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心血管病,光活血化瘀可不行!这2个古方有大用

 龙在天中 2023-09-04 发布于河南

活血化瘀,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个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对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治疗时,活血化瘀非常必要。但是活血药的应用却需要慎重,因为它对身体是有损害的,会伤阴耗气;而且活血也从来不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

那么,心血管疾病中医如何治本呢?

我们知道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很多心血管疾病,其实都是血管出了问题,动脉血管壁的变化,脂类物质的增生、附着、脱落,影响了血液的流通,这类物质中医认为是淤血或痰浊,是血液循行的路上的障碍。所以治疗相关疾病需要活血化瘀。

但是中医讲心主血脉,影响血脉正常运行的,不仅仅是运行道路上的障碍,还有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也就是心阳。

中医认为心阳不仅会推动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是推动心脏的搏动动力,所以补心阳、补心气才是维持心脏功能血液运行的根本的治疗方法。

补心阳的2个名方

补心气益心阳,才能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冠心病。古代中医最常用的方子有瓜蒌薤白半夏汤,方子来源于《金匮要略》。

张仲景认为,心阳不足是胸痹发生的病理基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并创制了方剂:“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后来又有生脉饮,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来补心气。

其中人参大补元气,可以补肺、脾、心、肾元气;

麦冬不仅能清肺热胃热、补肺阴胃阴,还有养心经的作用;

五味子: 敛汗生津,适合阴虚盗汗、气虚自汗的人。

所以生脉饮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作用;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血管相关的疾病,但老人普遍心阳不足,要在补心气振心阳的基础上,适当活血化瘀才更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