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绍基:在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 古典名著

 liuhuirong 2023-09-05 发布于湖北

尊敬的郑主席:

尊敬的冀书记、张县长:

尊敬的黄霖会长:

尊敬的吴敢副会长:

我很高兴,承蒙会议发起单位相邀,使我有机会到清河来参加这个盛会我一病两年,今年刚开始出来参加会议

会议图片

我自己对《金瓶梅》缺乏研究,我的发言只能在边沿方面讲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大家见谅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我想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并且产生过这样那样影响的奇迹

金瓶梅》的出现,我认为也是个奇迹它是在明代出现的,我想恐怕它也真应该出现在明代,而且不可能产生在其他的时代

如果要说可能性的话,宋元时代或者还有可能性,至于清代绝对没有出现这样作品的可能性但是,这样一部奇迹般的文学作品,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应该有的认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这个作品又长期处在被禁锢、被封锁的状态下,乃至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我听说解放前上海的大资本家,他们的书房或客厅里面要摆二十四史安放在组装柜里的二十四史,尽管他们并不读它,柜里的书籍还没有打开包,从没打开过,但他们要把它放在书房或客厅里,作为文雅、高雅的标志

我同时也听说,在上海的一些资本家,他们也要收藏《金瓶梅》,但是他要把它放在暗无天日的银行或钱庄的仓库里,或者放在保险柜里,因为他们把它看做邪恶的东西,用来镇邪,所谓以邪恶阻挡抵御邪恶

到了五四时候,1917年开始文学革命的时候,在我们想来,当时一些新文化的领导人物,大部分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洗礼,应该相对容易接受《金瓶梅》的,但是,我一直感到很奇怪的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胡适几乎不承认它是文学作品,他和钱玄同通信时对这个作品贬低得很厉害,而且极力排斥

尽管陈独秀的看法和胡适不同,他肯定了作品描写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功绩胡适可以作很多小说的考证,但他就不作《金瓶梅》的考证

最奇怪的,当时有一位非常激进的人物钱玄同,在对待《金瓶梅》的态度上,也是前后摇摆,最终还是接受了胡适的观点,几乎走到了把《金瓶梅》看作是诲淫诲盗的这样的看法的立场上去

我一直认为,也是一种感觉吧,尽管五四人物如鲁迅、茅盾和郑振铎等都对《金瓶梅》作出过正面的评价,他们的这些作为,也发生过影响,但是五四前后,《金瓶梅》研究没有出现一个在我们想象当中可能出现、应该出现的与五四精神相一致的研究的新局面

在《金瓶梅》的研究历史上,它真正的繁荣期是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它主要是依靠在座的学人、专家开创出来的,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因为这样一个时期,提供了解放以来最好的文化环境,提供了各项学术事业发展的机遇但即使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下,还是要靠学人们自己努力奋斗

《金瓶构》研究的学术积累并没有也不可能像《红楼梦》那样多,这有历史的原因《红楼梦》研究的发达昌盛说到底是一种历史现象

我是不赞成把《金瓶梅》研究和《红楼梦》研究作一种不恰当的对比两者的历史积累不同,《红楼梦》研究的历史积累太多了,提倡者和实践者中大名人也多,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等都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超一流的学者,还要加上毛泽东主席他在延安时,在一次讲话中就把《红楼梦》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所以,后来胡乔木同志整理《论十大关系》时,里面加了《红楼梦》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这样意思的话这样的人物登高一呼,应者云集《金瓶梅》研究没有这样的历史积累,《金瓶梅》研究在五四时期并没有出现可能出现的新局面,而主要在改革开放时期,由《金瓶梅》研究者来开创,恰恰是金学研究的重要的特征、重要的优点

2000年,我和史铁良先生编一本明代文学研究资料时,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印象很深我感到,《金瓶梅》研究事业正走向繁荣昌盛我认为,衡量一门学问繁荣昌盛的主要标志有两条:

一是它所需要的基本资料的整理出版,由不完备走向完备,由不丰富逐渐走向丰富,这是一个标志

二是出现一大批著作、论著,其中有优秀的乃至是权威的研究论著作为同步现象,也就会出现一大批研究人才,乃至是权威的人才

所以,从这样的我理解的两条主要标志来看,我觉得《金瓶梅》的研究,也就是金学,正是朝着这样一个昌盛繁荣的目标,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为学术事业做出贡献

我还知道,《金瓶梅》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热心于这一研究事业的各地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他们也作出了贡献

《金瓶梅研究》第十辑

(清河会议论文专辑)

这次清河县的领导对我们的这次会议作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刚才,我听了黄霖会长的讲话,我很感动而且我知道,清河县还成立了研究会,还有刊物,还要努力地建成一个研究基地,这都使我这样长期在文学史研究方面尝试着作些工作的人,十分钦佩

在我国的历史上,地方行政长官关心文学作家作品是有古老传统的

我经常会想起一个人物,唐代的一位观察使叫范传正,当他去访问、凭吊李白的坟墓的时候,他没有忘记要找到他的后代居然他找到了李白的孙女,她已经嫁给了农民他就问她你有什么要求啊?李白的孙女就讲,当初我的祖父有遗愿,死后愿葬在青山,后来葬在龙山了,我们没有完成他的遗愿这位观察使就讲,这很容易啊他就对陪同他访问的当地的行政长官说,这个你要给解决啊!这样,就解决了

还问她家里有没有家谱啊?还问,你现在跟农民结婚了,要不要改嫁啊,我来帮你改嫁吧!唐代的观察使愿意帮妇女改嫁,在清代官场是难以想象的当然,他是从门第观念出发的,而李白的孙女是忠于爱情,爱情第一他说,我跟丈夫感情很好,我不改嫁

所以,我总想起这个例子地方长官关心前代作家关心到如此地步,我们的文化古国就有这样的好的传统所以,我尽管因病还在休养中,还是决定应邀到清河来,是要向在座的为开拓《金瓶梅》研究的新局面,而且不断把这个新局面向前推进的专家学者致敬,要向清河县的领导致敬,向你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谢 谢!

本文作者 邓绍基荣誉学部委员

文章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刊于《金瓶梅研究——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专辑(第十辑)》,2011,北京艺术与科技电子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

(数据采集杨雪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