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老白茶饼煮出来很苦?一定是这5个原因,早知道早避坑!

 小陈茶事 2023-09-04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不久前有位东北茶友,尝试了在家煮白茶。

选的是一饼从直播间买回来的2019陈年白牡丹。

饼面看着的确漂亮,等级很高。

芽头个大,茶毫数量也不少。

只不过,这款2019年的白茶放到现在,叶片大多已经是暗绿色。

整饼茶看过去,7成是暗绿,3分微带黄褐。

之前试茶时,撬了5克放进盖碗冲泡,盖上闻着有明显药味,花香倒是很少。

茶汤泡出来的橙黄色,喝了几杯,茶味也算甘甜不苦。

论综合表现,可以打上及格分数。

但前些天无意间试着煮了一次茶,偶买噶,这还是同款茶吗?怎么茶味会这么苦?

从经验看,绕不开以下5点可能性。

《2》

一、年份不真。

当看到茶友说那饼白牡丹出现黄褐色叶片时,就已经觉得不对劲。

2019年的白茶哎,放到现在才几年。

数一数日子,不过是四年陈。

同年份的白牡丹,不论散茶、饼茶,我们仓储里的茶都是保持着“芽白叶绿”状态。

叶片整体以绿为主,只是没有新茶那么鲜亮,光泽感略暗一分罢了。

冲着整饼茶的实物表现,完全有理由怀疑,这饼茶的年份不真实。

有可能是做旧得来。

提到“做旧”二字,有的茶友会很敏感,这不应该吧,才短短四年陈,没必要冒着风险去造假做旧吧?

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或许这款茶,真实年份是近两年,但不巧的是,加工时出了差池,摊晾不及时,鲜叶大量厚堆在一起会产生热量,将叶片闷变色,经过后期干燥后就得出了黄褐、暗褐色的叶片。

好端端的一批新茶,结果被做成暗褐色,鲜爽感还彻底消失。

再标成新茶去卖,压根没有人接受。

于是,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将这款工艺问题茶谎报成四年陈、五年陈的身份,去赚更高的收益。

当茶友们遇到这类颜色不自然,没有自然过渡痕迹的白茶饼时,不论它是故意做旧,还是无意做旧,这样的工艺劣质茶都不值得喝。

将其泡开/煮开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类似状况。

不是丝毫不鲜爽,茶香寡淡,香气消失,就是苦味明显,茶味不醇,一点不好喝。

《3》

二、原料太次。

很多茶友心里,制茶原料很糟的茶饼,应该是那种梗叶粗糙,一饼茶里能找出无数小木棍子那样的老茶梗的情况。

当你遇到一款饼面看着很漂亮,多嫩叶,多茶毫,多芽头的白牡丹饼时,不论如何也应该将它和“用料低端”牵扯到一块。

不不不,千万别这么想。

如果只冲着外观就下单买茶,很容易被人坑。

因为,芽叶用料好看的“白牡丹饼”,有些时候很能欺骗人。

原料细嫩,不代表一切。

原产地环境出色,茶青品质好,此时关键。

万一这批原料,不是来源自白茶传统产区。

而是随便用了一批外地原料,并且还是外地刚种在平地开阔处的小树茶。

山脚平地开阔处,土壤透气性有限,也缺乏山间云雾滋润,压根没机会产出鲜醇饱满的好白茶。

外加上,树龄不足。

眼看着白茶走红之后,再陆续引种茶苗,幼苗刚种下不过三年左右,就心急于收成,将这些小树茶的细嫩芽叶采下。

外地料+平地茶+小树茶,三重先天不足,鲜叶原料内在茶味物质严重积累不足,何谈好品质?

《4》

三、撬茶太碎。

同一饼白牡丹,盖碗冲泡时,茶味还能勉强喝出几分甜,除了茶味不鲜爽,汤感不醇厚,茶香不明显外,还不至于让人难以下咽。

换成煮茶后,茶水当中的强烈苦味无比尖锐,压根没法再喝。

这期间,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从上文分析结果看,品质缺陷占了一部分原因。

但与具体泡茶、煮茶操作,也有关联。

比如,整饼茶被撬得太碎。

当你在煮茶时,用一堆碎成渣沫的白牡丹残渣,放进煮茶壶内,开火煮茶。

叶片破裂,四分五散的碎茶渣,不管是泡是煮,茶味释放速度都非常快。

稍微不注意,就会因为内在茶味物质,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过多浸出,造成煮出来的茶汤涩苦无比,丝毫不柔滑,非常难喝。

为避免这样的不利影响,撬开茶饼时要多花心思。

撬白茶饼,用上茶刀等专用工具比较好。

顺着茶饼侧面,将茶刀伸进去后,向一侧轻轻旋转,再往上抬手。

此时,形如土豆片那样的茶饼薄片就能顺利撬出。

薄片状茶饼内能保留更多完整叶片,能避免因为碎茶过多,造成茶味煮浓变苦。

《5》

四、投茶过量。

煮茶喝,为了避免整壶茶汤被煮浓,投茶要适量。

通常,煮一壶300-400毫升的茶水,投入2-2.5克干茶绰绰有余。

如果从茶饼身上,直接撬下来一块。

也没有称重量,就全部放进煮茶壶内。

这时,大概率会投茶量严重超标。

因为白茶压饼后,饼茶远比散茶体积紧结。

看似轻巧的一片茶,但真正放到克秤上一称,重量显示往往会出人意料。

撬出来的一小片茶,真实重量超过7克、8克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果将其放进去直接煮,茶水比例严重失衡。

哪怕等到水面烧热冒泡后再放进提前备好的干茶,两者一起煮沸后关火。

最终也会因为投茶过量,煮出浓烈重口味的苦味。

《6》

五、煮茶太久。

单壶茶要煮多长时间才合适?这是让很多人拿不准的问题。

稍不留神,就会因为煮茶时间太长,在暴力久煮下,茶叶被煮烂,茶味被煮得特别浓苦。

但这种糟糕结果,可以提前预防。

比如,选择热水煮茶。

直接煮干茶,别急着“冷水下锅”。

煮茶之前先煮水,等到壶内清水加热到冒泡,再将提前准备好的茶叶放进去,一起煮沸就立刻关火,等到茶汤表面恢复平静,不再剧烈滚沸就倒出来晾凉饮用。

比如,新手煮茶优先选玻璃壶。

玻璃煮茶壶的优点是材质透明,煮茶期间方便实时观察壶内的具体变化。

当你看到原本抱成团的茶饼被煮散,茶汤颜色不断加深。

通常,五年以内的白茶,当壶内的茶汤接近浅琥珀色、淡橙黄色时,已经差不多可以关火。

继续煮下去,很容易超时。

虽然,煮一壶茶的时间,受到加热功率、火力大小、水量多少、内在茶味积累多寡影响,不能随便一刀切。

但已经煮沸的茶汤,原则上不需持续加热保持滚沸。

将煮茶当成煎药汤,达到“三碗水煎一碗汤”的做法,更是极为不靠谱,不能参考模仿。

《7》

真正的好白茶,煮了之后茶味不会苦涩刺激。

哪怕煮茶方法没选对。

投茶多了,煮茶过久,将大量茶味浓缩在一壶汤水内,让茶汤喝入口特别浓苦。

但这种被煮浓的“苦”,与问题白茶的“劣质苦”存在本质区别。

单纯被煮苦的茶,不妨碍茶汤喝入口,汤感醇厚柔滑,质感动人。

并且,这阵子浓苦滋味进入口腔后,也能快速散开。

不会一直黏腻在舌面,一直化不开。

喝下几杯茶,回甘生津明显,喉间会感觉很舒服。

但劣质茶的苦,劣性难除。

苦味刺激,涩口难忍就算了。

关键是,喝茶时,除了苦味外,尝不出任何茶味特点。

整款茶从头到尾,毫无优点。

遇到这样的“劣质苦”,不论如何也不应该原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