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中国大陆拍到 900 种鸟(石䳭亚科1)

 天童老僧 2023-09-04 发布于上海
形态学时代,鹟科(Muscicapidae 共有 48 属 275 种,由于其高度多样性和缺乏系统发育信息形态学特征,在该组合中定义自然类群一直具有挑战性。所以以前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鹟科是个垃圾桶,不好分类的都归到鹟科。
2010 年,来自瑞典的 George Sangster 、Per Alström、Emma Forsmark、Urban Olsson 等四位学者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上发表《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Old World chats and flycatchers reveals extensive paraphyly at family, subfamily and genus level(Aves: Muscicapidae》。
Sangster 等人(2010)利用一个线粒体基因和三个核基因座对鹟科 34 属 124 和鸫科 20 种鸟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用最大拟然法重构了鹟科的系统发育树,奠定了分子遗传学时代鹟科的属级结构,老鸟人熟知的歌鸲属被拆分成(歌鸲属、蓝歌鸲属、红喉歌鸲属)三个属,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Sangster 等人(2010)的系统发育树呈现出(MuscicapinaeNiltavinaeErithacinaeSaxicolinae)四个主要进化分支。

12 年后的 2022 年,来自美国、瑞典的 Min Zhao、J. Gordon Burleigh、Urban Olsson、Per Alstrom、Rebecca T. Kimball 等五位学者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上发表论文《 A near-complete and time-calibrated phylogeny of the Old World flycatchers,robins and chats(Aves,Muscicapidae》。

Zhao 等人(2022)利用 15 种线粒体基因和 13 个核基因座对鹟科(Muscicapidae )已知 92% 的鸟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其系统发育树也呈现四个主要进化分支,但分支的构成与 Sangster 等人(2010)的研究存在不小的差异。

图片

本文的石鵖亚科系统发育树来自 Zhao 等人(2022)。

图片

即使覆盖 92% 的物种,一些问题(两个红色部分)依旧没有解决,尽管与中国没有关系,但可以了解一下。
Vauriella 属是根据 Sangster 等人(2010)的研究成果从 Rhinomyias林鹟属)中拆分出来的,包括 Vauriella insignis(吕宋林鹟)、V. gularis(白眉林鹟)以及 V. albigularis(黑林鹟)和 V. goodfellowi (棉岛林鹟),现在 Leonardina woodi (菲律宾鹛鸫)嵌套到了 V. insignis  V. gularis 之间。
咋处理呢?Zhao 等人(2022)建议将 V. gularisV. insignis、(未参与研究的)V. albigularis  Heinrichia calligyna(大短翅鸫)基于命名时间优先原则合并到 Leonardina。
V. goodfellowi 呢?属于鹟亚科的单型属单型种。
包括 Sangster 等人(2010)在内,还有许多鸟类者研究证实 Thamnolaea cinnamomeiventris(桂红蚁䳭)是 Myrmecocichla monticola(山䳭)的姊妹种,也就是说 T. cinnamomeiventris 是嵌套在 Myrmecocichla 之中的。
咋处理?Zhao 等人(2022)让 T. cinnamomeiventris 成为 Myrmecocichla 的姊妹分类群。
IOC V13.1 的鹟科属级大致跟随了 Sangster 等人(2010)的研究成果,以后会修订吗?

图片

01、新疆歌鸲

图片

种群规模上限为 8100 万(IUCN,2016)。

3 个亚种中的 golzii 夏季繁殖于新疆西北部。

栖息于河谷、河漫滩一带的疏林灌丛和林缘灌丛中,寻觅昆虫。

02、欧歌鸲
图片

种群规模 2200 万(IUCN 2016)。

在中国属于迷鸟。


03、白腹短翅鸲

在喜马拉雅山脉分布广泛且相当常见,在缅甸、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罕见到罕见(del Hoyo等人 2005)。

中国的种群规模上限为 10 万对繁殖鸟,常见。

一些鸟友会将亚成体误认为黑喉歌鸲。

夏季栖息于栖息林线上缘矮曲林、疏林灌丛和林线以上开阔的高山、岩石灌丛地带,冬季栖息于沟谷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以及林缘灌丛中,寻觅昆虫和植物的种子。

04、蓝喉歌鸲

种群规模上限为 6500 万(IUCN,2016)。

11 个亚种中的 5 个在中国有分布,常见。

栖息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寻觅昆虫。

图片

05、金胸歌鸲

单型种,鲜为人知,尽管其可能范围的其余部分尚未得到很好的调查,但该物种可能真的很罕见(IUCN 2018)。

想见到它,每年5月前半个月去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恭候,或者去卧龙喇嘛寺找它。鹟科鸟大多是钻笼笼的,在野外找它并不容易。

栖息于山地或沟谷底处稠密的灌丛间,寻觅昆虫。

06、黑喉歌鸲

图片

单型种,种群规模估计有 2500 - 10000 只成熟个体。这个数字是基于国际鸟盟(2001年)对记录的分析得出的,国际鸟盟指出,该物种的分布可能高度局限,总种群可能很少,即少于 1 万只。尽管最近在秦岭发现了以前未知的繁殖地(Davies 2011,Song 等人 2014),并且存在大量类似栖息地(P.Alström 等人 2012),但这一估计仍被保留,因为该物种似乎仍然稀少且局部化。目前还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表明该种群超过 1 万只成熟个体(IUCN 2019)。

2021 年初夏,在秦岭南坡,仔细探访以前出现过黑喉歌鸲的两处繁殖地,可连鸣叫声也没有听到一次。

在秦岭南坡频繁出现的那几年,中国鸟友手上已经有很多精彩的片子了,本人见过一些,和绝大多数老法师用面包虫引诱所拍的红喉歌鸲没有啥区别。

栖息于阔叶林灌丛中或针叶林、竹丛间,寻觅昆虫。

07、红喉歌鸲

3 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估计中国有 10 万对繁殖鸟(Brazil 2009),迁徙季节常见。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栖于平原地带繁茂的草丛或芦苇丛间,尤其喜欢靠近溪流等近水地方,寻觅昆虫。

08、白须黑胸歌鸲

单型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5)。

在川西高原,似乎并不常见,只是在巴郎山夏季有固定的繁殖种群而已。

拆分自黑胸歌鸲,与其习性完全相似。

09、黑胸歌鸲

图片

单型种,常见(del Hoyo等人,2005)。

3 个亚种中的 bailloni 在新疆的天山(局部常见,新疆独山子背后的山上见到过),confusa 在藏南。

IUCN 分布图中的中国中部(青海东和四川西)是否有分布呢?至少没有听说有鸟友在这个区域拍到过。

栖息于海拔 2600 - 4800 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针叶林,活动于河谷、溪边灌丛、冷杉林和山坡稀疏松林、灌丛草地,寻觅昆虫。

10、白尾蓝地鸲

甚常见。

3 个亚种中的 2 个在中国有分布,montium 在台湾的种群规模上限为 10 万对(Brazil 2009)。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山溪河谷森林地带,寻觅昆虫。

图片

一些鸟类学家认为 Enicurus borneensis 是 Enicurus leschenaulti frontalis 的同物异名,而 Enicurus leschenaulti 是个复合体,未来还会继续拆分。

11、小燕尾

单型种,不常见于天山和帕米尔-阿莱地区和巴基斯坦,常见于尼泊尔(del Hoyo等人 2005)。

在中国的繁殖种群规模上限为 2 万对(Brazil 2009),较常见。

栖息于海拔 800 - 2000米间的地带,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多成对活动,寻觅水生动物。

12、黑背燕尾

单型种,常见于尼泊尔和缅甸,不常见于泰国西北部(del Hoyo等人 2005)。

在中国边缘性分布于云南盈江(洪崩河的干谷地、那邦),不常见。

栖息于山地半开放的河流(溪流)环境中,寻觅水生动物。

13、灰背燕尾

单型种,甚常见(del Hoyo等人 2005)。

在中国的繁殖种群规模上限为 1 万对(Brazil 2009),较常见。

栖息于低山山林,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寻觅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

14、白冠燕尾

普遍常见,但不常见于苏门答腊和婆罗洲部分地区(del Hoyo等人 2005)。

5 个亚种中的 indicussinensis 在中国有分布,在中国的种群上限估计为 1 万对繁殖鸟(Brazil 2009),常见。

栖息于山涧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水流湍急、河中多石头的林间溪流较喜欢,冬季也见于水流平缓的山脚平原河谷和村庄附近缺少树木隐蔽的溪流岸边,寻觅水生昆虫及幼虫。

15、斑背燕尾

普遍常见,但罕见于缅甸和越南北部(del Hoyo等人 2005)。

4 个亚种中的 3 个在中国有分布,在中国的繁殖种群规模上限为 10 万对(Brazil 2009),常见。

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多石的溪流岸边较常见,也出入于阔叶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区的河谷与溪流,寻觅水生昆虫和幼虫。

图片

16、蓝额长脚地鸲
图片

相对不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5)。

2 个亚种中的 orientale 分布于贡嘎山区东坡(海螺沟),罕见。

栖于海拔 1850 - 2200 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中,寻觅昆虫和植物种子。

17、台湾紫啸鸫

图片

单型种,常见(del Hoyo等人,2005)。

栖息于低山幽暗的森林溪流峡谷岩壁等处。,寻觅昆虫两栖类鱼类为食。

18、紫啸鸫

甚常见,但分布稀疏(Clement & Hathway 2000)。

5 个亚种中的 3 个在中国有分布,在中国的繁殖种群规模上限为 10 万对(Brazil 2009),常见。

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多岩的山涧溪流沿岸,寻觅昆虫。

石䳭亚科1鸟类拍摄难易程度:
黑喉歌鸲、蓝额长脚地鸲知道它就在那里,可就是很难拍到。
大多数鸟只是个有时间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打卡游戏,但有些鸟有再多钱也无可奈何,这是不是更有趣、更有意思呢?!

欧歌鸲:在中国属于迷鸟,★★★★★★。

蓝额长脚地鸲:稀少且极善隐蔽,★★★★★★。

黑喉歌鸲:稀少,限制范围、善隐蔽,★★★★★。

金胸歌鸲:稀少,限制范围、善隐蔽,还好有个川大作为死守备选地,★★★。

 白须黑胸歌鸲:巴郎山高山区要封闭了,以后还容易拍吗?★★。

黑背燕尾:目前仅限于盈江,首先要认识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