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戚继光祠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戚继光祠(原名表功祠),位于蓬莱市西南武霖村府门南街。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丰戚继光的功绩而建。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1985年征为国有,并全面修复。该祠堂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为了抗击倭寇,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他的军队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他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戚继光祠为三进院落的家庙式砖木结构建筑,没有飞檐斗拱和雕梁画栋,它显得庄严肃穆、朴素大方。三间过堂的廊柱上是1934年冯玉祥将军拜谒祠堂时撰写的对联,上联是"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下联为"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过堂的两边,陈列着戚继光的一些石雕兵士,墙上挂着几幅反映戚继光征战疆场的图画。迈出过堂,就是三间坐北朝南的正祠了,正祠中间悬挂着戚继光的全身画像。仰目望去,画像中的戚继光身着官袍、头戴乌纱、足登朝靴、手抚玉带,面目慈善,全身没有一丝将帅的威严,这便是历代传说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戚继光,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戚继光祠的第三进院落,原有两座碑亭,分别立着"忠"字和"孝"字碑,是清康熙46年(1707年)重新修葺祠堂时建的。如今只立着一尊"忠"字碑,是祠堂对外开放后重新刻制的,但原有的"孝"字碑亭没有再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