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干舌燥需辨证施治

 循天园 2023-09-05 发布于广西

中医临床中常会遇到口干舌燥兼夹在某种病证之中,也有主以口干舌燥来就诊者。这种情况属于津液亏虚者不在少数,但不属于阴虚津亏者也屡见不鲜。经常会遇到患者述说口干舌燥严重,饮水也不能解决。凡属于肝胆火盛、肝胃阴虚、心火盛、心阴虚、胃火盛、胃阴亏、肺火盛、肺阴虚、肾阴虚或是外感燥邪所致的口干舌燥,在清火养阴的同时,加用麦冬、生地黄、沙参等滋阴药,可阴助津生,消除口干舌燥。但如果是肝胆湿热、痰火内蕴、痰湿阻肺、脾虚湿盛、膀胱湿热或外感湿邪等引起的口干舌燥,则不可使用滋阴药,用之适得其反,病情加重。

案一

周某,女,58岁。北京某大学退休,2012年11月9日就诊。胃内灼热多年,胃病史10年,诊为浅表性胃炎,一直应用西药治疗,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就诊时见胃内灼热,近1年来加剧,食欲尚可,每食后胃内有灼热感,每天口干口苦,时恶心、呃气,两胁时有胀痛,颈部痛,大便2~3天一次,质偏干,舌质淡白,苔灰黑薄腻,脉弦。

病机:脾湿盛化热,胃气升不降。治宜健脾化湿,清热降逆。

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15g,山药20g,莲子肉20g,砂仁5g,黄连12g,吴茱萸2g,清半夏10g,陈皮12g,木香10g,煅瓦楞子15g,竹茹10g,茯苓10g。水煎服,7剂。

11月19日二诊:药后胃内灼热、口干口苦明显减轻,再以前方加入香附12g,水煎服,每日1剂,7剂。

11月26日三诊:药后各症基本消除,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以前方去清半夏、茯苓,加花粉15g,石斛15g,麦冬12g,7剂,可隔日1剂。

案二

柴某,女,21岁。2012年11月21日就诊。诉胃脘胀痛2年,可能因饮酒所致。近1个月来加剧,近2年来时常胃脘胀痛,平时不敢多食,稍多食则胀痛不舒。每日胃脘胀痛,以胀为主,有隐痛。食欲可,但不敢多食及食凉东西,每日早晨口干口苦,持续到中午,少寐多梦,月经周期正常,经前双乳胀痛。近半年来月经量少,行经3天即净,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肝郁脾虚,胃气不和。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2g,云苓15g,炒白术15g,香附12g,枳壳12g,佛手12g,太子参15g,砂仁5g,川芎12g,薄荷12g,陈皮12g,甘草10g。水煎服,7剂。

12月3日二诊:服药后胃脘胀痛、口干口苦的症状完全消除。仍处以前方7剂,隔日1剂。

按 口干口苦、舌燥除津液亏虚以外,气血瘀滞会阻滞津液上承,是其因之一;湿痰内阻,湿热内蕴同样也能阻滞津液上承,是其因之二;气虚无力运化水津上承是其因之三。所以临证遇到口干舌燥口苦,绝不可一律看作津液亏虚。

诊其口干舌燥之因,重点要观其舌苔:舌质红少苔是阴虚有热,其苔少或花剥舌是为阴虚,光舌无苔是胃阴大亏,如果舌质色正常,苔黄腻、白腻或薄腻苔,即是湿盛或湿热,即非津阴亏虚。湿浊、湿热不论产生于何脏何腑,皆会导致口干舌燥。此种湿邪多属体内的内湿,无论是有形的痰湿也好,还是无形的湿浊也好,它皆会阻滞气机的正常上输下达。凡遇口干舌燥是这种湿邪所致,再应用滋阴之药,无异于雪上加霜。临床上常会遇到患者是阴虚体质,或是某脏器阴虚,同时存在湿浊内阻,这需仔细辨证,分清主次轻重。化湿会伤阴,滋阴会助湿,二者同时存在,或先化湿邪后养阴,或先养阴后治湿,治疗上重点把握好二者轻重关系。如阴虚和湿邪皆需治疗或二者皆不严重的病证,可选择化湿不伤阴、养阴不助湿的药物,笔者常选用山药、莲子药对。

案一如只看胃内灼热、口干口苦,很可能误认为证属阴虚火旺。但见舌苔薄腻一症,便知是湿热之象,故用太子参、白术、茯苓、半夏健脾化湿。用左金丸配瓦楞子祛酸清热;陈皮、砂仁、竹茹和胃降逆;山药、莲子肉是化湿不伤阴、养阴不助湿的好对药。诸药合之,脾健胃和,津液得以上承,故诸症全消。由此可见,处方中并没有生津养阴的麦冬、天门冬等,同样口干口苦全消,三诊时,湿祛热清方可加入石斛、麦冬、花粉以护胃阴。

案二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胃失和降,同样会造成口干口苦,所以肝郁脾虚为本,阻滞津液上承,导致口干口苦是为标。根据治本求源的原则,本除标自消。案二治疗得当,药到病除,方中也未有补津助液的麦冬、天门冬之类,同样有效。(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医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