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根据病情进行阶段性治疗

 钱首相小泉 2023-09-06 发布于江苏

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反流物,通常是胃酸、消化酶和胆汁等(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免疫反应性)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产生刺激和损伤,而造成的不适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通常可同时累及食管、咽喉、口腔、鼻腔和气管等多个部位,而导致患者长期症状困扰,饮食营养、睡眠休息、精神情绪、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下降的常见疾病。我国有高达10%的人群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人数高达1.65亿,其中又有1600多万患者会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阶段性发展与干预情况,通常可分为预防阶段、经验性治疗阶段、强化内科治疗阶段、微创治疗推荐与评估阶段、以及微创治疗实施与康复阶段。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分阶段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和诊治水平。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根据病情进行阶段性治疗

分阶段 治反流

预防阶段(一)

避免诱发和加重胃食管反流的因素,保持良好的胃肠功能,保护贲门的正常抗反流结构可预防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包括:减肥、抬高床头、戒烟/酒、避免夜餐/饱餐、避免进食后运动、避免进食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橘子、西红柿、高脂食物)、以及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进食习惯等。对于消瘦或食欲下降的患者不应过分强调饮食控制,存在的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应给予纠正。通过饮食和生活预防,可推迟或避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经验性治疗阶段(二)

患者开始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不适症状,症状通常较为偶发且程度较轻,却是疾病的早期和发病预警。

典型症状如反酸和烧心等,通常容易被识别为胃食管反流病,而起始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性治疗。不典型症状,如胸/背疼,气道症状,如咽喉炎、咳嗽和哮喘等,通常症状反复后才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经验性治疗阶段通常未经过客观检查,通过及时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使用抑酸药等药物,中断胃食管反流病,而进入疾病的良性循环,可有效控制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成为慢性疾病和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经验性治疗的质量通常需要良好的疾病的科普宣传。

规范或强化内科治疗阶段(三)

经验性治疗通常不够规范,治疗超过4周仍未能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通常需要专科医生的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评估和治疗。应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行反流监测等专科检查评估。通过疾病科普教育提高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和依从性,并进一步规范或强化药物治疗,治疗合并症。

内科规范或强化治疗疗效满意后,减药或停药,如无明显复发,可间断按需治疗或长期完全停药。而重度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或反流高敏感等原因导致停药后迅速复发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

微创治疗推荐与评估阶段(四)

充分的内科治疗超过半年,患者仍因胃食管反流病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表明生活饮食调理及药物治疗对该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存在不足和局限性,而需要微创治疗,可对患者推荐微创治疗:①患者长期用药治疗仍无法停药、逐渐失效、或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②存在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如重度食管炎,食管狭窄或明显的癌前病变等;③顽固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是可能病因;④顽固的咽喉气道症状胃食管反流是可能病因。

微创治疗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明确主诉症状与反流的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贲门松弛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为预测微创治疗效果提高依据。

微创治疗推荐与评估阶段通常需要内科和外科的多学科协作。

微创治疗的选择与实施阶段(五)

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治疗有胃镜下治疗和腹腔镜下治疗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与抑酸和促动力为主要治疗方式的药物治疗不同,它是通过修复和加强胃食管结合部抗反流功能复合体的解剖结构,通常可持久控制大多数形式的反流和反流症状,已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没有严重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治疗,目前常用的内镜下治疗包括抗反流射频治疗、抗反流贲门黏膜套扎治疗和抗反流贲门黏膜切除治疗。而存在严重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选择抗反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则效果更佳。

微创治疗康复与维护阶段(六)

微创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经历1至3个月的康复期,康复期内患者需按照细嚼慢咽、小口慢咽的饮食方式,已度过的吞咽不畅等术后不适,恢复胃肠功能,以及完整疗效的康复期。

微创治疗可使大部分经过选择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重新获得完善的抗反流结构和功能,达到去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愈合食管炎,停用药物的目的。然而,重建后的贲门仍需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持疗效,使多数患者可取得永久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