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 6到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 ![]() 关于对克拉克瓷的研究意见 “克拉克瓷器”,英文名为Kraak porcelain,其 名称来源于16世纪的葡萄牙货船。当时荷兰人称葡 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为“克拉克”(Kraak),在荷兰 语中它是“葡萄牙战舰”的意思。而葡萄牙人称这 种船只为“瑙斯”(naos),故澳门人又称克拉克瓷 器为“加佬瓷”。日本人则称其为“芙蓉手”。 目前发现“克拉克瓷器”(kraak)一词出现的 最早时间是1639年。巴达维亚(雅加达旧称)的荷 兰东印度公司执行官1639年春写给伏特·泽兰迪 亚(Fort Zeelandia)的荷兰商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想从你们那里得到器型完美、装饰精美 的克拉克瓷器”。 由于这类青花瓷器大多非常细薄、精制,所以在荷兰语中,“克拉克瓷器”又有精美瓷器和易破损的含义。 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江西省博物馆藏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