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富广博的河北武术文化

 大道通天下1 2023-09-03 发布于河北
传统是过去的延续、流变和发展。传统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无论是与 河北文化有关的历代诗赋还是河北大地流行至今的京剧、河北地方戏,无论是街 头巷尾还是茶余饭后,远去的天桥、庙会、四合院中至今仍荡漾着河北武术文化千 古不绝的缕缕余响。博大精深的河北武术文化余音绕梁,宏富广博的河北武术文 化历久弥新。

一、河北武术文化与历代诗赋

(一)与河北武术文化有关的历代诗赋®

古燕赵之地的战乱频仍和勇武任侠民俗,一经形之于诗文,就又形成了慷慨 悲歌的诗赋文风。同时,从河北文化中这种慷慨悲歌的诗赋文风中,我们同样可 以领略和感悟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河北武术文化古风。

据张京华的《燕赵文化》一书中描述,最早领悟慷慨悲歌文化价值并将其行之 于文的是不朽的太史公司马迁。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说:“太史公行天下,周 览四海名山大川,与赵燕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到汉末三国之时, 曾在河北征战多年而又娴习武技的曹操等人的诗风悲凉、雄峻、古朴,与该地域 慷慨悲歌的文化特点表现出了完美的契合。唐代诗人元稹说道:“建安以后天下 文人遭逢兵战,曹氏父子于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 之作尤极于古。”宋人孙臞翁也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操于建安 七年(202年)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以汉丞相兼领冀州牧。他虽然不是河北人, 但长期活动在河北,实际上可以视同河北人看待。建安十八年,曹操为魏王,都 于邺(今河北临漳)。曹魏邺城是在战国秦汉旧邺城的基础上增建的,因曾经是魏 文侯的都城而有魏地之称,实际上却主要属于赵地。曹操不仅自己膂力过人,弯 弓射飞鸟,下马擒猛兽,而且曾经给四个儿子每人一把宝刀,鼓励儿子们用心习练 武艺;其长子曹丕武技高超,以剑术闻名;曹植也从小就“整日里剑戟不离手,铠甲 为衣裳”。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傅起凤、傅腾龙的《中国杂技史》93页 转引《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载,曹植的诗赋中还“多次描写百戏场面,自己亦 曾化妆,跳丸击剑”。曹操与其二子曹丕、曹植都擅长诗文,并称“三曹”。在他们 周围聚集了当时著名的一些文人,如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场瑀、应场等人,即 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陈琳在何进死后避难冀州,先投袁绍,后归曹操,在河北

①本节中主要参考并引用了张京华的《地域文化的界定——以燕赵文化为例X智识学术网,2005年 7月20日)一文。所引诗句大部分来自网络搜集,故一般没有标明出处,特此说明。

的时间最久。在曹氏父子的带动下,当时北方文人的作品都有一种昂扬悲烈的风 格,既有积极强健的志向,又有大悲大愁的忧心,慷慨多气,块垒有骨鲠,被称为 “建安风骨”。如曹操的《短歌行》诗中的“慨当以慷”等句就表现了他作为一名以 战斗为天职的军人,在刀光剑影的空隙对于人生的忧虑、悲伤等慷慨错综的复杂 情感,颇有古燕赵侠风,同时该诗的格调和意境与古燕赵武术文化也很具相通之 处。曹丕、曹植的诗句如“幽燕百石弩”,“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高树多悲 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陈琳的诗句如“饮马长城窟,水寒伤 马骨。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等也都在表现建安文学悲烈激扬风格 的同时又体现了与河北武术文化的某种联系。曹植还有一篇描写邯郸游侠的《白 马篇》,与李白的《侠客行》、高适《邯郸少年行》、清李渔《侠客行》同为描写北方游 侠的诗中佳作: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 牺牲生命的邯郸少年游侠形象,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 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以借此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 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具。

李白《侠客行》更是代为传诵、脍炙人口,其中描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 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古燕赵侠客,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世人称誉,也一 向为武林人士所引用。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咬朱亥,持觞劝侯赢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慚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 李渔

生来骨格称头卢,未出须眉已丈夫。

九死时拼三尺剑,千金来自一声卢。

歌声不屑弹长铗,世事惟堪击唾壶。

结客四方知己遍,相逢先问有仇无。

在汉代乐府歌辞中,有不少曲目都与河北武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以 边塞、军旅、豪侠等为题材的《燕歌行》、《出自蓟北门行》和《邯郸少年行》等,都是 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些作品中又以曹丕和高适的两首同名《燕歌行》最为有名。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也曾经在河北居住多年,有《蓟门五首》,皆为北游幽燕 时所作,其中有“倚剑对风尘”等句。高适所作《燕歌行》意气连贯,雄浑豪迈,将边 塞诗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愁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邯郸少年行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曰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因为西汉飞将军李广曾经在河北作过多年太守,其镇守右北平时,匈奴称之 为“汉之飞将军”,曾“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所以也有不少相关诗歌一直广为 传诵,在此录人两首唐人诗歌:

塞下曲 卢论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人李希仲的《蓟门行》中也有“前军鸟飞断,格斗尘沙昏”的诗句。而李白诗 《出自蓟北门行》,更是精彩: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唐代诗人鲍照虽未曾生活在北方,但在诗风渊源上继承建安风骨,也能得其 豪迈慷慨。其诗最著名的有《代出自蓟北门行》和《拟古》,其《拟古》诗说: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楗,象弧插雕服。口 兽肥春草短,飞較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口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口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崔颢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也十分出色: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盼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与崔颢同为唐朝诗人的张为,诗作《渔阳将军》中有“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常 为国家忧”之句。唐人张说《破阵乐词》其二中有“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骑出群。

 

匹马城西挑战,单刀蓟北从军”诗句。北周诗人庾信《出自蓟北门行》中也有描写 将军转战、都护夜巡的诗句,如“筛寒芦叶脆,弓冻亡弦鸣”等。曾为幽州节度使的 五代时常山(今河北正定)人赵延寿,出身将门,幼习武略,长年征战,诗歌亦因之 多有慷慨雄健之气,《太平广记》录有其反映当时契丹民族尚武生活的《失题》诗一 首,诗中有“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之句。

与荆轲剌秦、裴旻有关的部分诗词

荆轲是河北武术文化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荆轲刺秦的千秋绝唱,曾经引 发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壮士豪侠的扼腕慨叹,后人吟诗赋词的凭吊一直延续不 绝。荆轲与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为变徵之声的《渡易水歌》 中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句是比较早地与燕赵武术文化有关 的诗句。两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中,首先有左思和陶渊明的两首咏荆轲的诗,之 后咏荆轲的诗很多,其中胳宾王的绝句《于易水送人》当为名篇之一: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直到清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慷慨悲歌的文风仍然受到人们的景仰,为人 们所继承传扬,遗风逸响,千载不绝。陈维崧是清代最有名的词人之一,其词慷慨 悲郁且多有描述燕昭王、燕太子丹、荆轲、高渐离以及信陵君救赵、项羽巨鹿之战、 韩信井陉之战等河北之地的往事,如其《贺新郎.掷帽悲歌发》中说“关情处,燕昭 乐毅,一时人物”,《念奴娇·巨鹿道中作》中“十月悲风如箫叫,此地曾称巨鹿”等, 极具慷慨之情。陈词《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如下: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荆轲之外,唐朝著名的用剑高手裴旻曾经镇守北平,在当地留下了不少动人 的故事,颜真卿曾经为其赋诗《赠裴将军》称颂其武威: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这首诗在现代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书中也曾经提到有个 叫秃笔翁的人擅长一套从书法中变化出来的武功,秃笔翁这样说:“我这一套笔 法,叫做《裴将军诗》,是从颜真卿所书诗帖中变化出来的,一共二十三字,每字三 招至十六招不等。”这个与河北武术文化有关的小插曲听来甚为有趣。

唐代名诗人王维也曾赋《赠裴旻将军》诗相赠,从中可见裴将军能击善舞之卓 然风采: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在以上诗作外,南朝梁代诗人江淹在其《效阮公诗》中也有“少年学击剑,从师 至幽州”的诗句。另外,北魏时期,还有《魏书·卷五十三·李孝伯列传》中关于河 北广平大族李波的小妹骁勇无比的记载——“李波小妹字雍荣,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百姓尚如此,男子那可逢!”等等。

吴莱题《晋刘琨鸡鸣舞剑图》

元代诗人吴莱诗风雄健深沉,《元诗选》中称赞其诗“如千兵万马,衔枚疾驰而 不闻其声”。吴莱曾有“题《晋刘琨鸡鸣舞剑图》”诗一首,是河北武术文化中不可 多得的珍贵史料。其全文如下:

我行洛阳大道边,一双苍鹅飞上天。

惜哉春水御沟去,化作胡儿饮马泉。

前山鸡鸣夜欲半,古剑随身舞凌乱。

白光虎跃腾雪霜,神气龙蟠贯星汉。

望中沙尘衣正寒,举手慎倒发冲冠。

鹿卢屦动即千里,兰子戏成徒七盘。

人生岂无志,事往仅有泪。

疲兵独困守,剧虏翻强鸷。

孔融才疏不足多,袁绍众盛空黄河。

代公土地仍同患,段国风尘漫助戈。

世间壮士但老死,冻铁沉埋何处使。

千秋万岁青金虬,恨不铸得刘并州。

事实上,反映河北武术文化的诗句远非以上所列,本书研究只是暂列出目前

个人所能得到的资料,洒滴水之光折射太阳之灿烂,以期管中窥豹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