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盛寿院士:正视我国心血管病研究的问题和差距【CHC2023】

 医学abeycd 2023-09-03 发布于湖北
9月1日,第二十届中国心脏大会(CHC)开幕上,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指出,站在新的起点,要迎接新的时代,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应把“面向人民健康”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站在国家心血管病整体防控的高度上,调整研究方向、策略和模式。 

图片

胡院士认为,研究的导向应该是出药物靶点、出技术、出产品、出指南、出政策依据,从而推动成果转化,赋能基层,以此支撑心血管发病率、致死率拐点的出现。
他认为,至少在六个方向开展心血管病研究: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和致病机制解析;风险预测评估和预警、风险监测与防控;全疾病周期早筛与精准诊断、心血管疾病干预靶点与治疗策略;心血管高端植入器械研发与应用。
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
1959年,全国第一次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要求3年内全国各省及自治区至少有一家比较全面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和研究中心。
60余年后,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在此期间取得的进步,以及与国外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更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

大会现场

胡院士指出,要做好这些评估,就要依据科学的数据。为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立了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
胡院士指出,希望能籍此展示全球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数据,发现不同领域,包括不同亚专科,不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精准评价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现状。
以“全、深、准”为资源构建原则,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选择全球三大数据库(PubMed、WOS、Scopus),以医学主题词表(MeSH)为检索基础。但在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即使发展几十年的MeSH依然不够全面,在实际临床亚学科分类中存在分类不准确和不全面的问题。
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会汇集各领域专家,在MeSH词表的基础上构建了阜外词表,对MeSH词表进行了更新(加入了新词、新发现),使检索策略能够更全面,也能对临床亚学科细分化(如高血压领域),弥补了MeSH词表的不足。以此构建了2016~2022年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资源数据。
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但研究转化不足
平台数据显示,2016~2022年中国发表心血管研究论文7.7万篇,心血管学术论文总量已超过了大部分发达国家,位居世界第二。
7年间,按第一作者国别进行统计,我国论文发表数量和累积影响因子方面增速最快。
但在全球发表论文量前十位国家中,无论是使用JCR分区,还是使用中科院分区,中国Q1区论文数量占比仅居第八位。F1000标引论文数量排名第六,AHA/ACC/ESC指南被引排名也仅第六,高质量论文还有待于提高。
基于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设定,2023年度全球医院心血管学术影响力综合排名前十名的医院中,仅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家医院上榜。
通过对2013~2021年中美心血管领域专利申报数量的对比分析,近些年来,虽然中国血管器械获批增速明显,但依然有提升空间,我国临床研究在转化方面存在不足。
“心脏疾病”临床研究注册(clinicaltrial.gov)数量也距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基金资助的数量和强度也有待加强。心血管国自然基金资助仅占医学部的14.1%。

图片

大会现场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