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专栏案例2:妈妈哭穷卖惨让我烦睡不着觉。她什么心理?

 高行之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龙心理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211原创文章

============================

编者按】个案概念化,是指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主(需要帮助的对象)问题的性质、形成机理做出整体的、综合的解释、分析的环节。

个案概念化,是心理服务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也是心理专业工作者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但遗憾是,在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中却没有提及,以至于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几乎都从未听说过。
另一方面,案例讲解与分析训练是心理专业工作者必须要经历的基本功训练,且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应该是不一样的。但遗憾是,正如并不是优秀的运动员都能成为合格的教练员一样,也不是心理咨询师从业时间久了就会成为合格的(心理)督导师,更不用说优秀的督导师了;加之目前的心理咨询理培训由于没有统一的职业化标准,基本上都是老带新,甚至是会应对考试的培训机构老师带新学员,在培训环节严重缺乏专业性,以至于学习者学到的,都是些死板的教条,或者花架子,根本胜任不了实际的心理服务工作。
《心理督导师》一书的出版,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提供了第一个职业化标准,使中国心理服务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终于有了第一个职业化标准。不过,该标准的实施却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主动推广。为推动中国心理服务业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龙心理研究公众号特别开辟了案例分析专栏,每周六或周日发布,展示不同理论取向、不同技术方法下对同一案例的概念化,以及解决应对思路,并附上国家认证的督导师及以上级别的专家老师的点评。
温馨提醒:所发布案例都是真实的个案,敏感信息已作专业处理。如发现信息有误或缺乏,要么是咨询师已经发现了该案例的突破口,可以直接提出关键性问题;要么是咨询师在“削足适履”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咨询师及时反思调整思路和方向
本期是案例分析专栏的第二期,发布日期本应是上周六或周日,因故推迟至今日发布。案例主题为:妈妈哭穷卖惨让我烦,睡不着觉。她什么心理?

案例2:妈妈哭穷卖惨让我烦,睡不着觉。她什么心理?

妈妈总是哭穷卖惨。小时候,我以为家里真的没有钱,什么也不敢要,直到我结了婚。我结婚的时候要个赔嫁的车子,妈妈说没有钱,什么也赔嫁不了。可是,妈妈竟然全款给15岁的弟弟买了一套房!要不是有钱没处花,能全款吗?再说,那房子也住不着呀?我这才知道妈妈说家里没钱原来都是骗我的!

妈妈总是说没钱,哪怕给我打电话说不了几句话,也是哭穷卖惨;跟邻居、亲戚,也是哭穷卖惨。我很烦,睡觉都睡不好了。现在我已经好久没回家了,我不愿意回家。妈妈还给亲戚说我不回娘家,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就是不回去!我真的很烦,很烦,我睡不着觉。我怎么办?

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好都是我自己过的,她没给帮我一分,我也没钱给她!她为什么老是哭穷卖惨?究竟什么心理?


作为接访的心理咨询师,你对这个案例会怎么处理?请对这个案例进行个案概念化,说出你的解决思路和拟用方法。

 以下是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群案例分析典型发言的整理汇总:

朱学娅:根据有限的案例资料,来访者对妈妈“哭穷卖惨”的行为

不理解,背后对妈妈行为的愤怒不满。妈妈对她和弟弟买房两种不

同的态度,让来访者怀疑妈妈的借“哭穷卖惨”为不重视自己,不

给自己赔嫁车子的借口。

咨询目标,来访者要解决的是妈妈对她和弟弟两种不同的方式,对15岁弟弟早早买房,对自己出嫁要一辆车未满足的深深的愤怒!不公平感的愤怒!

让来访者意识到妈妈的“哭穷卖惨”是她自我保护的形式,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借由此避免他人打自己金钱的主意,他人包括来访者自己。

改变不了父母,就调整自己的认知,对母亲过度的偏心,真诚表达自己的不满。

好邻居补充道:“改变不了父母,调整自己的认知”是对的,如何调整,努力的方向可能还是重在理解(释怀),重在示爱(家人),重在自立(自强),让“偏爱”的影响化解掉,同时达到“原谅别人,放过自己”。

王桂英:首先,从案主描述看,目前处于焦虑状态,导致睡眠障碍。焦虑的诱因:与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有关。母女关系不好。案主认为母亲的哭穷,潜意识里是重男轻女,偏袒弟弟,轻视自己。从而产生心里的不平衡及对母亲的怨愤情绪。

其次,从案主描述的母亲的角度看,或许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她认为女孩早晚是别人家的,要出嫁。买车买房是男方家的责任,而自己攒的钱是为了完成为儿子娶媳妇的任务。认为只有儿子才是真正为家里传宗接代的,所以为儿子买房子买车都是为儿子将来打算。无形之中让女儿感觉不公,敏感焦虑,情绪

难平。

可以给案主做催眠治疗,通过挖掘潜意识里的问题,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内心强大起来。和母亲沟通,勇于面对表达自己的情绪。

宗凌凌:

本案例的目标有两个:

1、妈妈老哭穷卖惨,究竟是什么心理?

2、我因此睡不着觉怎么办?

案例分析:

妈妈的心理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她对金钱有匮乏感和恐惧感,不敢乱花钱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儿子是家族传承人,并且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价值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老百姓家庭一生的积蓄,往往只为买房和娶媳妇。

另一方面妈妈又意识到:新时代的儿子、女儿是要平等对待的。于是这两方面就产生冲突,可二者该如何平衡?妈妈就只好哭穷卖惨。

当女儿发现母亲有钱全款给弟弟买房时,就有种被欺骗的感觉。20几年被妈妈穷养的往事历历在目…感觉自己是个受害者。特别是案主结婚时想要一辆车嫁妆的失望和弟弟15岁名下就拥有婚房,对比之下因嫉妒比较感而不甘心…“现在的日子都是自己过的,妈妈没帮我一分钱,我也不给她钱”,“不回娘家”这样子想,这样子做还是不能平衡自己,越想就越陷入情绪漩涡…慢慢地就睡不着觉了。

解决办法:

1、可以和妈妈去谈谈,聊聊她的成长经历,理解妈妈过往的成长多么辛苦和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妈妈不能给予女儿金钱自由的愧疚。

2、尊重和接纳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走出情绪漩涡。

3、边界意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允许妈妈按自己的观念生活,不想着去改变她。婚后生活得靠自己经营,有钱给妈妈那是心甘情愿地反哺养育之恩,不给也心安就好。

李洁:谢谢宗师姐的启发。我的分析如下:

一,本案需要分析的问题有2个:

1.母亲对子女的不同表现问题

2.女儿对母亲表现的反应问题

二,案例分析:

问题1分析:人是群体生物,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通过感情或物质交换来维系的,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必要的、平衡的。

母亲对儿子的全身心的付出,本质是希望换得未来共同生活、以及养老期间儿子的全力照顾。

母亲对女儿结婚之后的哭穷卖惨,本质是表达自己在女儿结婚后,没有多余的能力或意愿与女儿继续交换。而母亲对女儿结婚前的付出,本质是希望女儿结婚后,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问题2分析:女儿难以接受的事实有:

事实1,女儿结婚时得不到母亲的陪嫁车子,而儿子却得到了一套全款的房子。

事实2,女儿心情不好,不愿意回家,母亲确在亲戚处说女儿不好。

事实1分析:女儿结婚的时候,在男女平等的社会,女儿需要娘家群体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得到,女儿很孤立。同时,母亲用一套房子与儿子捆绑成了一个深度结合群体,这让女儿有一种突然被这个群体抛弃的感觉。

事实2分析:女儿觉得被母亲家庭群体抛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母亲过去的付出是有反向责任的,所以导致女儿不愿意回家。而母亲也不理解女儿的心情,没法获得女儿的回报,所以也有怨气。

三,解决思路:帮助女儿1.认识到人和人的关系本质,2.深度分析女儿结婚后对娘家的需求,是精神还是物质?3.认识到结婚后娘家与女儿的交换关系停止,需要女儿精神独立,物质方面不可单方面奢望继续交换,4.认识到过去娘家为女儿的付出,女儿在婚后需要给与适当的精神或者物质方面的反向反馈,5.认识到如果女儿结婚后继续希望获得娘家的精神支持,那么女儿可以通过主动为娘家付出,来获得持续的交换。

姜澍:如果是针对“烦”:

  认知疗法需要纠正她对“哭穷”的错误认知(可能有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或以偏概全);

  人本类的疗法需要看到她在这哭穷的环境中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有哪些自我的力量,有哪些外来的支持,有哪些时候被哭穷却没有那么烦或者有一天自己如果老了当老妈妈了,再如何看待这个“哭穷”等等;

  修复潜意识类的疗法可以通过催眠植入积极信念,通过疗愈技术释放负性情绪,通过移情来释放未完事件;

  需要、可以如何应对,可能是行为疗法来思考的;

  至于我国特色的疗法,可以尝试“五音疗疾”、“食药同源”、“病由心生”等理论技术,疏肝解郁,尤其要关注乳房的保健,对妈妈的不满会极大的影响乳腺的气血运行,警惕乳腺疾患的发生。

 李艳娇:个案的情绪重点是“我很烦,睡不着”。所以首先必须澄清“我为什么烦?。

来访者认为是因为妈妈一直哭穷卖惨。但来访者结婚以前不烦,她认为家里是真的没有钱。直到她结婚需要陪嫁一辆车,家里没有给,反而给15岁的弟弟全款买了房,还在那里空着,她这时才觉得家里其实也是有钱的。

所以来访者烦的原因是,

1)而妈妈给用不着房子的弟弟全款买了房,可不给能用到车的她买车。

2)“因为妈妈这样,她懂事的什么也不敢要。”

3)知道这个事后她很烦,不想回家,结果妈妈还在亲朋戚友那里说她这不好那不好。”

所以这个个案我们要处理的并不是妈妈哭穷,而是因为妈妈哭穷的这个表象下,来访者的有些需求一直被压抑,以及这个事情带来的的深深的委屈和愤怒。

咨询师围绕这个方向去工作,去包容和接纳她内在的愤怒和委屈,让这些负面的情绪流动起来,不堵在那儿。情绪一流动,就能产生能量,来访者接下来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荆光辉:首先,妈妈哭穷卖惨是怎么回事?

妈妈总是哭穷卖惨,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在她的原生家庭和现任家庭中习得的。通过哭穷卖惨,可以堵住邻居、亲戚等可能伸手借钱的人的嘴,从而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只是她将卖惨发挥到了极致,连自己的女儿也不能幸免。在妈妈的认知中,女儿是赔钱货。多给一分钱都是亏。这种思想相当传统的女人头脑中运行的观念就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陈述性知识,既对世界或社会的看法。这种知识在妈妈的头脑中始终优势兴奋,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成为受害者。她的绝情自然收获了同等的回报,女儿同样对她一毛不拔并且不再来往。

其次,再来说说女儿的心理结构。

女儿在得知妈妈全款给15岁的弟弟买了一套房后,认识到家里并非没有钱,而是妈妈的处事策略,刻意安排。连自己出嫁都被算计,强大的心理落差瞬间淹没了她的理智,一股无法遏制的愤怒情绪喷薄而出。这种认知情绪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阻止。导致女儿烦躁不已,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很久没回家也不愿意回家。在听说妈妈给亲戚告黑状说她的坏话,更是坚决不回去。这种认知情绪持续下去,便形成一段时间以来的基础性情绪。这种基础性情绪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化解,会不断的增强循环,最终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性情绪,即一说起妈妈就马上烦躁难耐,情绪不可控制的爆发,好烦好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解决办法:

女儿想知道妈妈为什么老是哭穷卖惨,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把上面的分析讲给她听。妈妈在原生家庭和现任家庭的综合影响中,学会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处事策略。我们都知道,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妈妈的心理状态受当时的生活环境影响,也许在原生家庭中,他的父母就是这样过活的。因为他的父母那个时代实在是穷,穷怕了,仅有的一点生活物资不敢借人,怕借了还不起,自己又挨饿,于是通过哭穷卖惨,直接堵住悠悠众口。也许家庭中曾有借钱被骗的惨痛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借钱。不管什么原因,都造成了妈妈吝啬的性格,性格一旦固定下来,连女儿也不能例外。女儿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什么也不敢要,当然自己一旦有了钱,什么也不会给,妈妈也不例外,她完美的继承了这种家风,这种心理基因图谱的传承相当稳定。有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我们的先人早已洞悉这种心理机制,只是没有用科学的语言说明而已。

当讲明白妈妈的心理结构后,我们的咨询目标还是应当设置在女儿的睡眠上,女儿的睡眠很糟糕。已经影响到社会功能。咨询师告知女儿,她的睡眠是一种条件反射情绪的症状反应,是进入到她的潜意识的一种消极条件性情绪,是她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也调控不了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放松暗示的练习加以矫正。在编写放松暗示语时,不光要消除他的睡眠障碍。还要加入感恩母亲养育的内容,在一段时间的放松练习训练后,达到母女相泯一笑泯恩仇的实际效果。

我们学习心理学,践行心理学,最终不是要我们更加的幸福吗?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就是一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更是一门能让来访者变得优秀的中国本土化的技术,你认为呢?

肖春梅:女、已婚,夫妻关系不详,原生家庭有母亲、弟弟,父亲情况不祥,年龄、教育程度不详,症状持续时间不详,人际关系不详,社会支持系统不详

主诉:妈妈从小一直跟来访者哭穷卖惨,却又在来访者结婚时要求陪嫁车辆之后,全款给15岁弟弟买了一套房,婚后妈妈也没有帮衬来访者的家庭。来访者认为妈妈从小一直在骗自己,一想到妈妈哭穷卖惨就很烦,睡不好觉,不愿意回家。想知道妈妈到底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原发问题:来访者要求陪嫁车辆,但是妈妈以没钱为理由拒绝,但又给15岁弟弟全款买房,导致来访者心中以为家里确实一直没有钱的想法颠覆,变成了妈妈一直在骗自己,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继发问题:睡不着觉;听到妈妈继续哭穷卖惨就很烦;不想回家;不回家以后妈妈又跟邻居说来访者不回娘家,说来访者这不好,那不好;来访者更不想回家

解决思路:倾听、共情,继续了解来访者的原生家庭情况、现在的夫妻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理清思路,与来访者商讨解决原发问题,还是继发问题,如果解决原发问题,需要更深入更详细的探讨

接纳情绪,有情绪是人的正常反应,然后可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先解决睡不着觉的问题,不是事情本身给我们带来困扰,而是我们自己对待这件事的认知影响了我们的情绪,进而左右了我们的行为

追问引导话术模拟:

陪嫁的事情和给弟弟买房的事情,让您觉得自己被最信任的人欺骗了,心里特别难受。而且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是听您的叙述,从小您就特别心疼妈妈,也一直很相信妈妈,能说说您以前的家庭情况吗?

听您说您现在和丈夫的日子过的不错,能具体说说吗?

美颜:也可以用催眠的方式,然后把来访者带入到母亲的角色中,就是假如她是妈妈,去感受一下妈妈的感受,妈妈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明明有钱却要哭穷卖惨?为什么会给弟弟买房而不给她嫁妆。就是进入妈妈的角色,去感受体验妈妈那时候为什么会那样做?用这样的方式尝试着去理解妈妈,然后慢慢放下对妈妈的怨气。

红叶:该来访的问题形成机制是认知思维习惯所导致。

 主要从她要钱,母亲说没钱,对外也一再表示没钱而又为不需要的弟弟买房的反差事件中A——得出认知B,,母亲在哭穷,背后认知是母亲对她是不真诚的,母亲是个不真诚的人——导致——反应C——

1.情绪反应——心烦,对母亲厌恶

2.躯体反应——睡不着的觉

3.行为反应——不回家

拟认知疗法调整认知结合行为疗法等改善情绪和行为。

如果能掌握熟练的元认知技术,或潜意识技术等可能效果会更快更好。

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