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经典方——凉血地黄汤

 花无缺3myj1j3d 2023-09-03 发布于江苏

作者简介

王庆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国际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黄帝内经》文化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研究。


李东垣经典


——凉血地黄汤

图片

【原文】

图片
图片

黄柏(去皮,锉,炒)  知母(锉,炒)已上各一钱  青皮(不去皮穣)  槐子(炒)  熟地黄  当归已上各五分

上件㕮咀,都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五分,稍热服,空心或食前。

如里急后重,又不去者,当下之。

如有传变,随证加减。

如腹中动摇有水声,而小便不调者,停饮也。诊显何脏之脉,以去水饮药泻之,假令脉洪大,用泻火利小便药之类是也。

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渗之药止之。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七味白术散补之。

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兼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当以黄芪一两、当归身二钱,㕮咀,水煎服。

图片

图片

【评议】

图片

肠澼,一般指痢疾,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西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均可参照辨证论治。

图片

一、凉血地黄汤组方意义

本方为李东垣所立治疗肠澼的方,根据病机不同,治疗各有侧重。凉血地黄汤治疗湿热久困导致大肠津燥血热引起的飧泄、肠澼等。方中黄柏、知母清热燥湿,熟地、当归养血和血,青皮理气导滞,槐实凉血止血。现代临床有用凉血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内痔出血、肛肠病出血等的报道,均收到满意疗效。

图片

二、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心验

1.通塞之品常互用

我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久病而本虚标实,故治疗宜通塞互用。俾通而不泄气,补(塞)而不碍邪。具体用药注重行气药和收敛固涩药物的灵活选用,有机配伍。通以行气理气、消积除胀的常用药物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也可以制大黄下气祛瘀、推陈出新。塞以温补收敛的常用药物如煨肉豆蔻、五味子、乌梅、诃子、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病变后期,累及脾肾,证属纯虚,也可以罂粟壳固涩止泻,效果满意。大便较稀、次数较多或夹有出血者,可选用炭类药物,如乌梅炭、地榆炭、莲房炭、大黄炭、黄芩炭、牡丹皮炭等,此类药物有吸附收敛止泻作用。

2.黄连熟地厚肠胃 

吾师裘沛然先生认为“黄连乃治疗胃肠病之正药”,善以黄连与干姜相伍,相反相成,辛开苦降,用之得心应手,全无败胃之虞。另有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称熟地黄有“厚肠胃”之功,拟理阴煎(熟地黄、当归、炙甘草、炮姜或肉桂)治疗真阴虚、吐泻腹痛。其云:“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张氏之说足以启迪、开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思路。观李东垣所制凉血地黄汤,其中不用生地而用熟地,两者或有异曲同工之妙。

3.肺与大肠相表里  

我认为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以选择相关肺系药物,通过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帮助大肠发挥传导功能。选用药物主要有3大类。①宣肺药:桔梗、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此类药物均为清轻宣发之品,健脾补气药中辅以宣肺药物,可使脾气升清、内湿得除。②降肺药:紫菀、杏仁、陈皮、枳壳等。适用于症见胸腹胀满、大便欠畅、里急后重者;气机宣通,有助于肠腑传导。③补肺药:党参、黄芪、怀山药、茯苓、甘草、百合等(可参考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补脾兼以补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