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世纪英格兰银行成立原因探究

 学院2009 2023-09-05 发布于北京

原创 淡定的路人甲 史田里的瓜 2021-07-07 19:36

英格兰银行,作为这个世界最早的中央银行,1694年《商品运输吨税法令》及英格兰总裁公司特许状的颁布,标志着英格兰银行的诞生。英格兰银行在英国历史尤其是英国17世纪以后的经济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17世纪末期以后,几乎所有重大事件背后都有英格兰银行的影子。它不仅促进了英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也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并且为英国日后的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当然英格兰银行也携着巨大的资本,汹涌成洪流深刻的影响着英格兰的政策与法律。

探究英格兰成立的原因是研究在西方民主制度下政治与经济关系很好的切入点。到底是政治主导着经济还是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更大?

         

一、政治上的变革为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之初,英格兰银行的名字是英格兰银行总裁公司,是一家私人性质的股份制银行,有1520个股东,筹集资金120万英镑,借款给英国政府,年利息为8%,在17世纪的时候伦敦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1.2万英镑,1636年成立哈佛大学也才花了700多英镑。在一开始,英格兰银行并不是英国的中央银行,但是在当时英格兰银行就凭借如此巨大的资本,顺利的拿下了英格兰的货币发行权,为正在陷于战争漩涡中的英国政府筹集资金。

在成立之初,英格兰银行就有了两个大股东,英国王室与英国政府。在17世纪所有的银行当中,没有哪一家的银行与政府和王室的关系如此紧密,他的股东有政府成员,政府将发行纸币的权利交给了英格兰银行,使得英格兰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有政府的银行和债务人的双重属性,也为它日后成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奠定了基调。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作为一家银行的根本是什么?是“信贷”,因为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那么“信贷”二字就是银行存在的立身之本,信贷经济也是现代经济的实质所在。即使是英国政府和英国王室,如果其信用不高,没有能力偿还借款,也无法与其做生意。

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政局并不平顺,王室甚至岌岌可危,查理一世上了断头台,国王几立几废,在君主还是共和摇摆不说,对内有内战,对外则与西班牙、荷兰、法国都有交战,可以说是内外交困,政府财政尤其困难。国王多次向民众强制借款,英王詹姆斯一世1617年强迫借款96466英镑直到1628年都没有还清,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因为财政枯竭而不许铸币厂对外支付,强制借走金匠商人在铸币厂的存款,1672年查理二世关闭财政蜀等等类似事件使得英王信誉扫地。这也意味着国王对其债务是有单边决定权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无法与国王建立良好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民众的产权和私有财产更是无法得到保护,所以无论是英国王室还是英国政府信用都不高。这一切随着光荣革命而改变,国王权力缩小,权力主要转移到议会,人民的力量也得到增强大,这三种国家主要政治力量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权力结构的变化,而英国政府与英国民众的关系也由单边变成了双边。国王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可以任意撕毁与人民订下的契约。并且,代表了英国贵族和商人利益的议会,其他的性质就决定他必须肯定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国王被关进了法律的笼子里,确定了法律的至高地位,这样能够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免遭侵害,维护了民众的私有财产,维护了债权—债务关系的良性运转,当时的光荣革命未曾想到会达到这种效果,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但恰恰是这种结局,从根本上保障了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如果说议会制的建立为英格兰银行成立提供了根本保障,那么在财政领域方面的改革也为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财政税收实行包税制,英王将某项税收抵押出去,由债权人承担税收过程中的一切风险,这也是中世纪欧洲普遍流行的征税方式,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但这种税收方式实际上是英国政府间接管理税收,国家往往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税金,对当时财政紧张的英国政府税收改革势在必行。英国议会、英国国王、还有英国的包税商围绕英国税收征税方式与征税权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直到光荣革命之后,政治局面趋于稳定,英国进行了税收体制的完善和征税权的转移,国王被剥夺了征税权力,权力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并且1693年《皇权矿产法案》的颁布,使得皇家失去了矿产资源的专有权,结束了英王享有英国民间矿产内发现的金银拥有权的历史,使得皇室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利萎缩,但却让英国经济在17世纪后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议会取得了征税权,派政府官员去直接征收税收,对税收直接管理,收归国库,加强了政府对税收的控制,实现了税政机构的官僚化,政府财政收入显著提高。仅土地税一项,1692年就有200万镑,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增加了一些如盐、酒等消费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为政府大规模借贷提高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也想出许多办法来限制王室对英国财政的介入和加强英国王室借款的控制,有效避免因为王室成员的挥霍无度而将债务转嫁到英国政府头上这种事情发生。议会设有专门的机构对王室支出进行专门审查、国王不能随意挪用税收、王室借款时必须通过议会授权、取消强制借款等等,这些举措都属于英国财政体系变革的一部分,也使得英国的财政体系更加符合议会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土地贵族的利益。英国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和财政体系的变革所建立的良好的债务人的形象,在英国国债中就可以体现出来,1686-1688年,英国的国债只有200万英镑,而到了1697年英国的国债则达到了1670万英镑。在英格兰银行成立之时,英国政府将英国国债的发行权交给了英格兰银行,从商业行为的角度来说,是互惠共赢的好事。

二、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商人们与银行家们的胜利,是新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在经济领域的胜利。1694年,威廉三世任用辉格党上台组成内阁,而辉格党的主要构成则是乡绅、银行家、商人等新兴资产阶级,他们既是当时英国的新兴力量的同时,也是当时英国经济的主力军。

在英格兰银行建立之前,英国银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英国的金匠商人,既从事金银器皿、珠宝首饰制作贩卖活动的商人,他们利用自己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替人保管金银,还收取一定金额的保管费,后来金匠商人的手中有了大量的资金,他们开始从事了放款借贷等业务,并且也支付给存款户一些利息,金匠商人也发展成金匠银行家。尽管如此,当时英国的银行业还是处于一种很落后的状态,和邻国荷兰比更是相形见绌,更是没有一个有序的金融体系,《利率史》曾说英国的金融业“没有货币市场,没有实质性的银行,没有组织有序的国家债务。”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有一部分的理由是为了对付国内的金匠商人。金匠商人借贷的利息过高,还经常会对民众手中钱币的重量与成色上投机取巧,从中获利,使得民众普遍心生不满,而且他们对王室贷款利息也很是高昂,尤其是战时,有些贷款利息已经高达惊人的30%,利息如此之高,以至于王室不得不停止支付金匠商人的借款,如1672年查理二世的“停兑事件”,使得许多金匠商人破产,从而降低了王室的公信力和金匠商人的信誉,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与之相比,荷兰的利息只有3%-4%。所以无论是王室还是民众,摆脱金匠商人这种私人银行的束缚都是势在必行,成立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公众银行也是大势所趋。

17世纪后半叶,英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都在飞速发展,1665年伦敦爆发了大瘟疫,10万人丧生,是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1666年伦敦又爆发了大火灾,大半个伦敦城被焚烧殆尽,大约10万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1000万英镑,而当时伦敦年财政收入只有1.2万英镑。没有比战争和瘟疫更好的经济模型,所以这两场大灾难随之而来的却是伦敦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百废待兴,对英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有着直接推动的作用。如促进了英国保险业的完善,火灾之后,人们开始思考完善火灾保险及相关保险的必要性,1680年,伦敦有了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随后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在英国各地出现,所涉种类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灾后重建工作,也为伦敦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需要重建,伦敦需要浴火重生,伦敦在此次大火之后,重新规划了城市布局,使得城市能够更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而当时因为瘟疫等原因,伦敦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短缺再加上英国当时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法国的胡格诺难民、犹太人、荷兰人等大量涌入英国,仅胡格诺难民就有至少4万人移居英国。因为难民的身份多种多样,所以他们带来了多种技术与工艺,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的纺织、手工业等发展。而犹太人还有荷兰人也带来了大量的外国资本促进英国的繁荣,伦敦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城市。

在海外,17世纪末,英国虽然未取得海上霸权的位置,并且因为战争等因素,英国的海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挫折,因为战争而损失的战船达到6000多艘。但当时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贸易中心已经转移到大西洋,并且重建后的伦敦极为重视港口建设,英国其他地区也建设了优良的港口,极大的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英国又通过《航海条例》,来保障自己的海外利益,所以当时英国的海外贸易也呈上涨态势,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需要成立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帮助英国崛起。

巨大的商业需求推动着英国进行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的改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民群众手里的资金因为没有一个有序合理高效的金融机构而无法实现利益的巨大化,所以需要一个像英格兰银行一样的金融机构将民众手里的资本收集起来,进行调配,也就是说将社会剩余资源进行调配,实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就经济而言,银行业的发达就等于信贷大为扩张,能容易而迅速地在最有利的用途上应用大批资本,于是发展出与平常贸易并行的股票和商品的投机制度,从而支撑英国崛起。

 

三、频繁的战争成为建立英格兰银行的催化剂

英格兰银行可以说是在战火中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战争直接推动了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推动英国建立英格兰银行的战争因素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40年—1649年的清教徒革命,又称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导致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制度,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一直到1689年英国才确立了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政体,稳定了国内的统治。在这50年里,英国也是国外战争不断,进入了殖民扩张时期。从1688年奥古斯堡同盟战开始(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使英国也加入反法阵营。结果法国的霸权得到削弱,但保留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英国和法国一起沦陷在战争封漩涡当中,开始了“第二次百年战争”。连年的战争势必使得英国国库的税收减少而财政支出增加,财政入不敷出。王室和政府必需要向民众借钱去支援战争。当时因为经济的发展,群众手中的资本十分丰厚,但连年的政局不稳,外加1672年查理二世“停兑事件”等前车之鉴使得王室与政府的信誉非常的低,借不到钱,这就势必需要另想办法从民众手中借钱,成立英格兰银行就是一种筹资手段。

17世纪,已经是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还是科学技术都已向近代转型,甚至科学技术的转型要先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战争成本势必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以至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战争,就不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伊丽莎白时代战争消耗总额为500万磅,然而在17世纪,光1688—1697年的英法九年战争的战争消耗总额就已经到了1800万英镑。如果不调动国家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建立近代金融体系,就无法在昂贵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战争也是社会资本重新洗牌的重要方式,在战争中,政府和王室需要金钱支撑战争费用,政府会急剧加税,把财富从大众转移到少数人手中。战争会造成大规模资本集中,这时大商人的社会地位会日益重要,大商人们亦需要对手中的钱好好利用来为他们换取更多的金钱,而在战争中,国内经济势必会受影响,风险性增加,这时借钱给政府无疑是一个上佳的投资方式。并且当时有一部分的辉格党人有着军火商这层身份背景,他们的身份与立场决定着他们不会放过与政府这个客户,但是先前已经提过,当时的英国政府和王室的信用都太差,商人们不会轻易拿出自己手中的金钱。而成立英格兰银行,以税收作为担保,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对商人的利益进行保护,同时让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执政等等举措无疑能够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1694年,英格兰银行在炮火中建立,战争因素对他的成立具有直接推动的作用。然而战争对英格兰银行成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不仅仅支援了当时的英法9年战争,同时也为英国日后的战争筹款提供了保障。

                                          图:威廉三世

   四、威廉三世在建立英格兰银行中的作用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个人的历史作用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小的能量。如果要论起个人因素在英格兰银行建立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是当时的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威廉三世成为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的第一位英国国王之前是荷兰执政,使得英国、荷兰这两个近代欧洲经济强国唯一一次被归入一个人的名下。十七世纪的荷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近代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所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换而言之,当时的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经济体,率先进行了金融革命,成为了当时欧洲和世界的金融资本中心。金融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和动力,只有金融革命发生之后才能有工业革命,世界强国的崛起必然是建立在金融革命之上。而作为荷兰执政而来到英国继承王位的威廉三世,他在来到英国的同时,也势必会把荷兰先进的金融理念和荷兰商人的大量金融资本带到了英国,极大的推动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之初的许多制度就是参照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而且英格兰银行建立之时就有三分之一的股东是荷兰商人,这些外国资本的存在极大的活跃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英国金融市场,为英国后来的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

威廉三世本人也对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694年代表新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辉格党在威廉三世的支持下上台组建内阁并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威廉三世本身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君主,他继任英国国王之后,领导英国与法国进行了奥格斯堡同盟之战,打败了法国,极大的提高了个人威望以及他所代表的英国王室的公信力,而这些都为威廉三世极力促成建立英格兰银行决案时所发挥的作用。

除了英王威廉三世之外,英格兰银行的策划者和建造者威廉·皮特森,在英格兰银行成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威廉·皮特森曾写信给威廉三世的秘书表达了他想创建一所公共银行的想法,并给出了理论依据和构建设想,也是他为英格兰银行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而当时威廉三世的财政大臣查尔斯·蒙古塔也为议会能够通过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的法案与当时的国会议员、金融家和商人进行了大量的斡旋与谈判。正是这些具有先见之明的人的努力,英格兰银行才得以成立。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到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几乎可以说是英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缩影,其成立有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为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英国17世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在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使政权得到稳定,为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又率先成为了英格兰银行的大客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英格兰银行,使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具备其他银行不能比拟的优势,为日后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17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使其需要成立新的金融机构,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也为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提供了参与和组织人员,还有因为连年战争而迫切需要战争筹款的政府,再加上一些伟人们的远见卓识,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英格兰银行成立。

同时期的中国,正值康熙三十三年,白银早已成为主要货币,纸币也早已诞生,银铺、票号、钱庄等信用机构与机关早已诞生,然而始终只是停留于民间的小打小闹。商人之中也诞生了晋商、徽商、豫商等几大帮派,却终究只能归为地方势力,在全国范围并未成气候。虽然封建王朝的辉煌还未达到顶峰,还有将近一百年的康乾盛世等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外贸易中国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早诞生货币、发明纸币的国家,无论是货币理论还是经济制度又或者信用机构都以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这也为日后100多年的落后与挨打,混乱与抗争埋下了伏笔。而通过对英格兰银行成立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英格兰银行和山西的票号,浙江的钱庄进行对比,能够看出在专制制度下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民主制度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区别。在专制的制度下,政治对经济有着主导作用,有权就能有财。而在民主的制度下,经济反作用于政治,有财才能掌权,并且可以控制着政府的行政令、法官的审判、法典里的律令和媒体的导向。

有两句话可以很好的反映民主与专制两种制度下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不同:

政治是有钱人的玩物,政客是有钱人的职业----西方政坛的潜规则。

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场现行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