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什么拒绝溶栓治疗?他们在害怕什么?

 Yang马 2023-09-05 发布于江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俗称急性脑梗死,最佳的救治方案:在急性脑梗死发病3~6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脑梗死引起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溶栓药物指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溶解血栓目的的药物,换言之就是能够将已经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的药物。

图片

常见的溶栓药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r-tPA)、替奈普酶等(TNK)等。

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之后,堵塞脑血管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应用溶栓药物把堵在血管内的血栓溶解,让脑血管重新通畅,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继续因缺血坏死,甚至让缺血的脑组织“起死回生”。

图片

溶栓药的“风险”

既然是溶栓药,在能溶解血栓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于已经破裂的血管,会在破口处形成血栓,堵塞破口进而修复血管壁,应用溶栓药物之后,会使血凝块溶解,从而使出血不容易止住。

当脑血管内血栓溶解后,脑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的一瞬间会造成血血液压力的突破效应,造成远端缺血坏死脑组织出血。

图片急性脑梗之后到底要不要溶栓?
在急性脑梗死之后,卒中科医生都会详细评估患者的既往病情、发病时间、脑梗死程度,并严格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相关禁忌症,综合评估患者接受溶栓药物之后的获益和风险。

只有当获益绝对大于风险时,我们才考虑应用。

静脉溶栓之后,患者的获益率达到40%左右。
图片

但是很多患者甚至医生会担心溶栓药物的出血副作用,担心的微乎其微的风险而拒绝溶栓。

有研究显示:静脉溶栓,出血风险3%~4%左右,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仅仅占1%,大多属于非症状性的颅内出血。

非症状性颅内出血主要是颅内出血的部位不典型,出血量比较小,患者并没有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病情的加重。​
图片

急性脑梗死之后到底要不要溶栓?尽量还是听医生的,在经过专业的医生评估之后,建议溶栓的患者,还是尽可能的听从医生的意见。

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