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0815活跃资本市场,过去与未来?(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戴维斯王朝 2023-09-05 发布于广东


+

摘要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引起市场热议,后续可能出台哪类政策、过往有何经验参考?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热点思考:活跃资本市场,过去与未来?

一、政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非首次,2018年亦有类似表态

7月政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非首次,2018年政治局会议亦有类似表态。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2019-2022年,政治局会议也数次提及“关键制度创新”、“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政策部署。

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指引下,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频出。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后,证监会等部门从融资、投资、交易制度等方面推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融资支持政策较多,2018年末,证监会推进定向可转债支持并购重组试点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意见、设立科创板试点意见等政策。

多项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发布实施后,资本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随着各类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举措出台落地,A股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2019年一季度上交所股票换手率达186%,较2018年四季度提升70个百分点。长期来看,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北交所等相继落地后,A股市场的IPO数量与退市数量也明显增长。

二、7月政治局会议后,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频出,当前主要集中于完善交易制度方面

7月政治局会议后,证监会提出后续将从投资、融资、交易等方面综合施策。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天,证监会召开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部分官媒亦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等提出建议。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在投资、融资、交易等方面制度已在持续改革完善;投资端着重丰富市场参与者,加大开放力度;融资端以落实注册制为主线;交易制度方面,部分板块做市商制度和交易效率升级为推进重点领域。

7月底以来,活跃资本市场举措频出,主要集中于交易制度方面。7月底至8月中旬,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陆续推出,交易制度方面尤为明显,包括证监会调整完善北交所股票做市商准入条件,中国结算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上交所和深交所研究调整上市股票、基金等证券申报数量等;投资、融资端政策仍有待跟踪。

三、海外经验中,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加高质量供给、优化交易机制等或可借鉴

从投资端看,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美国养老金和公募基金持续增长且入市比例较高或是美股机构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2022年上半年,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投向共同基金比例超40%,且其中超六成投向权益市场,与之相比,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仅8%投向权益类,仍有提升空间。

从融资端看,我国股票市场退市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市值集中于金融、制造业等行业。相比美股年平均退市率超6%,A股退市率长期低于1%;且相比美股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32.7%,A股中信息技术占比仅16%。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或是后续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发力重点之一。

交易机制方面,海外实施“T+0”的同时,控制交易风险经验等或可参考。2021年,证监会答复科创板高质量发展提案时提及“深入研究论证推出T+0交易的可行性、实施路径等问题”。从海外经验来看,采用“T+0”制度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交易,通常也伴随分层监管、投资者准入限制、涨跌停限制、交易频率限制等风险控制制度实施。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或不及预,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

报告正文

一、热点思考活跃资本市场,过去与未来?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引起市场热议,后续可能出台哪类政策、过往有何经验参考?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1.1、政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非首次,2018年亦有类似表态 

7月政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非首次提及资本市场,2018年政治局会议亦有类似表态。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明确通过改革与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此后,2019-2022年,政治局会议数次提及“关键制度创新”、“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

图片

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指引下,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陆续出台。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后,证监会等部门从融资、投资、交易制度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其中,融资端支持政策较多,2018年11、12月,证监会推进定向可转债支持并购重组试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发布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意见、规范融资行为监管要求、设立科创板试点意见等政策。投资端,银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对加大保险资金、证券公司对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支持力度。交易制度方面,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交易所融资融券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完善。

图片

各类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落地后,我国资本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随着各类资本市场改革、制度完善等举措出台落地,A股市场换手率与成交规模均有提升。2019年一季度,上交所、深交所股票换手率平均达186%、370%,较2018年四季度分别提升70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上证综指日平均成交金额达2572亿元,较2018年四季度日平均成交金额环比增长92%。同时,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北交所相继落地,试点注册制推进与退市机制优化使得A股市场IPO数量与退市数量均明显增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2、7月政治局会议后,活跃资本市场举措频出,当前主要集中于完善交易制度方面 

7月政治局会议指引下,证监会提出后续将从投资、融资、交易等方面综合施策。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天,证监会召开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部分官媒亦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科技创新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投资者保护、完善交易制度等提出建议。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在投资、融资、交易等方面制度已在持续改革完善;投资端着重丰富市场参与者,加大开放力度;融资端以落实注册制为主线;交易制度方面,部分板块做市商制度和交易效率升级为推进重点。

图片

图片

近期,活跃资本市场相关举措频出,当前主要集中于交易制度方面。7月底至8月中旬,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陆续推出;交易制度方面尤为明显,包括证监会调整完善北交所股票做市商准入条件、调整期货市场持仓管理规定,中国结算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上交所和深交所研究调整上市股票、基金等证券申报数量及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等;投资端和融资端政策仍待跟踪,目前中金所发布《2023年中长期资金风险管理计划》以促进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公开转让并挂牌审核指引,助力创新型企业融资更加便利。

图片

1.3、海外经验中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加高质量供给,优化交易机制等或可借鉴

与海外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股票投资者结构呈现“机构低、一般法人高”的特征,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截至2021年末,上交所股票总市值中,投资基金与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19%,而个人投资者与一般法人持股比例分别为24%、53%;国际对比来看,2021年美国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39%,明显高于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占比。美国养老金和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且入市比例较高或是美股机构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2022年上半年,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投向共同基金比例超40%,且共同基金中超六成投向权益市场,与之相比,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86%投向固收类、8%投向权益类,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融资端看,我国股票市场退市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市值集中于金融、制造业等行业。过往十年,美股年度平均退市率超6%,相比之下,A股退市制度虽自2019年起有所优化,但退市率仍低于1%。长期较低的退市率或对低质量上市公司出清形成阻碍。且当前A股市值集中于金融和工业行业,市值占比分别为17.8%、17.5%,而信息技术占比近16%,而美股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高达 32.7%。加大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等或是后续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发力重点之一。

图片

图片

交易机制方面,海外优化交易制度、控制交易风险等经验或可参考。上交所、深交所曾于1992年、1993年先后实施“T+0”交易制度,但基于当时股票市场尚未成熟的背景下,“T+0”制度引起市场大幅波动,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防止过度投机,1995年上交所、深交所又改为“T+1”交易制度。2021年,证监会答复《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科创板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提及“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深入研究论证推出T+0交易的可行性、实施路径等问题”。从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T+0”交易制度来看,采用“T+0”制度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交易,通常也伴随分层监管、投资者准入限制、涨跌停限制、交易频率限制等风险控制制度实施。

图片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7月治局会议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并非首次,2018年政治局会议亦有类似表态。2018年10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会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政策陆续推出落地,资本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2)7月政治局会议指引下,证监会提出将从投资、融资、交易等方面综合施策。7月底8月中旬,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频出,交易制度方面尤为明显,具体包括上交所和深交所研究调整上市股票、基金等证券申报数量等;投资、融资端政策仍有待跟踪。

(3)海外经验中,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加高质量供给,优化交易机制等或可借鉴。从投资端看,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从融资端看,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完善退市制度或是后续重点之一;交易机制方面,海外优化交易制度的同时控制交易风险等经验或可参考

二、政策跟踪

2.1、国常会:研究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举措

要闻:8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对当前汛期形势做出研判,对切实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受灾地区金融保障服务。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防汛抢险救灾支持力度,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会上提出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六条工作举措;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

图片

2.2、促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地方政府诚信履约机制、落实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原则

要闻:8月8日-10日,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

数据来源:各部委网站

二十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当前已上升为顶层规划。7月中旬发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营商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等六方面,出台31条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7月下旬,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到部分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进一步扩大民营投资。8月9日,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通知,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原则;同时,针对近期地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拖欠款项”问题,8月10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力求加强地方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图片

2022年地方审计工作报告陆续发布,多省市出现“政府款项拖欠”问题。一方面,该问题的累积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化;另一方面,拖欠对象主体多为小微、民营企业,长期拖欠结算款项不利于小微、民营企业正常经营运转。据现有省市《审计工作报告》披露,多省市政府存在欠款情况;部分省市也推出相应纾困措施,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压实地方责任、加强资金监管等举措以解决积累的欠款问题。

图片

图片

2.3、稳地产: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优化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8月以来,各部委密集表态将助力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多重利好信号频现,地方陆续发布优化政策。

来源:住房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地市政府网站

各地房地产优化政策陆续出台,主要方式有优化交易制度、完善落户机制、调整公积金贷款和提供购房补贴等。优化交易制度方面,青岛市开展存量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带押过户”,吉林市全面推行“带押过户”登记模式。完善落户机制方面,杭州市取消落户名额限制,放开人才落户,放宽投靠落户;江苏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调整住房公积金方面,武汉市放宽租房提取办理条件,并取消租房提取次数限制;天津市调高了购买家庭首套和第二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限额。此外,南京市提出对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实施补贴,郑州市在提供住房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落实认房不认贷,降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

图片

2.4、保交楼:住建部披露“保交楼”工作进展

要闻:8月9日,住建部披露“保交楼”工作开展以来住房交付超165万套。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2023年下半年,央行等多部门延续“保交楼”政策支持,近期住建部公布保交楼进展。根据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金融16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根据住建部,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累计已完成住房交付超过165万套,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超过60%。

图片

根据5月18日百年建筑网发布的调研数据,全国5月保交楼已交付比例为34%,较3月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5月保交楼存量部分项目进度处在封顶和装饰装修阶段的项目占比合计63.3%。多地官媒也于近期公布地方保交楼进展,各地保交楼进度略有差异。其中,湖南省表示力争今年交付专项借款项目90%以上,济南表示力争完成“保交楼”总任务80%以上,重庆表示所有的保交楼项目都实现了全面复工。

图片

图片

图片

2.5、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注重科技创新、优化布局

要闻:7月以来,国资委连续三次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圆桌会议。 

数据来源:政府网站

2023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密集发声,提出在巩固深化三年行动成果基础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强调进一步从科技、效率等方面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等增强核心功能。

图片

图片

7月18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标志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启动。三次圆桌会议排列密集,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国资国企优化布局结构,在战略领域发挥行业安全支撑与行业带动作用。8月,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考察多地企业,再度强调科技创新、优化布局等本轮改革重要方向。地方层面,各地“抢央企”热潮开启,多地举办工作会议部署引进国企央企等招商事宜。

图片

图片

2.6、促消费:扩大居民收入或是后续促消费政策重点

要闻: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发布,各地促消费政策相继推出。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7月3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称“二十条”)就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农村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相比2022年同期的促消费政策,本轮促消费政策增量或主在于服务消费、住房消费等领域。此外,发改委发布会亦强调“促消费不是掏空钱包”,“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释放居民潜力的有效手段”,或指向后续促消费发力点为居民收入端。

地方层面,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本省促消费政策,对促消费“二十条”进一步细化完善。当前,文旅消费或为各地关注重点,除在政策层面加以强调外,海口、西安等旅游消费大省积极举办演出展会等,亦大幅带动当地带动旅游收入。

图片

风险提示

1、策落地或不及预期。外部因素等扰动下,政策落地或不及预期。

2、数据统计误差或遗漏。一些数据指标,可能存在统计或者处理方法上的误差和偏误;部分数据结果也可能受到样本范围、统计口径等影响。

+报告信息

图片

证券研究报告:活跃资本市场,过去与未来?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