我诈。文思广博,自有笔力铸就不世之功。

纪晓岚扶摇直上,又数遭贬谪,从不改其乐天知命的本性。正是他早年博取众长,后来看淡名利,才使他成为乾隆笼络的大红人,又不为皇权所迷惑。

人生于世,经历风霜是难免的。但如纪晓岚般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者,终成大器。我们可以不及他才华卓绝,却可以学他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结语

纵观纪晓岚的一生,朝堂风云,权倾朝野,他都能坦然处之。正所谓「布衣君子,泰然看世界」。许多功名利禄在他看来不过浮云,因为心中自有执着。

古人云,但求无愧我心。纪晓岚心系天下苍生,明君圣主赏识扶持。虽历经沧桑,他无愧于心,人生无憾。

你我活在当代,没有朝堂风云,却也有自己的人生旅途。我们不能及古人的高度,但可以用尽己所能,不负此生。无论处境如何,但求内心无愧,岁月静好,值得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