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悟经络(35)|| 人体自带保肝药~认识肝经14穴

 香行万里 2023-09-05 发布于浙江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虽然从足到头,但体表穴位却不算多,从足大趾大敦穴到胁肋部期门穴,左右各14穴,共28穴。

大敦穴:井穴。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大敦穴是肝经第一穴,肝经要生发,离不开大敦穴。如早起无精打采,可揉大敦穴;晚上睡不着觉,精力不济,也可以揉大敦穴;更年期症状,疏肝理气,都可以揉大敦穴;生气以后的病症也可以用大敦穴来疏散(如没胃口吃不下饭~肝气强抑制了脾)。大敦穴还有一定的降压、通便作用(生气以后肝气郁结,气逆造成二便不通)。
主治:疝气,睾丸肿痛,前阴痛,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阴挺;小儿惊风,癫痫,神昏。
配伍举例:配照海主治寒疝;配三阴交、关元主治遗尿;配隐白、太冲主治崩漏。
行间穴:荥穴。第1、2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具有泄肝火的作用。
主治:疝气,少腹疼痛,前阴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带下;目赤肿痛,口干,胁痛,急躁易怒,善太息;癫痫,中风;脚膝肿痛。
配伍举例:配翳风、听会、太溪直至耳鸣、耳聋;配尺泽、肺俞主治肝火犯肺、咳血;配睛明主治雀目(晚上看不清);配风池、合谷主治青盲。
太冲穴:输穴、原穴。第1、2趾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肝经第一大穴人体消气大穴。肝郁而化火,肝风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清肝火,肝肾不足也用。按揉的手法要重一点。(太冲可补可泄;行间偏泄,太冲更注重在对肝气的调整,行间更重在清肝火。)
主治:目赤肿痛,咽干,咽痛;阴疝,前阴痛,少腹肿,遗尿,癃闭,月经不调;黄疸、胁痛、腹胀、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配伍举例:配太溪、中极主治遗尿;配足三里主治行步艰难;配太阳、合谷主治目赤肿痛;配三阴交主治崩漏。
中封穴:经穴。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
主治:疝气引腰痛、少腹痛、遗精、小便不利。
配伍举例:配太冲主治行步艰难;配足三里、后溪主治黄疸;配太溪、昆仑主治踝扭伤。

蠡沟穴:络穴。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横平筑宾穴。
具有很好的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主治:睾丸肿痛、阴疝、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痒。肝郁气滞导致的厥冷症。
配伍举例:配三阴交、中极主治前阴瘙痒;配大敦穴主治睾丸痛。
中都穴:郄穴。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取法:髌尖与内踝连线中点下0.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疝气,少腹痛,崩漏,恶露不尽;泄泻(肝胆影响到的泄泻)。
膝关穴: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膝股痛,下肢痿痹。

曲泉穴:合穴。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可补可泄的穴位。
主治:疝气,少腹痛,前阴痛,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惊狂;膝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举例:配梁丘、膝阳关主治膝不得屈伸;配复溜、阴谷主治遗尿;配照海、大敦主治阴挺;配中极、太冲主治阴痒。
阴包穴:髌底上4寸,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足五里穴:在股前区,气冲(脐下5寸旁开2寸的位置)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
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阴挺,睾丸肿痛。
阴廉穴:气冲直下2寸。
主治:月经不调,不孕,少腹痛。
急脉穴:横平趾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
主治:疝气、前阴痛、少腹痛。

章门穴: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肝旺沉脾,肝郁脾滞......肝与脾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治疗很多与脾、胃、肠相关的病症。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胁痛、痞块、黄疸。
配伍举例:章门透腹结,配内关、三阴交主治胃下垂;配期门、痞根主治肝脾肿大;配支沟、阳陵泉主治胁肋痛;配足三里、梁门主治腹胀、消化不良。
期门穴:肝募穴,足厥阴经、足太阴经、阴维脉交会穴。位于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是人体自带的保肝药疏肝气,降肝火,补肝。原募配穴:太冲+期门;俞募配穴:肝俞+期门,都是应用频率非常高的肝经病症治疗保健方法。用于强身保健,尤其是爱生闷气、肝郁气滞者,多揉揉或敲敲期门穴大有裨益。
主治:胁下积聚,气喘,呃逆,胸胁胀痛;呕吐,腹胀,泄泻;乳痈(乳腺疾病)。
配伍举例:配日月、阳陵泉主治胆结石;配中封、阳陵泉主治黄疸;配足三里、内关主治呃逆。

经常疏通、按摩、艾灸肝经(特别是腿上的痛点),对妇科、男女生殖系统都有很好的医治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