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学习: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明万历克拉克瓷青花盘是如何介绍的

 自华居 2023-09-03 发布于广东
      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克拉克瓷青花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对该盘子的介绍

      青花开光花鸟纹盘,明万历,高3.7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4厘米。
  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 6到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图片

图片

          关于对克拉克瓷的研究意见

“克拉克瓷器”,英文名为Kraak porcelain,其 名称来源于16世纪的葡萄牙货船。当时荷兰人称葡 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为“克拉克”(Kraak),在荷兰 语中它是“葡萄牙战舰”的意思。而葡萄牙人称这 种船只为“瑙斯”(naos),故澳门人又称克拉克瓷 器为“加佬瓷”。日本人则称其为“芙蓉手”。

目前发现“克拉克瓷器”(kraak)一词出现的 最早时间是1639年。巴达维亚(雅加达旧称)的荷 兰东印度公司执行官1639年春写给伏特·泽兰迪 亚(Fort Zeelandia)的荷兰商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想从你们那里得到器型完美、装饰精美 的克拉克瓷器”。 由于这类青花瓷器大多非常细薄、精制,所以在荷兰语中,“克拉克瓷器”又有精美瓷器和易破损的含义。

对于“克拉克瓷器”,至今人们很难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定义,目前大多人能够接受的是:“克拉克”原来只是16—17世纪葡萄牙一种贸易商船的名称,由于这种贸易商船当时常常运载中国生产的瓷器销售到欧洲,于是荷兰人及其他欧洲人便把这时期运送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统称为“克拉克瓷器”。显然“克拉克瓷器”只是16~ 17世纪销售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的一个泛称或代称, 其窑口、品种、造型、装饰可能多种多样,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要给它下一个十分精确的定义几乎不可能。
有关“克拉克瓷器”的内含和定义虽然非常复杂,争议颇多,但是在如下一点上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争议,即景德镇于16~17世纪中叶生产的一类繁密而开光装饰的青花瓷器是典型的“克拉克瓷 器”。这类青花瓷器器型以盘为主,此外还有碗、 瓶、军持、盒等器类,盘、碗普遍为菱口,其胎体多细薄、坚硬,器壁内外盛行连续的开光装饰,开光内描绘各种植物、动物、人物、山水及吉祥杂宝等主题纹饰,开光外填绘多样的锦地辅助纹饰,整个装饰繁密而层次分明,富有整齐的节奏感。
由于景德镇生产的这种青花瓷器当时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王室贵族与普通百姓的广泛喜爱,并成为当时财富、时尚的象征,在世界市场上供不应求,这导致中国的漳州、日本的有田、荷兰的代尔伏特等地窑场先后对景德镇这类青花瓷器进行仿制,而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西亚和中国等地的贸易商人从这类瓷器的贸易中也获取了巨大利润。

  下面为明万历克拉克瓷图片

图片

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江西省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