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

 温馨微语 2023-09-05 发布于江苏




/吴子新

“啪啪啪,啪啪啪……”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老瞎子果然带着两名巡逻人员到了我家门前。老瞎子敲着我家的门,喊道:“开门开门,搜查小偷!”
其实,老瞎子的意思就是一旦搜出泥藕,或者发现二哥挖藕时穿的泥衣服,就等于人赃俱获。那样,老瞎子便是抓住了把柄,立刻报告大队干部,食堂会停掉我家一家人的伙食,我家六口人至少要挨饿两三天。
父亲开了门,老瞎子先是打着手电筒,在我家屋里搜索着。接着,父亲点亮了香油灯盏,用手端着灯盏,照着屋内的拐拐角角。灯光中,老瞎子搜遍了我家的每个旮旯,没有搜到一节泥藕。
转而,老瞎子问父亲:“你家老二呢?”
父亲对着我睡觉的土坯床,撸了一下嘴:“老二在床上睡觉呢。”
老瞎子几步走到我睡觉的土坯床前,上前掀开我的被子,发现二哥抱着我睡着了,正在打呼噜。就这样,老瞎子打消了二哥在荷塘偷藕的怀疑。
转而,老瞎子带着两名巡逻人员出了门,悻悻离去。
原来,巡逻人员在月光下一边追着二哥和子洋哥,一边大声喊道:“站住,站住,往哪里跑!”
幸好巡逻人员没带手电筒,如果带了手电筒,打亮手电筒追着,二哥和子洋哥很可能被抓住了。
二哥和子洋哥猴精猴精的,二人挎着装藕的篾篓,在月光下奔跑,不敢直接回家,只是和巡逻人员玩捉迷藏。
巡逻人员在后面追,二哥和子洋哥在前面七拐八弯地跑,从圩心的田埂跑上了圩埂。一转眼,又跑到小圩埂的坟地,早把巡逻人员甩在老远的地方。
二哥和子洋哥发现,巡逻人员追进了小圩埂的坟地,好像在坟地里搜索。二人稍微松了口气,连忙猫着腰,立刻悄悄离开了小圩埂坟地。
不一会儿,二哥和子洋哥绕道到了村口。二人小声商议:“他们可能怀疑我俩了,我俩得先把篾篓连同泥藕,还有身上的泥衣服藏起来,把身上的泥洗干净,回家睡觉,以防他们到家里搜查。”说毕,二人分开离去。
二哥跑到牛屋不远处的牛草堆那里,快速脱下沾满塘泥的褂裤,把褂裤连同装藕的篾篓藏到了草堆洞里。
紧接着,二哥走到池塘水埠那儿,洗去了手和腿上的塘泥,赤身裸体从后门溜进家里,钻进了我的被窝。老瞎子掀开床上被子是,二哥装成睡着了的假象,巧妙地应对了老瞎子的搜查。
那天时至下半夜,二哥悄悄下了床,轻轻拉开后门的门闩,迅速跑向草堆洞,取回了篾篓和褂裤。
在昏暗的油灯下,父亲在木盆中放了很多水,清洗着泥藕。泥藕清洗完毕,母亲又把二哥的沾满塘泥的褂裤清洗干净。
好多天,母亲用二哥夜里去荷塘偷挖的泥藕,和着野菜、树皮、稻桩根,做成无油少盐的糊糊,为全家人充饥。
正是有二哥接二连三从荷塘偷挖泥藕的补贴,我家才没有饿死人。相比其他人家,那个年代的饥饿则很少威胁过我们。
有一年冬天,大方垱约20亩面积的荷塘已经排干了水,大队照例组织人员,准备挖藕。姐姐拿着小铲子,挎着篾编拐笼,在荷塘四周挖野菜。时不时,姐姐发现荷塘水氹中有鲫鱼、乌鱼在塘泥中蠕动。于是,姐姐在岸边挖了个小宕,做着记号。太阳落山以后,荷塘的排水人员离去,姐姐索性脱掉脚上的鞋子,按照自己做的记号,机灵地踏进没膝的塘泥,一次次把水氹里的鱼儿抓进拐笼。
天色完全变黑,姐姐挎着满满一拐笼的鱼和野菜进了家门。父亲接过沉甸甸的拐笼,连忙把拐笼里的鱼和野菜倒进木盆里。嘿,那些鲜活乱蹦的鱼儿,没有八九斤,也得七八斤。
看着姐姐冻得通红的腿和脚,再看看木盆里那么多的鱼,父亲和母亲格外的心疼着姐姐。
当天晚上,父亲拾掇完那些鱼儿,腌了一半以外,剩下的煮了一大锅。入夜,我被父亲叫醒。那次,我们一家人喝上了久违的鱼汤。
(注:题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吴子新,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过省报记者。1982年起先后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江淮》《新安晚报》《未来》报刊和《江淮文学》《同步阅读》《首都文学》《宁古塔作家》《温馨微语》等电子杂志发表新闻通讯、散文、诗歌等12400余篇(首),获过全国小说征文一等奖和多次名次奖,出版《乡村看台》《古往今来看同大》《乡韵自吟》等个人专著。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四)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三)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二)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一)

吴子新:学会用“打麻将精神”做事

吴子新: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吴子新:古往今来话“新河”(下)

吴子新:古往今来话“新河”(上)

吴子新:庐江县同大镇姚湾圩的那些事儿

吴子新:感受酗酒滋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