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1 研究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的中国医生和医院 - 基于SCI论文大数据分析报告

 葛医生_EP日记 2023-09-05 发布于广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 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

对于罕见病患者来说,最难的就是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医生确诊和治疗;因为诊治罕见病的医生远比罕见病更为罕见。

最近我们后台收到很多留言,希望我们能够提供针对罕见病有经验的医生及医院的信息。为此我们筹建的“征战罕见病”专辑。

图片

(点击👆,获取罕见病研究信息)

本期我们针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 (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做了基于SCI论文的大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最近5年发表的SCI论文,找到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临床科研中最活跃的医生及医院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报告只是提供了针对特定疾病的临床科研水平突出的医生,欲进一步确定该医生的临床水平,请结合“好大夫”等网络评价、尤其是该医生所在医院同事、或者其他医院小同行的评价。

另外,该报告仅限于使用的检索词范围内,具有局限性;且排序与临床水平无关。

特别声明:

本期为第一版,仅作抛砖引玉用;如果您发现推文有疏漏或者任何错误,请随时与文末的科研助手联系,我们会在第二版中更新。

检索数据库:Medline

检索工具:文献鸟/PubMed

检索及分析机构:Healsan Consulting LLC(美国恒祥咨询); Stork(文献鸟)


2018年1月1日到2023年8月26日,全球共发表了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相关研究论文6,670篇,其中美国学者发表的最多、为2,252篇;中国学者位列第二,发表了879篇。

图片

我们对中国学者在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领域发表的论文(包括合作论文)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图片

(SCI论文的时间)

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研究最活跃的中国医院

如果按照发表的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的次序,从2018年起在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领域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20个医院依次为: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3)    北京协和医院、
4)    南京鼓楼医院、
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7)    华西医院、
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    华科附属同济医院、
10)    华西口腔医院、
1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2)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13)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5)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6)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17)    湘雅三医院 、
18)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图片

(单位统计。备注:只统计第一作者的论文所在单位;即,论文检索下载后,每篇论文只保留第一作者的单位,然后统计每个单位的论文数。当同一单位有不同拼写时,PubMed会按照两个不同单位处理。)

2,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最活跃的学者及关系网

如果按照发表的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的次序,从2018年起在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研究中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最高的20位中国医生是:

·    周智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与内分泌科;
·    陆前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    李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    张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    颜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学科;
·    杨涛,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    段瑞生,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二科;
·    陈燕铭,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    陈洋源,台湾彰化市彰化基督教医院胃肠肝胆科;
·    陈永芳,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影像部(中国台湾);
·    杨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学科;
·    孙凌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
·    邵诗颖,华科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    罗说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与内分泌科;
·    肖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学科;
·    高邵静雅,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
·    李玉秀,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    毕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    胡起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    方圆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图片

(该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者。备注:只统计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位作者署名发表的论文数。

如果作者的名字有不同拼写时,会被PubMed当成不同作者。如张三丰的拼写可能会有:Zhang,Sanfeng、Zhang,San-feng、或者Zhang,San Feng等不同拼写方式;部分期刊可能只会写Zhang,S,PubMed检索平台就会按照不同作者处理。)

中国专注于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的医生学术圈如下所示。

图片

(中国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医生科学家及其学术网)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

下面的答复来自于ChatGPT于2023年9月4日的答复: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地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

1. 病因

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是体内生成抗胰岛素受体抗体。这些抗体阻止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进一步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显著的胰岛素抵抗。

2. 临床表现

  • 高血糖:尽管胰腺持续分泌大量胰岛素,但由于胰岛素无法正常作用,患者仍然出现高血糖。

  • 其他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

  • 体重减轻和肌肉萎缩:尽管胰岛素水平增高。

  • 皮肤改变:包括黄褐斑和多形性红斑。

  •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 诊断

  • 胰岛素水平检测:即使在禁食状态下,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也可能异常地高。

  •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检测到这些抗体。

  • 葡萄糖耐量测试:可以观察到患者对葡萄糖的反应,从而评估胰岛素的功能状态。

  • 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例如血脂、肌酸激酶、甲状腺功能等。

4. 治疗

  • 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可以帮助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等,以降低抗胰岛素受体抗体的水平。

  • 胰岛素治疗:尽管存在胰岛素抵抗,但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仍然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

  •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避免吸烟、过度饮酒等。

总结: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由于机体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而引起胰岛素抵抗。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测,而治疗主要集中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抗体水平。

本数据分析的局限性:

声明:
A, 本报告为PubMed检索平台仅以检索式报告的结果进行的可视化报告。
B, 大数据分析无任何排名意义
C,本推文很可能存在谬误;也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以促进我们提供越来越高质量的推文。
D,果您是从事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临床诊治的医生,并希望更多人知道您,请把您的姓名、单位、出诊时间、及挂号方式发给科研助手;我们会集中收集后统一发布。
E,本文仅为学术交流,不构成任何临床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