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视角说脾胃

 心上的翅膀 2023-09-05 发布于浙江


1. 脾肠胃整体观


中医对胃病症状的认识 表里相连,胃肠顺次相接,故脾病肠疾,可累及胃。因而胃病不可忽略从脾、从肠治疗,即所谓“腑病脏治”。又肝胆之疏泄,膀胱之气化,肺大肠之通调宣肃,皆可影响胃之纳腐、和降。故胃病,并非只是胃之为病,或脾胃病,或胃肠病,亦可他脏(腑)及胃,其治疗应从多脏多腑来考虑,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情形如下:


1)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深,口淡不渴,或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2)饮食停滞: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3)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肋,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4)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5)淤血停滞: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6)湿热中阻: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得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7)胃阴亏虚: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8)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分型治疗具体如下:


1、肝胃不和证症状:纳呆,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频,情志不遂可诱发、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碍,胆汁反流多见于此证。


治法:疏肝和胃


2、肝胃湿热证症状:胃脘满闷,胸闷不饥,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口渴不饮,大便溏薄不畅,舌黄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明显,水肿甚至糜烂。


治法:清化湿热。


3、胃终端淤血证症状:胃脘疼痛,持续不解,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有定处,按时疼痛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4、脾胃虚弱证症状:胃脘胀痛痞满,饥时痛甚,喜暖,按时感到舒服,面色苍白,神疲,头晕,舌质淡,唇有齿痕,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


5、胃阴不足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或灼热不适,嘈杂似饥,口干食少,大便干硬,脉多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