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为官者的倡廉联

 gyp012345 2023-09-0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清代为官者写了不少涉及反腐倡廉的对联,其中虽有自我标榜之嫌,且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也不乏真知灼见。

清志称为“严明镜子”的湘阴知县罗士修,在康熙五十七年作过一联,认为收受半文,天地不容。联云:

掌湘阴一颗印,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黎世序、孙玉庭同在江南任过职,皆有政声,曾撰联曰:

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

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

意为多干实事,任劳任怨,干出实绩,莫好大喜功。此联被称为“药石之言”,很有现实意义。

图片

史称“起居于寒素”的陶澍,三十七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当时他在官署厅堂自撰自书一副很有哲理的楹联: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要别人半文,自己便不值半文,“陶青天”从政的价值观实属难能可贵。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是嘉庆年间,云贵总督赵慎轸题的一副联。此联所述“为政不在言多”和“当官务持大体”的道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被称为楹联学研究的开山鼻祖、福州籍学者梁章钜,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在授湖北荆州知府时,就题有府署大厅联云: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此联体现了他的一切为便民,凡事与人商言的民本思想。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这是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前的影壁上所悬之联。不违天道,不欺百姓,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公平执法,严惩违法撞骗者。这一为武承谟所说的为官之道,现在仍未过时。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此为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撰写悬于公署的联:我之所以来此地(为官),乃因与百姓有缘,故允诺不轻视民众。与梁章钜的联一样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本思想。

余云焕于衙署大堂撰书一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此联说明不搜刮民脂民膏是起码的为官准则,拿着国家的俸禄就应为国家有所作为。

大学士朱土圭视察浙中科场时,在门口悬挂一联: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这种反对科场腐败的态度,是应成为当今主持招生考试录取官员的一面镜子。

图片

陕西旬邑县唐家村有个叫唐诠的大商人,于嘉庆年间捐了一个“盐运使”,为表示清政廉明之志,他在庄园里贴了一副这样的对联:

勤以补拙,俭以养廉,处身世须留心二字;

书能破愚,诗能益智,愿儿孙常砺身三余。

此联虽有标榜之嫌,但也是其本人“捐官”的体会,就其所述道理,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清代还有一个叫戴远山的,为送一位朋友去云南任职,他题赠一联: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做官者能守住清贫,乐于清贫,不追求奢华享乐,就一定是清官。此联对为官之廉的道理说得最为透彻!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这是清代不少衙署悬挂的一副对联。上联说,贪财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所以切莫只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下联说,只要求别人勤俭,要求百姓勤俭,这不算是勤俭;要以身作则,保持自身的品行端正,有节操,才能做到廉洁清正。此联发人深思。窃以为,不仅适用于官场,也适用于文艺等各界以种种形式沽名钓誉者的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